依锦风韵
制度与方案的区别制度与方案的区别制度:1、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2、许多情况下,制度也是某一领域的制度体系,如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制度等。方案:1.工作或行动的计划。2.制定的法式、条例等。如:汉语拼音方案;教学方案。由定义可以看出,制度主要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事项,与法规含义相近。而方案主要指某一具体事项或工作的实施步骤、方法、分工、组织等各个方面,含义比较具体。制度与方案的区别?《制度的笼子》一书怎么解释的?什么是制度,制度有什么价值,什么是科学的制度?《制度的笼子》是一本探讨制度理论、探索制度奥秘的书,是一本写给大众的关于制度的。制度与方案的区别,《制度的笼子》一书貌似没有专门解释吧制度与治度的区别一般来说,制度用作名次较多,而治度用做动词较多。比如,君主立宪制度,人民大会制度等等,而治度是政治的力度,所以两者有所不同。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制度与准则的区别《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两者均属于行政法规性的规范性档案,均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或报告等作出规定,均由财政部制定并公布,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所以同属于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的组成部分。但会计制度是以特定部门、特定行业的企业或所有的企业为物件,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定、使用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或特定的报表专案为物件,它详细分析各项业务或专案的特点,规定所引用概念的定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专案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做出处理的规范。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适用范围不同,具体会计准则大多只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有些也适用于其他企业。而《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除金融保险企业以外的所有符合条件的大、中型企业。第二,侧重点不同,具体会计准则大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或报告方面作了原则性的规范。侧重于确认和计量,重点规范会计决策过程。而会计制度则侧重于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作可操作性规范,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只是有机在体现在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中。即会计制度重点规范会计的行为与结果。第三,结构体系不同,统一的会计制度自成体系,它由三个层次构成:《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为第一层次;在此基础上,分别一般企业、金融保险企业、小企业建立各自操作性较强的有关会计科目的设定、具体账务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对外提供办法;对于各个行业、企业专业性较强的特殊业务的会计核算,财政部将陆续制定专业会计核算办法。而各具体准则之间相互独立,分别就企业的某项业务或某一方面核算内容作出规定。第四,规范形式不同,会计准则的规范形式、语言表述比较符合国际通用形式,并已构成国际通用会计惯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会计制度的科目、报表式的规范形式则符合我国广大会计人员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施工方案的制订,怎么制订,专项方案与施工方案的区别深基坑要按照设计出具的基坑维护图纸进行编制挖土方案。里面涉及到挖土分层,出土量,出图方向,维护施工,位移检测等。且深基坑施工方案还需要专家论证,通过论证后实施施工求采纳制度与体系的区别制度规定的是对某一过程或相关过程的管理要求,偏重于单一过程的管理;而体系则是对所有过程的系统策划,注重的整个运作系统的管理。措施与方案的区别?一、意义上的差别:1.方案:是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2.措施:是指标对情况采取的处理办法。二、用法上的差别:1.方案:是一种中间性的途径、步骤或手段,侧重于过程。2.措施:是一种最终的处理办法,侧重于结果。三、针对“工作方法”和“工作措施”实际分析L:1.工作方案:在工作过程中为实现工作目的而采取的一种途径。首先预定一个工作目标或目的,再根据这个设定的工作目标或目的来制定具体的过程。2.工作措施:主要用在工作上出现了一些情况,而最终采取的一系列补救办法。为了什么能够什么要看具体是什么如果是什么具体的事情能够完成,用措施,去掉方法二字,如果是为了什么目标能达成之类的大的方面,可以通用,但是你这顺序得改下,要改为:预防的方法及措施。秦的制度与分封制区别?