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91

苏州大高中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高级会计师考试政府会计常用分录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D大小姐

已采纳

这个不好答,你去找预算会计方面的书看下嘛,里面有行政事业单位的一般业务处理,一般人根本就不会去学行政机关的会计处理的

高级会计师考试政府会计常用分录

348 评论(8)

心之愿c

政府会计年终结转的分录为:借:财政拨款结转-累计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贷:财政结转结余-结转转入。 借:财政拨款结余-结转转入 贷:财政拨款结余-累计结余。 年末转出留归本单位使用的非财政拨款专项结余资金的剩余金额 借:非财政拨款戒指-累计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贷:非财政拨款结余-结转转入

207 评论(12)

多妈elva

借:存货 10600贷:流动资产-存货 10600借:经费支出 12300贷:财政拨款收入 10000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700银行存款 600

157 评论(10)

sunny小波

我国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采用的是收益法中的总额法。总额法是指在确认政府补助时,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一、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发生期间计入损益。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人当期损益。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当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人当期损益。企业取得与资产的政府补助时,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先计入“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转入“营业外收入”。1.取得货币性资产这是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最常见形式。(1)一般的会计处理①收到政府补助时借: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贷:递延收益②购建长期资产时借: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 贷:银行存款等③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注意:递延收益的分摊采用的是平均分配的方法。(2)相关资产处置时递延收益的处理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其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不再予以递延。2.取得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企业直接取得政府无偿划拨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相关资产。(1)公允价值的确定①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注明的价值;②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没有注明价值或注明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且存在活跃市场的,以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计量;③公允价值不能取得的,按名义金额(1元)计量。 (2)一般会计处理①收到政府补助时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贷:递延收益②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在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递延收益进行后续分摊。注意:综合性项目取得补助的处理企业因综合性项目取得的政府补助,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全部作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处理。

169 评论(11)

垂杨紫陌

我国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通常采用收益法和净额法进行核算,收益法是将政府补助全额确认为收益,净额法是将政府补助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所补偿费用的扣减。

收到与资产相关的补助

总额法:

收到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购建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等

贷:银行存款等

计提折旧

借:管理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

月末分摊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

贷:其他收益

出售设备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营业外收入

转销的递延收益余额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净额法:

收到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购建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等

贷:银行存款等

借:递延收益

贷:固定资产

计提折旧

借:管理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

出售设备: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营业外收入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关于政府补助相关的会计分录大家清楚了吗?大家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弄清楚总额法和净额法的区别。

295 评论(10)

5ichocolate

收到政府补助,根据政府补助的用途置于不同的科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政府补助用于补贴商品销售额,则政府补助视同销售,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政府补助用于资产、建筑,资产建成后随资产使用年限进行分摊确认:

(1)收到政府补助时,先放于递延收益科目: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2)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每年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时,按照折旧(摊销)年限每年确认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

贷:其他收益

3、收到与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将其放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4、收到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能够当期一次性确认的: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益

扩展资料

2017年5月,财政部下发财会[2017]15号,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修订准则明确规定了政府补助和收入的区分原则,进一步规范了政府补助的确认与计量。本准则的重点条款,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政府补助的范围

修订准则对政府补助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表述,以便明确区分政府补助和收入。

2、政府补助具有下列特征:

(1)政府补助是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

(2)对企业收到的来源于其他机构的补助,有确凿证据表明政府是补助的实际拨付者,其他机构只是起到代收代付的作用,则该项补助也属于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

(3)政府补助是无偿的

参考资料:财会〔2017〕1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284 评论(14)

竹林轻舞

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所有者权益换成净资产,没有利润)。政府资产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和名义金额(可变现净值替换成名义金额)。政府负债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现值和公允价值。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与预算结余。

政府决算报告,采用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政府财务报告,采用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各级政府指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具体负责财政总会计的核算。各部门、各单位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或者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军队、已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单位和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不适用《基本准则》。

财政奖励款的会计处理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规定进行账务处理:第七条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

第八条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税务处理方面:如果这个财政奖励符合财税[2011]70文件规定的不征税收入的条件,公司可以按不征税收入处理。

根据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如果这部分财政奖励款不符合不征税收入的条件,公司在收到时应该一次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常用会计分录大全

349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