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飞卖品
说的是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八阵图》,全文如下: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翻译: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扩展资料:诸葛亮资料: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阵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查看全部9个回答点将三国魔化新版_正版官方下载广州游城网络科技有..广告 新加坡的移民条件有哪些?来新加坡移民经商及新加坡移民计划,做生意和新加坡移民两不误关注安提瓜移民的人也在看2019年底新加坡移民新政策,欢迎来新加坡经商,获EP后可申请永久居民PR.只需人民币39900.史无前例!不成功全部退款!企业秘书会计税务,合规,发展,区域投资支持。深圳市恒信泰富投资..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广告安卓统一三国明星代言统一三国开局立送20连抽,神卡秒到手!统一三国下载立送魔关羽,速速通关无压力!572020-05-01杜甫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写的是谁?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369 浏览154622016-12-02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说的是哪朝代中的名将是谁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4 浏览192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写的是谁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写的是谁 诸葛亮呀13 浏览4572017-01-27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是什么意思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盖:超过。2、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3、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4、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5、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你建立了三分天下的功业,又创建了著名的八阵图。江流冲击,你布阵的石头从未转动。遗恨千古,不能制止先主失策去吞并东吴。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怀古诗是人与历史的对话。杜甫入蜀之后,对诸葛亮的济世之才情有独钟,这是他到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不久,就诸葛亮遗迹所作的一首怀古诗。《三国志·诸葛亮传》说传主“推演兵法,作八阵图”,但对其遗址何在,众说不一。 奉节县永安宫南的长江沙滩上的八阵图,由于这首杜诗而格外驰名。 诗中颂扬了诸葛亮在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斗争中,为创立蜀国基业的盖世功勋。与此相对应,他在长江沙滩上摆下的八阵图,使他的名声更加卓著了。八阵图乃是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构成的战阵,在长江滩上则聚石为兵,纵横棋布为六十四个石堆。夏天洪水冲淹,这些石堆也岿然不动因而有“江流石不转”之句,也象征着诸葛亮忠贞不渝和名垂千古。133 浏览310102018-11-09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谁写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蓝精灵helen
中学毕业的时候,培哥跟我说,他要成为中国最好的漫画家。 培哥曾经是一个漫画发烧友,从初中开始疯狂的喜欢漫画,收集了全套的曾经大热的《幽游白书》《城市猎人》《浪客剑心》之类的。看着看着培哥就爱上了漫画,开始自学,非常痴迷。 后来培哥给一些出版社发画稿,也会跟我们这些在小跟班说:老子拿了稿费请你们吃辣条啊。但是那个年代,在一个十八线小县城,根本没有人教漫画。压根没有系统学过画画的培哥,每次发走的大作都毫无疑问都被退稿,但是培哥还是一有灵感就画。看着他一比一描的执着劲儿,少女时代的我真觉得画漫画的男人帅呆了。 90年代末的中国,并没有给予个性化太多的宽容和理解。培哥的兴趣很快遭到了毁灭性的的打击。高中时代的课业繁重,父母的每日唠叨斥责,唯一的经济来源零花钱也被掐断,培哥开始扛不住了,不敢再画了。虽然有时候也手痒,但是面对父母的期望,还是埋头努力学习先考大学。 高考结束填写志愿,培哥勉强混上了二流本科,我们都劝说他要选择动漫专业。但是培哥他妈说,会计永远招人,男会计尤其吃香。父母为大,培哥填了会计。 上大学的时候,培哥偶会也会帮助学生会出出黑板报一类的,偶尔也会在陪完女朋友,手台宽裕的时候去买漫画杂志。但是在被女友无情的嘲笑一番之后,彻底地丢掉了。 培哥压根不是学习会计的料,后来家里又开给他增加压力,要求他考各类证书,但是培哥只要一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账表和数字就又想吐。 一转眼,大学毕业,当年嘲笑培哥的女友早已经离他而去,培哥开始面临找工作,都说男会计吃香,可是压根没人用他。 其实我们都明白,一个人,面对工作的时候,没有热情,没有专注,甚至连想好的冲动都没有,谁会录用他?他能干多久? 培哥发现这大学四年真是白读了。家里开始找关系要把培哥送到当地的效益好的企业里,培哥终于在车间开始做检测员,然后家里又开始张罗给他买房子,介绍对象,谈恋爱,结婚。 培哥干了五年检测员,连个组长都没当上,还是那个最普通的检测员。虽然老婆也经常叨叨他没有上进心,但是培哥为人老实,也从不生气计较。 一晃十年没见面了。春节的时候,我见到了培哥,妥妥的发了福的中年大叔形象。衣服垮垮的,头发油油的,笑起来憨憨的。