分封制分封制度作为西周基本制度之一,其具体内容又是如何呢?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其次封建的诸侯有功臣,有古帝王之后。那么,西周的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分封制度呢?对于这个问题,历史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是“部落殖民”,这据《左传·定公四年》所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族,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使帅其宗室,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一些历史研究者就是从这段文章入手,认为周初的分封,即胜利的征服者周氏族贵族,带着被征服的殷民六族或七族,跑到原来殷人氏族部落或他族部落集居的地区去统治“商奄之民”或他族的人民。第二种意见是对所征服的器具、土地和人民的“分赃”。一些历史研究者从西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出发,认为在那种低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器物与土地是作为财富的象征,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而人民在奴隶制盛行的那个时代,更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资产,从而导致将奴隶社会早期或者更晚一些时候的战争的目的武断地“嫁接”到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上来。无论从哪个方面,以上两种观点都是不切实际的。我比较赞成以杨善群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历史学者所持的观点:即第一,建立藩屏,卫护王室;第二,稳定政局,镇抚名族;第三,抵御外侮,巩固边防。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由此我们看出,分封制目的一之所在。分封制大封同姓子弟、功臣及古帝王之后,让他们在自己的诸侯国内享有一定的特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建设,这就避免了类似于管叔及蔡叔的事情的发生,暂时地满足了西周奴隶主贵族的欲望及要求,缓和了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在分封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缓和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矛盾,降低了殷民及其他族人的反抗情绪,起到了“镇抚各族”的作用。从《西周形势图》,我们可以得知:在西周王朝的四周分布著肃慎、山戎、鬼方、羌、濮越等少数民族。一些少数民族经常性地侵扰西周的边界,掠夺财富,而西周在这些边界建立诸侯国,派王室贵族等直接管理,一方面直接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力量,对一些少数民族以及一些外族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与王畿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流,加速先进文化及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从而为抵御外侮,巩固边防提供坚强的物质后盾,起到其应该起的作用。像太王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渡江南下,在太湖沿岸建立吴国。他们与当地人民结合,不但对开发吴越作出了贡献,而且还加强了对巴、濮、越、邓等部的控制。由于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上,随着人类的不断繁衍,大宗与小宗之间,周王室与诸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特别是那些在比较边远的地区的诸侯国还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周王室的关系更加越来越疏远。长此以往,本来就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散性,独立性的诸侯国离心倾向越来越大,越来越不满足于做一个小小的诸侯国君。一些势力较强的诸侯国更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互相侵占土地,掠夺财富,甚至是吞并小国,战乱由此而开始,500多年争霸战争由此而产生,从此人民将陷入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分封制作为中国奴隶制政治制度的特征,在一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行使著与“郡县制”同样的作用;它有着有利的一面,也有着不利的一面,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汲取其有益的部分,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郡县制秦朝在地方上彻底废除“封诸侯,建藩卫”制度,在全国范围普遍实行郡县制度。