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zhuo1986052
会计报表编制的五大要求:1、数字真实,只有会计报表所提供的各项指标数据真实可信,才能为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保证会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企业必须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坚决杜绝在编制和计算时弄虚作假、隐瞒虚报,或者提前结账、估计数据的错误行为。要确保数字真实,应做到如下几点:(1)按期结账。(2)认真对账和财产清查。(3)编制试算表,以确保报表准确性。(4)编表后要做好复核工作。2、内容完整财务报表要按照规定来编制,不得漏编、漏报报表,也不应漏填、漏列报表项目。对不同会计期间应当编报的各种财务报表,都应该编报齐全;对于报表中列示的各项指标,不得随意取舍,无论是表内项目,还是补充资料,都必须填列齐全,如果有的项目无数据填列时,应在金额栏用一横线划去,以表示此项目无数据填报。报表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项目,应在报表附注中用文字简要说明。3、计算准确会计报表的编制必须以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为依据,报表中的数据计算必须准确,严禁出现计算错误,报表与报表之间、指标与指标之间的有关数据应衔接一致。所以,要求采用正确的计算方法,保证计算结果准确。同时也应注重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对不确定因素,如应收账款的可收回程度等,可实行谨慎性原则,即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所要求的预计时,进行谨慎地判断,既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过分压低费用。计算准确程度的确定,要以最大限度满足报表使用者经济决策的需要为标准。同时,要注意效益和成本的平衡,会计信息资料所产生的效益,应当超过提供资料的成本。4、编报及时编制会计报表,必须遵守规定的报送期限,在会计期间结束后及时编制,并在规定期限内报出,以保证会计报表的及时性,使本单位及外部有关单位充分利用报表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要做到报送及时主要做如下两个方面工作:(1)会计部门应当科学地组织好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认真做好记账、算账、对账和账产清查等编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2)要加强与企业内部各有关部门的协作,相互配合,使日常核算工作能均衡有序地进行,财务报表顺利编制完成,及时报送。月份财务报表通常应于月份终了后6天或8天内(工业企业为6天,商品流通企业为8天)报出;年度财务报表应于年度终了后35天内报出。5、指标可比企业之间的报表指标,应力求一致,以便使用者比较;同一个企业的不同时期的报表指标也应保持连贯性和可比性,若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确有必要改变原有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时,应履行手续,并说明变化的必要性及由此而产生的影响。
Me馍馍27
1、你公司不涉及生产环节,只是购销业务,属于商业企业。 2、商业企业会计科目资产类现金 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 应收票据 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 坏账准备 预付账款 包装物 低值易耗品 库存商品 商品进销差价 委托代销商品 受托代销商品 存货跌价准备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待摊费用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债权投资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清理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长期待摊费用 待处理财产损溢负 债 类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帐款 预收帐款 代销商品款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应付股利 应交税金 其他应交款 其他应付款 预提费用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专项应付款 递延税款 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本年利润 利润分配损益类商品销售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 商品销售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阳光的玖零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损益类四大类。根据会计制度规定,所列会计科目,如企业没有相应会计事项的,可以不设或合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会计科目;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一些表外科目。
huahuaabcabc
"库存商品"帐户的金额是否为含税售价的金额,决定于企业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 (一)一般纳税人企业的会计核算 1.进货的核算。某商业零售企业购进商品一批,对方出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00万元,税额17万元。购进商品款项通过银行支付。该批商品当月到达验收入库,进销差价率为15%,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则:购进商品支付款项时: 借:商品采购100万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万元 贷:银行存款117万元 商品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134.55万元〔100×(1+15%)×(1+17%)〕 贷:商品采购100万元 商品进销差价15万元(100×15%) 应抵税金19.55万元。 2.销售收入的核算。若该企业本月实现销售金额为93.60万元(含向购买者收取的销项税额),收到的货款已存入银行。则: 借:银行存款93.60万元 贷:商品销售收入80万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0万元 3.结转销售成本、应抵税金。在进行上述会计处理的同时,按商品不含税的售价金额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按上笔分录的销项税额(含税售价金额与不含税售价金额之差)冲转“应抵税金”科目。 借:商品销售成本80万元 应抵税金13.60万元 贷:库存商品93.60万元 4.结转进销差价。月末结转进销差价时,仍然采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摊,但需注意的是,应将期末“库存商品”科目余额部分调整为不含税的余额来计算差价率,即: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贷方发生额+月末“库存商品”科目余额÷(1+适用增值税税率)〕×100%。本月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月“商品销售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差价率。 假设本题无期初余额,则:差价率=15÷〔80+(134.55-93.60)÷(1+17%)〕×100%=13.04%。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差价额=80×13.04%=10.43(万元),会计分录为: 借:商品进销差价10.43万元; 贷:商品销售成本10.43万元。 5.结转利润。将“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科目余额分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和借方。 借:商品销售收入80万元 贷:本年利润80万元 借:本年利润69.57万元(80-10.43) 贷:商品销售成本69.57万元 6.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将“库存商品”科目借方余额抵减“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方余额,同时扣除“应抵税金”科目贷方余额,然后再与有关项目进行合并,将结果数填入该表的“存货”项目。本例库存商品进价成本为30.43万元〔(134.55-93.60)-(15-10.43)-(19.55-13.60)〕。 二)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的会计核算 若上例中该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6%),则无需设置“应抵税金”科目,其会计处理如下: 1.进货的核算。购进商品时: 借:商品采购117万元 贷:银行存款117万元 商品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134.55万元〔117×(1+15%)〕 贷:商品采购117万元 商品进销差价17.55万元(117×15%) 2.销售收入的核算。商品销售收入=93.60÷(1+6%)=88.30(万元),应交增值税额=88.30×6%=5.30(万元)。 借:银行存款93.60万元 贷:商品销售收入88.30万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30万元 3.结转销售成本: 借:商品销售成本93.60万元 贷:库存商品93.60万元 4.结转进销差价。差价率=17.55÷〔88.30+(134.55-93.60)÷(1+6%)〕×100%=13.83%。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差价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贷方发生额×差价率=88.30×13.83%=12.21(万元)。 借:商品进销差价12.21万元 贷:商品销售成本12.21万元 5.结转利润: 借:商品销售收入88.30万元 贷:本年利润88.30万元 借:本年利润81.39万元 贷:商品销售成本81.39万元(93.60-12.21)参考资料: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