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蜜honey
我也在备考会计中级,可以与你共同学习。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目录第一章 总论第二章 存货第三章 固定资产第四章 投资性房地产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第六章 无形资产第七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八章 资产减值第九章 金融资产第十章 股份支付第十一章 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第十二章 债务重组第十三章 或有事项第十四章 收入第十五章 政府补助第十六章 所得税第十七章 外币折算第十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十九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二十章 账务报告第二十一章 事业单位会计第二十二章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我们先来看一看教材目录,第一章至第二十章是一般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第二十一章和第二十二章是特殊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我们重点学习前二十章的内容。 首先,第一章是总论,是统领正本教材的,这一章基本上概括了《会计学基础》整本书的内容,如果你学习过《会计学基础》简单了解一下就足够了。这里我简单说一下什么是“会计”,以便将整本书的内容合理归类。会计工作的内容:凭证→账簿→报表。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发票等)和记账凭证(借:** 贷:** ),这个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关键和基础,后期的工作全部围绕这个展开,现在我们都用电子帐了,只要凭证录入完毕,账簿和报表都会自动产生,所以我们几乎整本书都在告诉我们现实发生的经济事件我们要怎样把它翻译成会计语言(即借贷关系),这里所有的经济事件又可以区分为:一般事项和特殊事项(第二章至第十九章)。最后报表就出来了,报表出来后因为要牵涉到报表分析,所以了解报表的整体结构和数据来源很有必要,这就是第二十章的“财务报告”。 下面,我们来说一说第二章至第十九章的内容。一、一般事项 所有会计事项最终都会反映到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上来,即任何一件经济事件翻译成会计语言后都是借:会计要素里某一项 贷:会计要素里某一项。一般事项的“一般”在于它处理的是会计要素经常性发生的事件。 一般事项我们按照关联关系和会计处理方法的相似程度学习,这样安排:1.先学习“货币资金、应收预付款项”,这个目录里面没有,内容也相对简单,但是一定要学习;2.资产类事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资产减值;3.负债类事项:短期负债(这个也没有,也要学习)、长期负债;4.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这个整个都没有,但是经常性用到的,也要学)5.收入(这个比较难,这一章实际上讲了4个内容: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建造合同收入,一个一个学,慢慢来);6、费用和利润(这个因为后面学习所得税和报表要用到,一定要知道利润整个形成过程和分配过程)。二、特殊事项 好了,六个会计要素的一般事项学习完了,下面我们来说一下特殊事项,刚才说了任何经济事项都会转变成会计要素里某一项,特殊事项也不例外,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是经常发生,或者处理起来比较怪,与上面咱们说的事项联系不是太紧密,所以特别说明。 特殊事项因为相互之间没有太大相似之处,我们就尽量找相似的放一块学习,这样安排: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这个正好温习一下资产类要素的核算)和债务重组(者两者联系较为紧密,处理方法相似);2.借款费用(第十一章的后一半)和或有事项;3.所得税(这个比较难,可以温习一下六个会计要素的核算);4.股份支付、政府补助、外币折算(这三个其实没什么联系,只是同属于非重点章节,放一块,了解一下就行了);4.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及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这两者都牵涉到资产负债表的问题)。 好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学会了一门新的语言,可以完美地把经济事件翻译成会计语言了,现在报表出来了,我们学习会计报表的结构及主要数据的来源,这里主要讲了4个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有精力的可以学习一下报表分析,这时候你回更好的理解会计报表。
华晨1234
一、费用的定义 修订后并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相关条款的规定: 第三十三条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第三十四条 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二、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每种情况下对收入的具体确认条件:一、销售收入的确认销售商品的收入只有同时符合以下四项条件时,方能加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另外,在销售收入这部分内容中,我们还需要留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特殊情况下取得的商品收入的确认,由于这部分内容的具体情况比较冗杂,所以在此就不一一明列了。具体内容各位考友可参看网校辅导丛书《应试指南——中级会计实务》232页所归纳的表格,比较明朗清晰,很适合理解和记忆的。二、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由于企业提供劳务的收入的形式种类繁多,所以提供劳务收入一般以所提供的劳务是否跨会计年度为标准进行确认。对于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当在完成劳务时确认收入;对于开始和完成分属于不同会计年度的劳务,确认收入时,企业应当判断其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是否能够可靠地估计。1.如果企业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也就是按照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相关的劳务收入。2.如果企业提供劳务的结果不能够可靠地估计,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区别不同情况,对收入进行确认和计量:三、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对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主要是应当遵循以下两个条件:1.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这是任何交易均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企业应根据对方的信誉情况、当年的效益情况以及双方就结算方式、付款期限等达成的协议等方面进行判断。如果企业估计收入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就不应确认收入。2.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利息收入根据合同或协议规定的存、贷款利率确定;使用费收入按企业与其资产使用者签订的合同或协议确定。当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时,企业才能进行确认。