我:你这些年过得还好吗? 培哥:有什么好不好的,就那样呗。 我:你还画漫画? 培哥:漫画? 我:是啊。你送给我的漫画,我还留着呢。 培哥:那个啊,早就不画了。当年的那些东西我已经扔了。 我:那要是让你重新拿起笔来,你还会画吗? 培哥:不会的。 我:为什么? 培哥:我不是一个幸运的人。 我:这事情和幸运有什么关系? 培哥:我没有那个命。 我沉默了,不敢再说什么。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不是命不命的问题,是我们自己,断送了自己的梦想。 和培哥的这次见面,心里十分难受。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永远不能忘记,那一年的夏天,凉风习习,树影婆娑。 培哥说:可儿,你给我写故事,我去画漫画,我们一定能成为中国最好的漫画家。 培哥眼里的光芒闪闪的,晃得我此生都不能忘记。 对比眼前这个失败的中年人的样子,我觉得如鲠在喉,心痛。 不仅仅为他,也为多年来失败的自己。自那天见面后,我开始每日写文,每天日更。我不敢停笔,我不敢放弃,我夜不能寐。 我也曾经被父母逼着去做一份没有上升空间的,没必要那么拼的,表面安稳实则一滩死水的工作。如今我变成了什么样子?一个普通无聊乏味之际的人,上班没有生气,打开电脑做着流程化的螺丝钉的工作,还没到10点就开始考虑那个亘古不变的难题“今天中午吃什么?” 最近又出来什么好剧?孩子这个假期是出去玩还是和老公回老家? 我害怕会像培哥那样,过着人云亦云的生活,经常扼腕叹息,一遍遍的在白日梦里设想:若非身边人的阻拦,千方百计的说服我放弃梦想,选了热门专业逼着我学,我怎么会成为如今这般模样的普通人.....过着现在猪狗不如的平淡生活。 夜深人静的时候,猛然醒来,回想起来这些年的碌碌无为,好像溺了水一样,呼吸不得,还无法挣脱。 人生的真相就是,你压根等不到那个做最好的自己的时间。我们压根不可能在没钱的时候要求父母支持我们看似镜花水月的梦想,也不可能在毕业之后就彻底了无牵挂的去追寻内心的自己,我们注定要在人生的夹缝中,抬起头来,深深的凝视着内心,那里有一点点闪光的东西,无法割舍,无法忘记。 这些年,我见了太多的人,有些为了梦想而不顾好好生存的人,稀少又珍贵;有吃过苦头而后开始兼顾生存与理想的人,占着很大一部分;但是最多的是,从开始的被迫从事到后来习惯了行尸走肉的人。 所以我宁可选择现在去负重前行。 梦想,就是开始明白自己要抓不住它的时候,它马上要消失的时候,才会知晓它对你有多重要。有的人,觉得人生已然如此,就干脆臣服于缺失梦想的遗憾,从此平平淡淡的安佛自己。有的人,却能够不惧挑战,奋起直追,全力以赴。 我不敢说已经开始追逐梦想了,毕竟我也放弃了多年。可是,我知道我要进入一段无形的苦旅。我不知道前方等待我的会不会是化茧为蝶,但是人最好的成长方式,大概就是把自己置于舒适圈以外的地方,在那些未知的领域里,用一场场挣扎,真正地学会坚强,容忍,抗争,学会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学会去选择一种不随波逐流的生活。 曾经的我,也相信幸运是一种命运,就好像人生刮彩票,该是你的,只要缘分一到,自然福至心灵。但是实际上,人生就是时刻准备、伺机而动,为了每个机会做充分的筹划,任谁冷眼嘲讽,我自岿然不动。 生活残酷,遗憾已经存在,但好在我还有梦想,我不知道是否还来得及去实现,我只知道我不能停下。
530katrina
战略定力植根于对光明前景的远见卓识。“我自岿然不动”的战略定力,就是因为看到了光明的未来所以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不会对眼前的困难和遭遇束手无策。坚定战略定力,关键在于朝着既定目标笃定前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心中有目标,脚下才有力量。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尤须呼唤“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勇毅担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胸怀大历史,阔步新时代,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社会主义中国,必将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vincent'sir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冬眠的羽毛
一个寒冷的冬天,贝多芬看见一位身体单薄的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匆匆地从教堂的那边走过来。她的一位善良的邻居雷德尔老爹正躺在床上发着高烧,他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为了帮他实现愿望,他为雷德尔老爹弹了首曲子.他难以忘怀那位善良、美丽的小女孩爱丽丝。他把这首钢琴曲题名为《致爱丽丝》……凯撒当时的埃及,由年仅13岁的国王托勒密13世,以及20岁的姊姊克丽奥佩特拉7世(CleopatraⅦ,西元前69~30年)共同统治,姊弟两人因不睦而相互争斗。才色兼备的克丽奥佩特拉7世向凯撒求助,凯撒被他的魅力所迷,便协助她对抗敌对的亚历山卓市民。不过凯撒当时仅率领少数士兵,兵力薄弱,反遭囚禁在王宫中。不久后,来自小亚细亚(土耳奇)的援军抵达,凯撒与克丽奥佩特拉7世终於击败托勒密王的军队;托勒密王在脱逃途中,因落海,溺死。西元前47年3月左右,凯撒在小亚细亚的捷拉(Zeal)击败米斯里戴帝斯王(Mithridates)的儿子法纳西兹(Pharmacies),将『我来,我见,我征服(Vein, vide, vice)』的捷报送回罗马。西元前46年4月,凯撒在突尼西亚的塔普苏斯(Tarsus)战役中大破庞培馀党;西元前45年3月,并在西班牙的蒙达(Monad)彻底摧毁庞培派的残馀势力。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以及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于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曾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拉丁文、哲学和历史等,接触过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后因家道中落,辍学谋生。