初设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郡的主要长官是郡守,掌政事和军事;另有郡尉,辅佐郡守,并掌军事:还有监御史,为中央派遣之监察官吏。郡下设若干县,主要长官,万户以上的大县设“令”,不满万户的小县设“长”,令(长)掌政事和军事:另有丞,掌文书、刑法;尉,掌军事。县以下有若干乡,乡以下有若干事,亭以下有若干里,里就是村落。《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曰:“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缴,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激激循禁贼盗。”里的头人为里正。乡、亭、里官吏要由当地富庶人家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封建国家依靠地主绅士作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一套完整的封建政治制度,这套制度是地主阶级用来统治、镇压广大劳动人民的。但它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瑞芯微方案与炬力方案的区别?只不过主控不是一个厂家而已,炬力是珠海的,ROCKCHIP(瑞芯微)是福建福州的,ROCKCHIP有微软支援,而炬力没微软PLAYFX音效,还有本机韧体不一样,其他快闪记忆体和电容,电感一样的!详情请见以下连结::bbs.mpnbbs./showic-290.aspx:bbs.mpnbbs./showic-196.aspx:mpnbbs./制度与公文的区别如果是企业制度是指规章制度,比如考勤、作息、薪酬以及相关业务管理制度。公文: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流程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资讯和记录作用的具有法定效力的公务档案,是依制度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小虫超人HC
殷 羡:字洪乔,晋代长平人。其性格耿介正直,当他赴豫章太守之任时,京城许多人托他带书函于家人,当他走到石头城时,竟把一百多封书函扔进河中,并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因此,后世把寄书遗失者,泛称为“付诸洪乔”或“洪乔之误”。 殷 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今河南省西华)人,东晋名臣。识度清远,好老易,为风流谈论者所宗。晋建元初征为建武将军,后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因北征失败,免为庶人。竟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殷 芸:陈郡长平人,南朝梁文学家。官秘书监、司徒左长史,曾奉武帝命作《小说》十卷,时称《殷芸小说》,已佚。 殷 钧:陈郡长平人,南朝梁临川内史,仲堪五世孙。好学有思理,善隶书,为当时楷法。后官至国子祭酒。 殷仲文:陈郡(今河南淮阳)人,东晋文学家,曾官尚书、东阳太守。擅文辞,其诗开始改变东晋玄言诗的风尚,但其玄气并未尽除。 殷仲堪:陈郡(今河南淮阳)人,东晋将领,玄学名士。曾为谢玄参军,出守晋陵郡,太元末领黄门郎,据《晋书·卷八四·殷仲堪传》载:“宠任转隆。……帝以会稽王非社稷之臣,耀所亲信以为藩捍,乃授仲堪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振武将军、荆州刺史。” 殷仲容:陈郡长平人,唐朝著名书画家。不害孙,闻礼子(一说令民子),世代皆工书画。官工部郎中、申州刺史。善画人物、工写貌,擅长用墨,浅深浓淡,如兼五彩,为水墨画之先驱。书法兼篆隶。 殷开山:京兆户(今陕西省户县)人,唐代名臣,名峤,以字行。隋时为太谷长,入唐后,历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封勋国公。 殷士儋:山东省历城人,明代大臣。嘉靖年间进士,历检讨、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后入阁拜相,因与其他权臣不和,不久辞职回家。 殷化行:陕西咸阳人,清代大臣。康熙年间武进士,初授守备,后积功授三屯营副将,擢台湾总兵官,累官至广东提督。 殷树柏:浙江省嘉兴人,清代画家。擅长画卉,法宗陈淳、恽寿平,下笔恬静,清丽有韵味,尤善小幅,晚年喜写蔬果,书宗柳公权,用笔挺拔。传世作品有《冷竹寒泉图》、《鸡鸣图》、《三秋图》。 殷世安:江苏省常熟人,清代画家,字济公。工诗,写墨竹有烟霏雨露之致。殷良弼:江苏无锡人,近现代林学专家。曾赴日留学。回国后曾任北平(即北京)大学农学院、西北农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森林系主任,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林学会。编有《林产制造学》、《实用伐木运材及工程学》。 殷希彭: 少将(1900-1974),河北省安国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殷姓开国将军之一.1931年获日本东京庆应大学病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兼医学院院长。1954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的校长。