四、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在确认和计量建造合同的收入和费用时,首先应当判断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否可靠地估计。1.在资产负债表日,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在资产负债表日,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的,应当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在判断建造合同结果是否能够可靠地估计时,应注意区分固定造价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固定造价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合同总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2)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3)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和可靠地计量;(4)合同完工进度和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确定。2.在资产负债表日,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在资产负债表日,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1)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予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合同费用。(2)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合同费用,不确认合同收入。需要指出的是,使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不确定因素不复存在的,应当改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
晨馨1205
一、一般事项所有会计事项最终都会反映到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上来,即任何一件经济事件翻译成会计语言后都是借:会计要素里某一项 贷:会计要素里某一项。一般事项的“一般”在于它处理的是会计要素经常性发生的事件。一般事项我们按照关联关系和会计处理方法的相似程度学习,这样安排:1.先学习“货币资金、应收预付款项”,这个目录里面没有,内容也相对简单,但是一定要学习;2.资产类事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资产减值;3.负债类事项:短期负债(这个也没有,也要学习)、长期负债;4.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这个整个都没有,但是经常性用到的,也要学)5.收入(这个比较难,这一章实际上讲了4个内容: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建造合同收入,一个一个学,慢慢来);6、费用和利润(这个因为后面学习所得税和报表要用到,一定要知道利润整个形成过程和分配过程)。二、特殊事项好了,六个会计要素的一般事项学习完了,下面我们来说一下特殊事项,刚才说了任何经济事项都会转变成会计要素里某一项,特殊事项也不例外,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是经常发生,或者处理起来比较怪,与上面咱们说的事项联系不是太紧密,所以特别说明。特殊事项因为相互之间没有太大相似之处,我们就尽量找相似的放一块学习,这样安排: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这个正好温习一下资产类要素的核算)和债务重组(者两者联系较为紧密,处理方法相似);2.借款费用(第十一章的后一半)和或有事项;3.所得税(这个比较难,可以温习一下六个会计要素的核算);4.股份支付、政府补助、外币折算(这三个其实没什么联系,只是同属于非重点章节,放一块,了解一下就行了);4.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及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这两者都牵涉到资产负债表的问题)。
有多久没见你
会计分录:1、借:应收账款 421.2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1.20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 贷:库存商品 200 收到账款时: 借:银行存款 414 财务费用 7.20 贷:应收账款 421.202、借:管理费用 19.74 贷:库存商品 1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743、借:银行存款 35.1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16 贷:库存商品 164、借:银行存款 -52.65 贷:主营业务收入 -4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7.655、收到预收款时:借:银行存款 100 贷:预收账款 100结算当年收入时:借:预收账款 80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806、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8 贷:投资收益 48 借:销售费用 8 管理费用 4 贷:银行存款 12
没蜡笔的小新
区别:1,概念范围不同。收入与利得的区别。广义的收入含有利得,但是利得和狭义的收入是不一样的,收入是日常活动产生的,而利得是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收入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利得则如出售固定资产等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收入记入利润,而利得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营业外收入计入利润,而另外一部分则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2、利得通常从偶发的经济业务中取得,属于那种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3、会计处理方式不同。在会计中,区别收入与利得是一个列示和编制报表的问题,收入和费用通常以毛额列示,利得与损失通常以净额列示,即利得要扣除有关的支出,损失要扣除有关的收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搜狗问问扩展资料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按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不同,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所实现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实现的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14 号一一收入》已于2017 年7 月由财政部修订发布,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施行; 自2020 年1月1日起,在其他境内上市企业施行; 自2021年1月1日起,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施行。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与损失相对。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