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lovetu
答:您好,收入—费用=利润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又叫本量利分析公式。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三大会计要素,利润表中各个具体项目正是三者的具体表现。宏观上,三者有一个恒等式:利润=收入-费用。一、三者概念收入即为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要素)增加的,但是与所有者(股东)投入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在利润表中,具体项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公允价值表东收益等。费用和收入相反,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包括成本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和税金及附加)、三大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费用等。利润就是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一般有四个层次,毛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这四个层次的利润和收入费用均满足等式(利润=收入-费用),但是每个层次涉及的具体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不同。二、经典盈利指标毛利润是指销售收入扣除主营业务的直接成本后的利润。毛利润=不含税收入-主营业业务成本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等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从上面可以看出,利润和收入成正比,和费用成反比。
小兔子好好
会计等式(Accounting equation) :是揭示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高兴儿88
会计恒等式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财务状况恒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资产关系所有者权益应包括债权人权益(负债)和投资人权益(股东权益)两部分,且权益必然是所有者权益,而不是其他与所有权无干者的权益;为此,所有者权益可以简称为权益。为了简化会计恒等式,使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鲜明的平衡性,建议将现在《准则》上规定使用的、同时也是国际上通用的、多年来采用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更新为:资产=权益。扩展资料: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不同会计期间,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第一个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净收益又会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当利润分配后,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所以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实际工作中要是等式不平了,那就说明记帐有错。 会计是有会计的游戏规则的。会计有如下前提需要考虑。主体明确前提之一就是主体要明确,就是说到底给谁记帐。公司是公司,个人是个人,经济责任一定要划分清楚,公司的钱不能装进自己的腰包里,个人也不能花公司的钱办自己的事,只有等到公司分了红,钱算自己的时候才可以的。比如,有两人合开的公司是卖显示器公司,共购进了两百台显示器,每台一千元,也就是说资产有二十万,但假如公司破产,就没有核算的必要了。持续经营会计还有一个假设前提,就是会计主体是持续经营的,这样,投出的钱赚回来,债务才能还清,最后才能有钱赚。会计分期会计的第三个前提就是会计分期。企业为了编制报表,并定期给使用者提供信息,就把连续的经营划分为好多段。一般分为年、季、月。比如说,你想投资长青公司,不可能等它经营到最后,看它是亏是盈才做决定,而是看它上一期是盈是亏,有没有前景,然后做决定。所以对于和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会计分期及定期编制报表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会计分期只是一种人为的划分,与业务周期是不同的。有的业务周期不足一个会计期,而有的又持续在几个时间段里。
木头人的老婆
收入-费用=利润是会计的基本等式,又叫本量利分析公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要从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取收入,也必然会发生相应的费用。收入和费用配比,其差额就是企业的经营成果,收入大于费用的差额为实现的利润,反之为发生的亏损。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滋味游龙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会计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该等式是会计记帐、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矗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会计等式(二)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会计等式(三综合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企业在经营中,“收入-费用=利润”中的利润就表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也就是企业资产增多,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一时刻负债不变,赚与赔都是股东的。新的所有者权益=旧的所有者权益+利润=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而,新资产=负债+新所有者权益=负债+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个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净收益又会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当利润分配后,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所以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实际工作中要是等式不平了,那就说明记帐有错。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