莎士比亚幼年时,常有著名剧团来乡间巡回演出,培养了他对戏剧的爱好。1585年前后,他离开家乡去伦敦,先在剧院打杂,后来当上一名演员,进而改编和编写剧本。莎士比亚除了参加演出和编剧,还广泛接触社会,常常随剧团出入宫廷或来到乡间。这些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认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战功。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为生动,此人自私、懒惰、畏缩,却又机警、灵巧、乐观,令人忍俊不禁。这一时期创作的喜剧包括诗意盎然的《仲夏夜之梦》(1596)、扬善惩恶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宣扬贞洁爱情的《无事生非》(1599)和歌颂爱情又探讨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这些剧本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与此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等悲剧3部,作品虽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与喜剧同。莎士比亚还写有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诗。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 1879-1955)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诞生于德国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受工程师叔父的影响,他从小受到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启蒙。1896年爱因斯坦进苏黎世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01年获得瑞士国籍,于次年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并于1905获得了历史性成就。1909年爱因斯坦离开瑞士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工业大学教授,1914年回德国任威廉皇帝物理学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法西斯政权建立后,爱因斯坦受到迫害,被迫离开德国。1933年移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爱因斯坦于1905年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建立了狭义相对论。据此他进一步得出质量和能量相当的质能公式E=mc2 。狭义相对论揭示了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的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力学运动和电磁运动学上的统一性,进一步揭示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乔治·萧伯纳爱尔兰戏剧家。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父亲做过法院公务员,后经商失败,酿酒成癖,母亲为此离家去伦敦教授音乐。受母亲熏陶,萧伯纳从小就爱好音乐和绘画。在都柏林美以美教会中学毕业后,因经济拮据未能继续深造, 15岁便当了缮写员,后又任会计。1876年多居伦敦母亲处,为《明星报》写音乐评论,给《星期六评论》周报写剧评,并从事新闻工作。萧伯纳的世界观比较复杂,他接受过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又攻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 1884年他参加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在艺术上,他接受易卜生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他的戏剧使他成为我们当代最迷人的作家”(颁奖辞)。 1885至1949年近64个创作春秋中,他共完成了51个剧本。前期主要有《不愉快戏剧集》,包括《鳏夫的房产》(1892)、《荡子》(1893)和《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等;《愉快的戏剧集》由《武器与人》(1894)、《康蒂妲》(1894)、《风云人物》(1895)和《难以预料》(1896)组成。第三个戏剧集名为《为清教徒写的戏剧》,其中有《魔鬼的门徒》(1897)、《凯撒和克莉奥佩屈拉》(1898)和《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1897)。华罗庚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 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他共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近三百篇。钱学森钱学森是中国现代科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中国工程控制论专家,系统工程专家,系统科学思想家。浙江省杭州市人, 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又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在导师T.von卡门的指导下深造。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火箭导弹研究。1947~1955年间任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回国后,历任航空委员会委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