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妈妈2015
期末账项调整的理论依据是(会计分期)和(权责发生制)原则。
期末账项调整,是为了正确反映本期收入和费用,以及正确计算本期损益,以权责发生制为标准,对账簿记录中的有关收入和费用进行的调整。
会计期间的划分,使会计核算必然涉及到划分本期与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的问题,而企业账簿中的记录还不能确切反映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如有些款项虽已收到或支出,但不属于本期收入和费用。
有些款项虽尚未收到或支付,但应归属于本期收入和费用等等。因此,在结账前,对这些账项必须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予以调整,以合理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质量。
期末进行账项调整应做的一些准备工作
其内容主要包括:期末账项调整、财产清查、对账、结账。
一、期末账项调整。是指为了正确反映本期收入和费用以及正确计算本期的损益,以权责发生制为标准,对账簿记录中的有关收入和费用进行的必要调整。
二、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和核对,确定其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与其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通过财产清查以保证账实相符和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三、对账。是指平时或期末进行的账账核对、账证核对和账实核对的工作。通过对账,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
四、结账。是指在会计期末,计算并结转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工作。
满堂红李娜
期末账项调整的意义是为了正确地分期计算损益,即正确地划分相邻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使应属报告期的收入和成本费用相配比,以便正确地结算各期的损益和考核各会计期间的财务成果。
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是会计核算的两个前提条件(会计假设)。基于这两个前提条件,会计核算要求遵循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基础。
扩展资料:
一、属于本期支出,尚未支付税金的账项调整
企业应根据本期的营业收入或税前利润,按规定的税率计算本期应缴纳的税金。税金一般是分期计算,定期缴纳。这就形成了负债性质的应付款项。
为了正确计算本期的损益,需要把凡属于本期支出而尚未支付的税金,通过期末账项调整全部登记入账。是本期支出能与本期收入在相互适应的基础上进行配比。以正确确定本期损益。
二、权责发生制
1、当期收入
凡是属于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不论是否收到款项(钱),会计都应该在账簿上记录当期的收入增加。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收到了款项(钱),会计也不能在账簿上记录当期的收入增加。
2、当期费用
凡是属于当期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是否支付了款项(钱),会计都应该在账簿上记录当期的费用增加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费用,即使款项(钱)已经支付了,会计是不能在账簿上记录当期的费用增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末账项调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权责发生制原则
月球的球球
期末账项调整是会计期末结账前,为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对有关会计事项予以调整的会计行为。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为了准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需要将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定的会计期间,按照权责发生制来划分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由于日常账簿记录仅根据有关原始凭证反映的交易或事项来记录收入和费用,而有些交易事项虽然在本期没有收到或支付款项,没有取得原始凭证,但根据权责发生制应在本期确认收入或费用,应计入相关的账户;有的款项虽然本期收到但却不属于本期的收入,不应计入本期的收入账;有些款项虽然本期支付但不属于本期的费用,不应计入本期的费用账。所以需要在期末结账前,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对日常的账簿记录进行调整,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便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经营决策。会计期末进行账项调整,虽然主要是为了能正确地反映本期的经营成果,但是在对收入和费用的调整过程中,必然也会造成资产或负债的增减变化。因此,合理、正确地进行期末账项调整,不仅关系到利润表能否正确反映,而且也关系到资产负债能否正确反映。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