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咕噜嘟嘟
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标准为: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其中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 公益性捐赠是公益、救济性捐赠(以下简称公益性捐赠),指纳税人通过中国境内非盈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1、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2、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大于零的数额。3、个人通过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按照现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准予在所得税税前扣除。4、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5、向地震灾区捐款和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捐款可以在税前全额扣除。6、税法所说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30%的规定是指除可全额扣除的以外,一般性的捐赠支出可以在税前,按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30%的上限,据实扣除,即捐赠超过30%,也只能扣30%,没有超过30%的则按实际发生数扣除。全额扣除要由税法特别规定,不受30%上限的限制。7、把钱全捐了也可能交税。如果不是属于全额扣除的话,只能扣除30%,剩下的70%是要交税的,也就是说,全捐了也要交税,这是税法规定的不合理之处吧,主要是防范避税。8、同一笔收入多次捐款是可以累计扣除的,不过一般得在申报纳税之前已经实际捐出,已交了税再捐款如何退税,目前没有相关的规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18年修正)第九条: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正)第五十一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所称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财政部、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事项的公告》 企业或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用于符合法律规定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支出,准予按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有效期为三年。本公告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第一种情形,其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自发布名单公告的次年1月1日起算。本公告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形,其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自发布公告的当年1月1日起算。九、 公益性社会组织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取消其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且不得重新确认资格:(一)从事非法政治活动的;(二)从事、资助危害国家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活动的。
胖墩er猫
捐赠支出税前扣除标准,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如果没有达到年度总利润的12 %可以在缴纳税时相应的扣除。捐赠是一种无偿行为,不要求回报,自愿将合法的资金赠送给受赠人,没有任何直接的公益事业行为,所以说捐赠是一种公益性的活动。1、捐赠支出两种,一种是公益性和救助性的,而另一种是非广告性质的赞助。2、公益性捐赠有两个部分,一种是捐赠的价值不超过年度会计利润的12%,还有一种就是捐赠的资产是超出了12%。3、在年度会计利润12%以内将允许税前扣除,而超也12%以上则不实行税前扣除。4、捐赠指的是没有目的性的将有价值的东西赠予其它人,同时受赠人将捐赠的资产或物品合法使用,促进了公益事业的发展。5、受赠企业或个人不可以玩忽职守,如果令捐赠财产遭到损失将按有关规定处分,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捐赠支出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向外捐赠各种财产的金额, 许多人将捐赠支出和赞助支出混为一谈,其实它们之间有非常大的不同,无论是纳税扣除、动机还是效果上面都有明显的区别。捐助是公益支出,而赞助则是一种商业广告模式的宣传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对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如下:一、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大于零的数额。二、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