1958年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院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开国少将中,1938年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或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55年授少将军衔者,仅有殷希彭、李曼村、高存信、梅嘉生、傅继泽、管松涛6人。1974年12月5日逝世,终年74岁。编著有《病理学讲义》、《病理学实习手册》。 殷国洪: 少将(1911-——),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殷姓开国将军之一.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青岛基地干部部部长。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海军炮兵学校政治委员,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殷承祯: 少将(1915-1990),湖北省崇阳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殷姓开国将军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营房管理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财务局局长,总后勤部物资计划部副部长,总后勤部财务物资部部长,总后勤部司令部顾问。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1月5日因病逝世,终年75岁。 殷夫: 烈士(1910-193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革命英烈之一. 遗世作品编有《殷夫选集》、《殷夫诗文选集》等。写出了《血字》、《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前进吧,中国!》等红色鼓动诗,翻译了匈牙利民主革命诗人裴多菲的传略及诗集,并开始与鲁迅长期联系,1930年3月参加发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这时期创作的诗歌、散文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对左翼文艺运动产生了很大影响,鲁迅曾给予很高的评价。5月代表“左联”参加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1931年1月17日下午,在东方旅社准备参加党的重要会议时,因叛徒出卖又一次被捕,2月7日深夜,与柔石、胡也频等24位战友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涨沪警备司令部的墙外,时年28岁。是左联五烈士之一. 殷续: 汉代有北地太守 殷丹: 汉代会稽太守 殷裒: 晋代荥阳令 殷盈孙: 成都诸曹参军 殷奎, 殷近仁、殷谦等: 明代名人、学者。 殷云楼: 清代书画家 殷兆镛: 字补金,号谱经。江苏吴江人。道光年间进士。英法联军侵陷大沽,进犯天津,他力主抗战,屡次上疏,请“黜邪谋,决大计”。著有《齐庄中正堂集》。 殷祖绳: 曾任国民常11师32旅旅长;铨叙厅副厅长;1936年3月18日被封为陆军少将;1937年4月2日被封为陆军中将.
huzhanghua88
晋代人殷裒,官荥阳令,在任上兴学教民,使百姓懂得礼义谦让。当时人们唱道:“荥阳令,有异政(突出的政绩),立学校,人易性(改变了落后的性情、习惯),令我子孙耻争讼。”晋陈郡长平人殷羡,字洪乔,性情耿直而独特,任豫章太守时,京城人托他捎带书信百余封,他走到石头城下,都投到了江水中,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我殷洪乔不能为人当送信的邮差!”后官至光禄勋。 南唐殷崇义,国亡入宋,太宗敕撰《江南录》,自言有陈寿史体,世颇为称颂之。唐代礼部郎中殷仲容,工写貌及人物花鸟,善隶篆,尤精题署。下联典指梁代秘书监、司徙左长史、文学家殷芸,字灌疏,钧宗人。励精勤学,博洽群书。曾作小说十卷。时称《殷芸小说》,已佚,鲁迅《古小说钩沉》中有辑本。晋代建武将军殷浩(?-356),字深源,陈郡长平人。识度清远,好老易,为风流谈论者所宗。晋建元初征为建武将军,后任都督扬、豫、徐、充、青五州军事。以平定中原这己任,上疏北征,兵败,免为庶人,口无怨言。清康熙武进士殷化行,字熙如,咸阳人。初授守备,后积功授三屯营副将,擢台湾总兵官。官至广东提督。殷 羡:字洪乔,晋代长平人。其性格耿介正直,当他赴豫章太守之任时,京城许多人托他带书函于家人,当他走到石头城时,竟把一百多封书函扔进河中,并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因此,后世把寄书遗失者,泛称为“付诸洪乔”或“洪乔之误”。 殷 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今河南省西华)人,东晋名臣。识度清远,好老易,为风流谈论者所宗。晋建元初征为建武将军,后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因北征失败,免为庶人。竟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殷 芸:陈郡长平人,南朝梁文学家。官秘书监、司徒左长史,曾奉武帝命作《小说》十卷,时称《殷芸小说》,已佚。 殷 钧:陈郡长平人,南朝梁临川内史,仲堪五世孙。好学有思理,善隶书,为当时楷法。后官至国子祭酒。 殷仲文:陈郡(今河南淮阳)人,东晋文学家,曾官尚书、东阳太守。擅文辞,其诗开始改变东晋玄言诗的风尚,但其玄气并未尽除。 殷仲堪:陈郡(今河南淮阳)人,东晋将领,玄学名士。