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某某先生
这个是根据付款的折现现值入账,就好比现在问别人借了836.96元按10%的利率分三期还,第一年还400所以折一期第二年还300所以折两期第三年还300所以折三期望采纳
好奇怪的样子哦
通常,如果收款时间超过3年的,即被视为具有融资性质。融资性质的业务有:分期收取销售款和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在会计处理上引入公允价值这一概念。新准则规定,具有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的,按照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进行摊销,冲减“财务费用”,如果实际利率法摊销与直线法摊销结果相差不大的,也可以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其中,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按照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确定。从税法角度而言,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企业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我们可以看出,在具有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时点和计量金额上,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规定有很大的区别,这就产生了财税差异(暂时性差异),按照所得税会计的规定,应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核算。因此,要准确的核算该项业务,不但要掌握收入准则,还要掌握所得税准则,把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笔者试图通过举例,对该类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2007年1月1日,甲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乙公司销售一套大型设备,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为2000万元,分4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收取。该大型设备成本为1560万元。在现销方式下,该大型设备的销售价格为1700万元(市场价格)。假设甲公司每期都能收到货款,甲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率25%,2007年至2010年每年的应税所得均大于0,除该事项外,不存在其他影响递延所得税的事项,不考虑除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款。分析:按新准则规定,该项业务的收款期限超过3年,具有融资性质,按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根据配比原则,在确认收入的当期同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未实现融资收益”按实际利率法在合同或协议期内进行摊销。
珊珊来了
分期收款的销售商品是为占有市场,取得更多资产而收取采用递延方式交易手段,和融资的定义差不多,所以具有融资的性质。融资是指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分期收款是先发货,然后再收款,并且是分期收款。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应当按照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计算确定。
熊熊去哪儿
1,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款期超过一年,比如分几年收款的,则具有融资性质。会计上列长期应收款科目。
2,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分几年付款。会计上列长期应付款。最典型的最这两种。这两种业务的会计核算都有会计准则专门规范。
融资途径:
1、银行:需要融资的时候您最先想到的肯定是银行,银行贷款被誉为创业融资的“蓄水池”,由于银行财力雄 厚,而且大多具有政府背景,因此很有“群众基础”。
2、融资平台:由于从银行融资存在一定难度,第三方的融资平台是融资者的不错选择,比如国内最大的第三方融资平台投融界提供了比较专业的投融资信息服务。
3、信用卡:信用卡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结算方式日趋电子化,信用卡这种电子货币不但时尚,而且对于从事经营的人来讲,在急需周转的时候,通过信用卡取得一定的资金也是可行的。
4、保单质押:投保人如因经济困难或急需资金周转时,可以把自己的保单质押给保险公司,并按相关规定和比例从保险公司领取贷款。
5、典当行:典当可能是从古至 今最具生命力的行业。通过典当行取得资金,也逐渐开始为百姓所熟知。黄金、珠宝、家电、房地产、机动车等都可以典当,有价证券可以用来质押。
请别叫我龙爷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一般理解,所谓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付款,是指付款期限在一年以上。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在固定资产入账时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信用期间内按照实际利率计算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例题中所列出的算式,就是把三期付款金额折现的过程,计算出现值,据以确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即融资费用。400/(1+10%)是将2016年年末支付的400万折现,折现至2016年年初(购买时点,亦即确定入账价值的时点),相当于此时(2016年年初)支付的金额。同理,300/(1+10%)^2和300/(1+10%)^3,分别表示将2017和2018年末支付的300万元折现至2016年年初,所得数值即相当于2016年年初支付的金额。三个数值相加即为所购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