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盖盖
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指标,我想主要是偿债能力指标吧。其中主要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这些指标都是考量企业的偿债能力包括现金能力的指标。再结合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盈利能力指标,包括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税率(营业收入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上述指标结合起来看,就能看出一个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及对风险的控制能力。
曦若若往
一、固有风险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固有风险影响指标:(1)经济业务的特征。不同性质与特征的经济业务所产生的固有风险水平不同。财产物资对失窃的敏感性。有些财产物资,如现金、贵重金属材料、紧缺物资、有价证券等比固定资产更易被盗用,因而现金等容易失窃的财产物资的固有风险较大。经济业务的重要性。有些业务对报表的影响构成重要性,有些业务对报表的影响不构成重要性。越是重要的事项固有风险也越大。例如:应收账款项目数额较大比较重要,而其他应收款项目数额较小不太重要,那么应收账款的固有风险大于其他应收款的固有风险。经济业务的复杂性。经济业务处理的过程越复杂,出错的可能性越大。例如:由于租赁资产有关计算远比累计折旧的直线法计算复杂,因此,租赁资产的“估价或分摊”认定比累计折旧的相同认定更可能出错。比较而言,处理过程较为简单的经济业务固有风险较小。数据的形成过程。有些经济业务的数据是经过计算得到的,而有些经济业务的数据是经过估计得到的,或者是在估计的基础上得到的,那么通过估计得到的数据相对于经过计算得到的数据固有风险较大。经济业务的常规性。某些经济业务是被审计单位常规性的经济业务,而某些经济业务是被审计单位非常规性的经济业务。非常规性的业务有时因为处理缺乏规范的程序而容易出现错误,被审计单位也容易对这些业务进行舞弊,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这类业务的固有风险较大。账户记录的变动性。某些账户记录的变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或表现较为合理,有些账户的记录变动无一定的规律,或表现不合理。例如:某项材料的明细记录长期不发生变动,则该材料发生失窃、毁损和变质的可能性较大,固有风险也就较大。(2)被审计单位内部的经营环境不同所产生的固有风险水平也不同。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较差,为掩饰这种情况,被审计单位常常会以虚增资产或低估负债来夸大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固有风险的水平较高。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动机。当被审计单位有可能从篡改数据资料提供虚假会计报表中得到好处时,固有风险相对较大。例如:被审计单位为表明偿债能力强而有可能篡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有关计算所需的数据,为能从完成的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奖金时,有可能虚增利润。因此,当存在某些特殊的动机时,固有风险较大。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品行和能力较差的管理人员容易制造假象,因此,固有风险较大。相反,优秀的管理人员固有风险较小。(3)被审计单位的外部经营环境。税率和法规的变化。当税率和法规发生重大变化而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利益有所影响时,固有风险较大。例如:当销售税率将要较大幅度提高时,虚增本期销售收入的可能性增大;相反当销售税率将要大幅度调低时,故意隐匿销售收入的可能性增大。(4)审计的情况。对被审计单位情况的了解也是判断固有风险大小的一个方面。过去审计状况。在过去的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较多,则固有风险较大。因为过去审计中发现问题较多,表明被审计单位的素质较差,过去发生过的错误重复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固有风险较大。是否初次审计。如果过去未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过审计,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比较陌生,并缺乏对该单位的审计经验,缺乏对该单位的深刻了解,通常将固有风险高估一些。在以后的重复审计中,由于对该被审计单位审计经验的积累,对固有风险的估计可以较低。未明原因地更换注册会计师。通常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着良好的业务关系。如果没有充分理由地更换注册会计师,可能由于存在着对会计报表揭示的不同意见。此种情况下,对于后任注册会计师来说固有风险较高。二、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内部控制本身的局限性等,对控制风险都有影响。在审计过程中,需要经过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分析、评价和测试来确定控制风险的水平。
姣姣Devil
财务风险分析指标的分类包括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三方面。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这类指标重在揭示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适应程度,体现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预防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恶化。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负债经营率和利息赚取倍数。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是为了评价企业偿还其债务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可间接地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一般来讲,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则财务风险越大。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资产净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niftynifty
标准离差、标准离差率。
财务风险指标是基于广义的财务活动,从动态和长远的角度出发,设置敏感性财务指标并观察其变化,对企业潜在的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监测预报的财务分析方法。它是财务指标和财务预警模型的统一。前者是企业财务评价分析体系对财务风险报告的体现;后者是在多个财务指标组合的基础上,选取多个企业样本, 建立多变量数学模型,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的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具有宏观分析价值。
设计原则:
财务风险指标的设计原则:
分析财务风险指标的目的是在检测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设定财务风险预警警报指数来识别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防止和减少风险损失。
财务风险指标的设计原则主要有:
(一)预见性原则
预见性原则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方向,即选取的指标变化应超前于企业的实际财务活动及其产生的问题。这就要求所选指标能准确预测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及趋势,并以此有效界定能使企业生产经营处于稳定发展态势的合理界限。
(二)灵敏性原则
灵敏性原则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根本目的,即所选指标能够快捷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遵循该原则能够通过改变财务系统的控制参数和变量,及时调控企业资源分配,使企业财务状况的异常变动得到收敛和控制,从而使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始终运行在合理的置信区间内。