曾为谢玄参军,出守晋陵郡,太元末领黄门郎,据《晋书·卷八四·殷仲堪传》载:“宠任转隆。……帝以会稽王非社稷之臣,耀所亲信以为藩捍,乃授仲堪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振武将军、荆州刺史。” 殷仲容:陈郡长平人,唐朝著名书画家。不害孙,闻礼子(一说令民子),世代皆工书画。官工部郎中、申州刺史。善画人物、工写貌,擅长用墨,浅深浓淡,如兼五彩,为水墨画之先驱。书法兼篆隶。 殷开山:京兆户(今陕西省户县)人,唐代名臣,名峤,以字行。隋时为太谷长,入唐后,历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封勋国公。 殷士儋:山东省历城人,明代大臣。嘉靖年间进士,历检讨、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后入阁拜相,因与其他权臣不和,不久辞职回家。 殷化行:陕西咸阳人,清代大臣。康熙年间武进士,初授守备,后积功授三屯营副将,擢台湾总兵官,累官至广东提督。 殷树柏:浙江省嘉兴人,清代画家。擅长画卉,法宗陈淳、恽寿平,下笔恬静,清丽有韵味,尤善小幅,晚年喜写蔬果,书宗柳公权,用笔挺拔。传世作品有《冷竹寒泉图》、《鸡鸣图》、《三秋图》。 殷世安:江苏省常熟人,清代画家,字济公。工诗,写墨竹有烟霏雨露之致。殷良弼:江苏无锡人,近现代林学专家。曾赴日留学。回国后曾任北平(即北京)大学农学院、西北农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森林系主任,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林学会。编有《林产制造学》、《实用伐木运材及工程学》。 殷希彭: 少将(1900-1974),河北省安国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殷姓开国将军之一.1931年获日本东京庆应大学病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兼医学院院长。1954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的校长。1958年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院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开国少将中,1938年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或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55年授少将军衔者,仅有殷希彭、李曼村、高存信、梅嘉生、傅继泽、管松涛6人。1974年12月5日逝世,终年74岁。编著有《病理学讲义》、《病理学实习手册》。 殷国洪: 少将(1911-——),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殷姓开国将军之一.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青岛基地干部部部长。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海军炮兵学校政治委员,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殷承祯: 少将(1915-1990),湖北省崇阳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殷姓开国将军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营房管理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财务局局长,总后勤部物资计划部副部长,总后勤部财务物资部部长,总后勤部司令部顾问。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1月5日因病逝世,终年75岁。 殷夫: 烈士(1910-193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革命英烈之一. 遗世作品编有《殷夫选集》、《殷夫诗文选集》等。写出了《血字》、《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前进吧,中国!》等红色鼓动诗,翻译了匈牙利民主革命诗人裴多菲的传略及诗集,并开始与鲁迅长期联系,1930年3月参加发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这时期创作的诗歌、散文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对左翼文艺运动产生了很大影响,鲁迅曾给予很高的评价。5月代表“左联”参加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1931年1月17日下午,在东方旅社准备参加党的重要会议时,因叛徒出卖又一次被捕,2月7日深夜,与柔石、胡也频等24位战友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涨沪警备司令部的墙外,时年28岁。是左联五烈士之一. 殷续: 汉代有北地太守 殷丹: 汉代会稽太守 殷裒: 晋代荥阳令 殷盈孙: 成都诸曹参军 殷奎, 殷近仁、殷谦等: 明代名人、学者。 殷云楼: 清代书画家 殷兆镛: 字补金,号谱经。江苏吴江人。道光年间进士。英法联军侵陷大沽,进犯天津,他力主抗战,屡次上疏,请“黜邪谋,决大计”。著有《齐庄中正堂集》。 殷祖绳: 曾任国民常11师32旅旅长;铨叙厅副厅长;1936年3月18日被封为陆军少将;1937年4月2日被封为陆军中将.
