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9

圆满的满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舞弊常见舞弊手段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散步的猫撒

已采纳

如果把财务报表比作上市公司的“脸”,其素颜状态所对应的是上市公司真实的财务情况与表现。在舞弊动机驱动下,管理层若铤而走险地对财务报表进行“颜值提升”,通常会通过局部“整容”甚至是整体“换脸”的方式来达成目的。1、“整容”式财务舞弊“整容”式财务舞弊通常表现为会计处理错误,比如提前确认收入、滞后确认费用、错误利用资产减值相关的会计估计以规避减值损失(如应收账款坏账、商誉减值等)等。这些局部“整容”往往基于真实交易,通常不需要牵涉上市公司不同部门人员,隐蔽性相对较高。2、“换脸”式财务舞弊“换脸”式财务舞弊则是一种伪造经济业务活动的“无中生有”式的舞弊,比如虚构不存在的交易、夸大交易规模等。“换脸”通常是系统性的舞弊,需要调动上市公司内部较多资源,并涉及企业不同部门一起参与,以掩盖舞弊的蛛丝马迹。

会计舞弊常见舞弊手段

178 评论(10)

蓝星鬼魅

1、会计舞弊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试答:会计舞弊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 诈行为。它与会计错误有相近或相同的形式,但本质却完全不一样。舞弊是不可告人的,不敢公之于众,往往伴有一定形式的伪装和掩饰,通过虚构事实或隐蔽真相等手法将水搅浑,让人难以发现。2、会计舞弊常见的方式有哪些?具体是在哪些科目上面进行舞弊?试答:目前会计舞弊的常见手段应是▲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侵占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 ▲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利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环节进行舞弊,以达到满足私欲的目的。如出纳人员利用企业空白支票、财务专用章、法人印鉴未予分离保管的弊端,私自开具支票,挪用公款;经费报销核算人员利用企业报销审批制度不严密,而将自己的个人消费票据随同有关业务支出一起报销人账,即平常所指的虚报冒领、私物公报。▲拉拢与自己职责不相容的人员串通舞弊。如存货核算人员拉拢仓库保管人员侵吞存货;费用核算人员串通出纳人员虚列费用侵吞公款等;收入核算人员串通出纳将收入不入账,支出人员串通出纳将支出多入账予以私分等. ▲隐匿或套改凭证。如发票造假、伪造单据,“阴阳发票”,“大头小尾发票,虚开和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虚构业务。如上市公司为骗取上市资格虚构收入、少计费用;为套取现金而虚构预借差旅费;出纳为侵吞现金而虚构支出。▲利用一些跨期摊提类会计科目进行舞弊。如为了调节利润,而多摊、少摊或多提、少提“长期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账户;为隐瞒销售收入而将“预收账款”长期挂账不予转销;为套取现金而利用应收应付等往来科目来回倒账。▲恶意使用会计制度准则中不完善的、有漏洞的地方,以达到其不良目的。▲利用计算机舞弊。盗用企业计算机密码进行隐蔽的程序修改或暗藏程序,扰乱计算机程序,使其达到不法目的。▲会计错误也会演变为会计舞弊。例如经营核算人员对费用报销业务多记借贷双方会计科目金额的差错,就容易使出纳入员侵吞公款而得逞。3、会计舞弊产生怎么样的影响?试答:舞弊行为发生后,会造成会计信息与其反映的经济活动的事实不相符,必然使内部经营管理以及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利益造成巨大危害,进而影响整个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4、对于会计舞弊,我们应当采取怎么样的防范措施? 试答:我们应防微杜渐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及时发现错弊。最好的防范措施就是要进行查账。查账是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制度、办法,揭露经济违法违规现象,打击经济犯罪,实施经济监督,以维护正当的经济关系和有序的经济运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现代查账,已成为通过经济监督,对国民经济进行微观管理、宏观调控,打击经济犯罪的重要手段。以上回答不知能否符合你的要求,请斧正。

184 评论(10)

咩~咩~羊

1、虚报或高报费用:与费用相关的活动并未实际发生,凭空捏造费用项目,或虽然实际发生,但报销金额却高于实际金额,从而虚报或高报费用。2、伪造或涂改原始单据,譬如假单据、阴阳发票、涂改数字等手段,达到多报费用目的。3、重复报销:利用同一事项或单据重复报销,比如同一事项开两张发票,或报销过的单据抽出来再次报销。4、模仿签名:模仿领导签字,蒙混过关。5、未经审批或越权审批:有些企业由于授权审批不清,导致费用不当报销,未按规定审批。6、串通舞弊: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之间,企业内部与外部有关人员之间利用各自的“方便”条件,逾越企业规定,合伙舞弊。7、监守自盗:利用企业职责分离方面漏洞,利用自己保管钱财或经手有关事项,而由没有相应有效监督,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舞弊的行为。8、混水摸鱼:利用公司账务核算混乱或管理漏洞,进行报销舞弊。当然,费用报销舞弊往往是以上一个手段或多个手段共同使用的,而舞弊得逞也反映了企业内控在某一方面的缺陷,也是企业加强内控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122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