(三)配合性原则
配合性原则指各项风险指标能够相互协调和配合。企业在分析财务风险指标时,要保证将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的经营领域都纳入考察范围,这就要求所选指标既包括传统的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的指标,又包括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既包括静态指标,也要包括动态指标。
(四)稳定性原则
稳定性原则是评价企业财务风险指标运作效果的重要条件。企业应先通过相关的财务模拟操作,对所选指标的变化幅度进行科学、有效地划分,使指标能够在较长的经营周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更好地揭示风险。
局限性:
我国财务风险指标的局限性: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将公司各种分散的经营活动归纳为客观的数据信息,并通过财务报表呈示出来。财务管理人员借助财务分析指标,将财务报表数据转换为具有决策支持价值的信息,帮助相关利益集团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预测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对象是企业所进行的、即将要进行的,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的一切经营活动。
我国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主要由1999年财政部发布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主要指标组成,以会计利润及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目前,企业普遍采用的指标主要有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依赖这些指标分析财务风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这些财务分析指标几乎都局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于最易反应潜在危机信号的现金流量状况缺乏分析
多年的实证研究表明,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只能静态地反映一定时点的存量流动资产、速动资产偿债的能力和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并且这两张报表的数据也最容易被粉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要客观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潜在财务危机,就应该转向按收付实现制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为核心的财务分析。这就要求更加广泛和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指标来适应当前的财务风险预警。
(二)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不能准确反映出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的均衡情况
对于企业潜在的现金收支缺乏动态预期,对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效率的估计不准会影响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准确评价。
(三)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给现行财务会计计量带来强烈冲击
衍生金融工具既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也会使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这就决定了信息使用者必须对其格外关注。但现行的财务风险指标中却缺乏有效的指标来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收益风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些指标的局限性。
胖达最高
现有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三方面。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这类指标重在揭示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适应程度,体现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预防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恶化。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负债经营率和利息赚取倍数。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是为了评价企业偿还其债务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可间接地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一般来讲,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则财务风险越大。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资产净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好猫墙纸
我国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主要由1999年财政部发布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主要指标组成,以会计利润及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企业普遍采用的指标主要有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
依赖这些指标分析财务风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扩展资料:
财务风险指标的设计原则主要有:
(一)预见性原则
预见性原则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方向,即选取的指标变化应超前于企业的实际财务活动及其产生的问题。这就要求所选指标能准确预测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及趋势,并以此有效界定能使企业生产经营处于稳定发展态势的合理界限。
(二)灵敏性原则
灵敏性原则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根本目的,即所选指标能够快捷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遵循该原则能够通过改变财务系统的控制参数和变量,及时调控企业资源分配,使企业财务状况的异常变动得到收敛和控制,从而使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始终运行在合理的置信区间内。
(三)配合性原则
配合性原则指各项风险指标能够相互协调和配合。企业在分析财务风险指标时,要保证将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的经营领域都纳入考察范围,这就要求所选指标既包括传统的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的指标,又包括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既包括静态指标,也要包括动态指标。
(四)稳定性原则
稳定性原则是评价企业财务风险指标运作效果的重要条件。企业应先通过相关的财务模拟操作,对所选指标的变化幅度进行科学、有效地划分,使指标能够在较长的经营周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更好地揭示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务风险指标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