糖醋jiang
殷姓名人:【殷姓历史名人】 殷 羡,字洪乔,晋代长平人。其性格耿介正直,当他赴豫章太守之任时,京城许多人托他带书函于家人,当他走到石头城时,竟把一百多封书函扔进河中,并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因此,后世把寄书遗失者,泛称为“付诸洪乔”或“洪乔之误”。 殷 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今河南省西华)人,东晋名臣。识度清远,好老易,为风流谈论者所宗。晋建元初征为建武将军,后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因北征失败,免为庶人。竟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殷 芸:陈郡长平人,南朝梁文学家。官秘书监、司徒左长史,曾奉武帝命作《小说》十卷,时称《殷芸小说》,已佚。 殷 钧:陈郡长平人,南朝梁临川内史,仲堪五世孙。好学有思理,善隶书,为当时楷法。后官至国子祭酒。 殷仲文:陈郡(今河南淮阳)人,东晋文学家,曾官尚书、东阳太守。擅文辞,其诗开始改变东晋玄言诗的风尚,但其玄气并未尽除。殷仲堪:陈郡人,晋代将领。能清言,善属文、工书。孝武帝时任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 殷仲堪:陈郡(今河南淮阳)人,东晋将领,玄学名士。曾为谢玄参军,出守晋陵郡,太元末领黄门郎,据《晋书·卷八四·殷仲堪传》载:“宠任转隆。……帝以会稽王非社稷之臣,耀所亲信以为藩捍,乃授仲堪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振武将军、荆州刺史。” 殷仲容:陈郡长平人,唐朝著名书画家。不害孙,闻礼子(一说令民子),世代皆工书画。官工部郎中、申州刺史。善画人物、工写貌,擅长用墨,浅深浓淡,如兼五彩,为水墨画之先驱。书法兼篆隶。 殷开山:京兆户(今陕西省户县)人,唐代名臣,名峤,以字行。隋时为太谷长,入唐后,历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封勋国公。 殷士儋:山东省历城人,明代大臣。嘉靖年间进士,历检讨、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后入阁拜相,因与其他权臣不和,不久辞职回家。 殷化行:陕西咸阳人,清代大臣。康熙年间武进士,初授守备,后积功授三屯营副将,擢台湾总兵官,累官至广东提督。 殷树柏:浙江省嘉兴人,清代画家。擅长画卉,法宗陈淳、恽寿平,下笔恬静,清丽有韵味,尤善小幅,晚年喜写蔬果,书宗柳公权,用笔挺拔。传世作品有《冷竹寒泉图》、《鸡鸣图》、《三秋图》。 殷世安:江苏省常熟人,清代画家,字济公。工诗,写墨竹有烟霏雨露之致。殷良弼:江苏无锡人,近现代林学专家。曾赴日留学。回国后曾任北平(即北京)大学农学院、西北农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森林系主任,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林学会。编有《林产制造学》、《实用伐木运材及工程学》。 殷希彭:河北省安国人,曾赴日学医,获病理学博士学位。1938年参加八路军,建国后,历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等职,10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殷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殷希彭少将 殷希彭(1900-1974),河北省安国县人。1920年入河北大学医学院学习,1927年毕业,留校任外科助教。1928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日本东京庆应大学病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在河北省立医学院任病理学主任教授。是河北省立医学院病理学教学的创始人,是河北省立医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困居乡里。有人邀请他出任伪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和参加安国县维持会,他拒绝了。1938年冀中军区卫生部部长张珍效刘备叁顾茅庐,邀请38岁的殷希彭参加八路军,第一次见面,就爽快地答应了参加八路军,犹如树立了一面旗子。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一些同事和学生纷纷参军。一时间冀中军区增加了许多医学教授和医大学生。白求恩到冀中军区,看到有这么多教授,十分吃惊。历任冀中军区卫生部卫生训练队教务长、后方医院医务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兼华北医科大学校长。以“教课认真,督导严厉”着称,白求恩卫生学校培养了一千多名医疗干部,成为战争年代我军着名的医科学校。不但自己投身抗日战争,他的两个儿子也参加了抗日队伍。1943年承受了巨大的打击,他的长子在前方战斗部队牺牲,次子在反扫荡中遭敌机轰炸阵亡。他的妻子带着幼子,在最困难的时候,曾经沿街乞讨度日。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兼医学院院长。先在华北军区所属医院推行责任制和保护性医疗制度。创办了《卫生建设》,编辑出版了《华北军区卫生建设史料汇编》。1954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的校长。1958年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院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开国少将中,1938年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或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55年授少将军衔者,仅有殷希彭、李曼村、高存信、梅嘉生、傅继泽、管松涛6人。1974年12月5日逝世,终年74岁。编著有《病理学讲义》、《病理学实习手册》。 