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海而居
1.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会计相结合的产物,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的简称。“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将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逐步实现应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方式完成会计工作的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在我国,“会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财政部、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来的。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进行记账、算账、查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工完成会计信息的处理、判断和分析的过程,即通常意义上的狭义的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将电子计算机技术更为广泛和深入地运用于会计领域,在会计电算化事业不断前进的过程中,经济事项的处理方式、范围和速度不断发生变化,会计理论有了新的发展,会计管理制度和法也逐步得到修改和完善,同时,与会计活动密切相关的财务管理、审计税务及工商管理等也出现了新的变革和发展。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其含义得到了进一步引申与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应用有关的所有工作都成为会计电算化的重要内容,包括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建立、会计电算化的宏观管理、计算机审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等。因此,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有关的所有工作。2.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会计电算化除具有电子计算机具备的一般特点,如运算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计算精度高、存储量大、适应性强、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外,与手工会计相比,它还具有下明显的特点:(1)及时性与准确性由于电子计算机能够长时间大量存储数据,并能以极高的速度和准确性自动地进行运算和数据处理,从而打破了手工操作的局限性,可以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更为详细、更加及时的信息。(2)集中化与自动化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除部分数据录入工作由人工录入外,绝大部分工作都由计算机自动按程序运行,特别是在会计信息处理方面,一般都是集中处理,人工干预少,自动化程度高。同时,由于计算机中的数据可以实现共享,从而减少了数据的重复记录。(3)规范化与标准化由于在会计信息处理方面是由计算机自动按程序运行,人工干预少。另外,由于财务会计软件大多是采用了符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软件,因此会计电算化从填制会计凭证、数据输入到登记会计账簿、数据输出、编制财务报告等方面都更加标准、规范。(4)会计信息存储的电子化与科学化会计档案是会计的重要历史资料,电算化会计档案从手工下的纸质会计档案转变为以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使得保存和备份数据更加容易,也使数据的检索变得更快捷。
太仓站沈
首先,财务管理技术的现代化是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原因。会计电算化被会计界称作是继借贷式记账法之后会计史上又一次重大革命。加强和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是实现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基本规范的迫切需要,抓好这项工作,就抓住了现阶段企业管理工作的牛鼻子。因此,推广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并积极总结经验,加快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企业具备了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人文环境。一方面,作为企业的领导已经普遍认识到电脑化管理的重要性,需要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决策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企业的职员能够接受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有了较强的竞争意识,有继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的需求,并掌握了这方面知识和技能。正是在这样的现代化人文环境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推广才成为必然。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短短十几年,已经有上百万家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使用了计算机软件。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资料后,会计数据的采集、运算逻辑原则上没有改变,但处理的形式有所改变。一部分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进库单、出库单等不再填制记账凭证,而是把有关数据直接从业务部门的电脑终端输入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电算化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为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