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8

薄荷点点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关于初级会计仲裁的题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抹熙云

已采纳

A涉及到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应该使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C仲裁法不包括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D《仲裁法》还规定: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由国家另行规定,也就是说解决这类纠纷不适用仲裁法。这是因为,劳动争议,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虽然可以仲裁,但它不同于一般的民事经济纠纷,因此只能另作规定予以调整。

关于初级会计仲裁的题

175 评论(9)

为何不信2013

多选题

1.下列各项中,对法的分类表述正确的有()。

A、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根据法的内容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C、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

D、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选项D,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单选题

2.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B、刑法是规范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C、行政法是规范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D、行政行为由行政机关单方面作出,但需要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平等协商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地位不平等,行政行为由行政机关单方面依法作出,不需要双方平等协商。所以选项D表述不正确。

多选题

3.两个公司因拖欠货款而发生纠纷,可以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有()。

A、行政复议

B、行政诉讼

C、仲裁

D、民事诉讼

【正确答案】 CD

【答案解析】 两个公司因拖欠货款而发生纠纷,属于平等民事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可以选择仲裁或者民事诉讼。

单选题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仲裁机构实行地域管辖,对辖区内的经济纠纷有强制管辖权

B、一方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任何行政机关干涉

D、当事人未达成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可以受理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选项A,仲裁不实行地域管辖,由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仲裁机构进行裁判,仲裁机构对经济纠纷案件没有强制管辖权;选项B,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原则,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选项D,仲裁实行自愿原则,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多选题

5.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纠纷中,当事人不能提请仲裁的有()。

A、货物运输合同纠纷

B、收养纠纷

C、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D、继承纠纷

【正确答案】 BD

【答案解析】 根据规定,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不能提请仲裁。

判断题

6.仲裁委员会按区域层层设立。()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单选题

7.甲乙两企业签订一份购销合同,在合同中约定如遇经济纠纷,则采取仲裁方式解决,未约定其他事项。则如发生纠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双方在合同中约定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经济纠纷,没有单独签订仲裁条款,因此该仲裁协议无效

B、该仲裁协议没有写明仲裁事项,该仲裁协议无效

C、该仲裁协议没有写明仲裁委员会,该仲裁协议无效

D、若双方达成补充协议,该仲裁协议有效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本题仲裁协议有效,选项A错误;合同中载明“遇经济纠纷,则采取仲裁方式解决”,具有仲裁事项,选项B错误;仲裁协议对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本题中可以通过补充协议指定仲裁委员会,选项C错误。

以上就是关于202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练习题的相关内容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技巧、考试内容等,欢迎及时在环球青藤网校进行查看!

94 评论(12)

贪吃的大吃货

现在中华.会计.网校的论坛上都把考题和答案公布了,你可以对一下

113 评论(8)

吃客声声

楼主说的法院,我想应该是诉讼。就是说仲裁和诉讼的程序对吧?仲裁 1、《仲裁法》规定,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 2、仲裁庭可以由3名仲裁员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由3名仲裁员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3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当事人没有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或者选定仲裁员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庭组成后,仲裁委员会应当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 3、仲裁应当开庭进行。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4、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提示: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5、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法院应当执行。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案件,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的中级法院”管辖。 诉讼 (一)诉讼的适用范围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审判制度 1.合议制度 2.回避制度 3.公开审判制度 4.两审终审制度 (三)诉讼管辖 1.级别管辖。是根据案件性质、案情繁简、影响范围,来确定上、下级法院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2.地域管辖。各级人民法院的辖区和各级行政区划一致。按照人民法院的辖区,确定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称地域管辖。分为: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 (四)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不在法定期间行使权利而失去诉讼保护的制度。诉讼时效期间是指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 1.普通诉讼时效期间。是指由民事普通法规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诉讼时效期间。《民法通则》规定,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2.特别诉讼时效期间。是指由民事普通法或特别法规定的,仅适用于特定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期间。 3.最长诉讼时效期间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五)判决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1)判决维持; (2)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3)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法定职责; (4)判决变更。希望对你有用。

307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