殷国洪少将 殷国洪(1911-——),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1军262团连指导员,红30军88师268团特派员。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在天全战役中负过伤。参加了西路军。西路军失败后,随部队在山里打游击,弹尽粮绝,最终被俘。在敌人监狱里,受尽折磨,他咬定自己是当兵的。后被押到兰州,修铁路,修机场,又被押到平凉,准备送回湖北原籍,趁敌人看管不严走脱,由一位老大爷带路,找到了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3团特派员、冀南军区9旅政治部保卫科科长,第3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参加了响堂铺战斗、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2纵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冀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晋冀鲁豫军区10纵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桐柏军区第1军分区副政委,湖北军区组织部部长。参加了淮海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青岛基地干部部部长。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海军炮兵学校政治委员,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殷承祯少将 殷承祯(1915-1990),湖北省崇阳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随营学校排长、司务长,红军学校青年干事、出纳,军委总供给部会计、材料科科长、会计科科长、军实科科长,陕北独立第1师供给部部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会计科科长,驻桂林办事处交通运输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吉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政治委员、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供给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营房管理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财务局局长,总后勤部物资计划部副部长,总后勤部财务物资部部长,总后勤部司令部顾问。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1月5日因病逝世,终年75岁。【中国共产党殷姓高级领导人、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殷夫烈士 殷夫(1910-1931),原名徐柏庭,又名徐祖华、徐白、徐文雄,笔名殷夫、白莽,任夫等,浙江省象山县人。幼年曾读私塾,1920年秋进入象山县立高等小学学习,开始练习写诗。1923年7月考入上海民立中学,继续进行诗歌创作。1927年9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五·卅”运动期间曾在《新蚶》小报上发表一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诗歌。1926年转到浦东中学学习,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捕,后由在国民党军队当军官的大哥保释出狱。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9月用徐文雄的名字考进上海同济大学补习班学习德语。在学校里,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初在蒋光慈、钱杏邨帮助下参加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是年秋再次被捕,由大嫂托人保释出狱后回到象山,在县立女子小学任课,此期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1929年春到上海找到地下中共党组织,被分配负责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和青年工人运动。在工作和斗争的间隙,他坚持诗歌创作,并进行翻译工作,写出了《血字》、《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前进吧,中国!》等红色鼓动诗,翻译了匈牙利民主革命诗人裴多菲的传略及诗集,并开始与鲁迅发生联系,得到了鲁迅的关怀和帮助。同年7月,在上海丝厂罢工斗争中第三次被捕,不久被释放,继续从事共青团的工作和青年工人运动,并先后参加了青年反帝大同盟出版的《摩登青年》、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列宁青年》的编辑工作。1930年3月参加发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这时期创作的诗歌、散文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对左翼文艺运动产生了很大影响,鲁迅曾给予很高的评价。5月代表“左联”参加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1931年1月17日下午,在东方旅社准备参加党的重要会议时,因叛徒出卖又一次被捕,2月7日深夜,与柔石、胡也频等24位战友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涨沪警备司令部的墙外,时年28岁。是左联五烈士之一。遗世作品编有《殷夫选集》、《殷夫诗文选集》等。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