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食小神厨
取得方式:同一控制下初始计量: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形成的商誉。后续计量:成本法取得方式:非同一控制初始计量:初始投资成本:付出资产等的公允价值或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付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与面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后续计量:成本法取得方式:企业合并以外方式初始计量:初始投资成本:付出资产等的公允价值或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付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与面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权益法下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大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为正商誉不做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为负商誉计入营业外收入。后续计量: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权益法关注环球网校长投有关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如何做
Summer若然霜寒
法律分析: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原则: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初始投资成本入账。
?长期股权投资包括:(1)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2)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3)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4)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法律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四十一条 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表,下同)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第四十二条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一)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二)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四)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
第四十三条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冒火得很000
首先,对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有两种说法CPA会计教材:在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一: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形成的商誉然后我说一下你这个投入资产价值的问题:如果同一控制下就是被合并方在合并报表中的账面价值*持股比例+商誉,你这个持股10、30、70影响的就是这里的价值;如果非同一控制下,对付的公允价值计算。最后你这个账面价值的判断是无所谓的(个人觉得),因为原投账面价值和新支付的账面价值差额可以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如果不足冲减的,留存收益。以上是你问题的具体分析内容,总结下来就是,需要搞清楚两个子公司是不是原生的,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原理是权益结合法,不确认商誉;非同一控制下是购买法,需确认商誉。
踏雪1230
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其中初始计量就是初始购买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与初始计量会计处理有关的情形分为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而后续计量就是根据投资公司日后经营,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场面价值进行调整,主要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结合法。一、初始计量(一)非同一控制下非同一控制是指参与交易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持股比例的不同即对公司经营政策的影响可分为: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及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重大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非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具体做法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二)同一控制下同一控制下是指参与交易的双方具有股权控制关系或者受相同第三方控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即同一控制下且所取得的股权形成了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这种情况下按照被合并单位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份额进行计量。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账面价值进行计量的只有这一种情况。例:甲公司想收购乙公司的股权形成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公允价值为110万,甲公司付出的对价为120万。若是非同一控制下,则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120万,付出对价与乙公司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10万为商誉,日后编制合并报表时通过调整抵消分录体现。若是甲、乙公司同时受第三方控制,则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100万,与付出对价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由于按照账面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只适合同一控制下且形成企业合并的情况,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同一控制下多次交易形成控制。这种交易比较特殊,虽然在同一控制下,但初次交易又没形成控制。这种情况下,初次交易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价值按照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来确定,当后续交易形成控制,实现合并日的初始投资成本=账面价值*持有比例。新增投资部分的成本=合并日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新付出对价进行比较,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是两种计量之间的结合。二、后续计量(一)成本法成本法适合两种情况:第一,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能够实施控制。第二,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重大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反映的是取得时候的成本,一般不发生变化,除非被投资企业发放股利或者长期股权投资减值。(二)权益法权益法,是指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适合的是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情况。例如:2010年初甲企业取得乙公司40%的股权,对乙公司的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初始投资成本为1000万,2010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00万,2010年末需要按照享有的乙公司的份额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0 贷:投资收益 40。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变为104万,也就是说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经常变动的。权益法分为简单权益法、购买权益法和完全权益法,现在的企业会计准则采取的是完全权益法,需要调整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的差额对当期损益的影响,计算调整后的净利润。接上例,购买时有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100万,账面价值为90万,剩余使用年限为5年,这样计算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时就需要对净利润进行调整,减去每年应该多计提的折旧费用(100-(100-90/5)=98)。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为: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98*0.4=39.2 贷:投资收益 39.2。同时还需要消除甲乙公司之间内部交易形成的为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完全权益法下更能准确的反映企业实际的经营成果。备注: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合并初始确认采用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后来废除权益结合法(关于购买法可以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 企业合并》)。我国较早之前的会计准则曾经也有相关的规定,后来的会计准则中虽然没有再提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但具体的规定仍然是这两种方法,目前我国实际上是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同时在用。但随着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我国的会计准则势必要和国际接轨,为了不造成混乱,本文没有提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国际会计准则和相关的文献。
冬日恋鬼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两种情况:
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交易作价往往不公允)
1、长投入账为:合并日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份额
按投入资产的账面价值记贷方,有税费的要考虑相关税费。差额按先后调整: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被合并方账面净资产中属于投资方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合并方的一般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当日被投资方账面净资产×合并方取得的股份比例)
贷:股本或实收资本(发行股份的面值或新增的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当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成本大于股份面值时挤入贷方,反之挤入借方,如果资本公积不够冲减的则调减留存收益)
3、无论是同一控制或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包括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以市价为基础,交易作价相对公平合理)
1、购买日:法律手续办妥日或款项结清日为准。
2、初始计量: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长投入账为:投入资产等的公允价值入长投成本。按视同卖出做贷方分录。差额记营业外收支,发生的会计审计费用、法律服务费用、咨询费用和评估费列入合并方的管理费用。
扩展资料
重点注意:
1、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以发行债券方式进行的企业合并,与发行债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应计入债务性债券的初始计量金额。(债券的发行费用追加折价或冲减溢价)
3、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与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均应计入权益性证券的初始计量金额(冲抵溢价,不够抵的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期股权投资
宝宝的口红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首先,长期股权投资分四类: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其他。控制,也就是企业合并,即对子公司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初始投资成本入账。初始投资成本应区分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企业合并还要区分同一控制(非市场理念)和非同一控制(市场理念,公允价值)。非企业合并不区分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日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公允价值无关,与投多少钱无关。简单来说,对方1000万,60%,长期股权投资就是600万,和投多少钱无关。与支付的现金、非现金资产或承担的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仅指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余额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1比9)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之和。简单来说,投100万货币资金,长期股权投资就是100万;投一台设备,公允价值80万,长期股权投资就是80万。和占的份额比例无关。 以企业合并以外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市场理念)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这一部分属于比较难的了,有问题,可以再问我哦,我正在学习注册会计师课程。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