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1

贪吃女王Grief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电算风险及控制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angBin啊啊

已采纳

要防范会计核算的风险,首先第1个要保证会计不相容岗位的一个分离,另外要增加一道复合的功能,还有每次的过账还有检查必不可少。

会计电算风险及控制

218 评论(9)

亲爱的猫猫99

希望我找到的内容能帮助到你!!!一、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会计核算手段,使数据处理更快更准确;而且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同时也改变了会计核算程序、数据存取方式和存储介质,改变了某些与审计线索有关的关键因素,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正确、完整与及时,保证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符合国家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保护企业单位财产的完整性,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 (一)操作和存储形式的变化加大了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人员之间很自然地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关系;会计核算信息记录在纸上,直观性较强,不同的笔迹也可作为控制的手段;记录在凭证、账簿、报表等纸介质上的会计记录其勾稽关系较为明确;而在电算化信息系统中,易于辨认的审计线索,如笔迹、印章等已无处可寻;会计信息被存储在磁盘、软盘等磁介质上,容易被改动且不易被发觉;磁介质易损坏,会计信息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 (二)内部稽核作用被削弱。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每笔业务操作都必须严格遵循监督制约机制,如业务经办与授权批准控制、收付款项与会计记录分离控制等,形成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会计电算化后,许多业务处理程序由计算机完成,一些内部牵制措施无法执行,导致内部控制效率降低,内部稽核的作用被削弱。 (三)会计工作质量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会计人员的操作水平。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下,会计工作质量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建立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下,操作环境的改变使传统内部控制方法难以发挥作用,会计工作质量与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会计人员的操作水平关系密切。一旦系统由于自身或操作员的失误而崩溃,就可能使会计工作陷入瘫痪。 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 一般控制又称普通控制,包括组织控制、授权控制、职责分工控制、业务处理标准化控制、软件与数据文件安全保密控制等。 (一)组织控制。即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通过划分不同的职能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如将财务部门按照职能分为系统开发部门和系统应用部门。 (二)授权控制。即通过限制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有关人员业务处理的权限,实施内部控制。如系统开发部门承担系统软件的开发和日常维护工作,不能运用软件进行日常业务操作;系统应用部门只能应用系统软件进行日常业务处理,不能对系统软件进行增、删、修改。以保证系统内不相容职责相互分离,保证会计信息处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相互独立,有效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 (三)职责分工控制。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应明确规定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如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凭证审核员、会计档案保管员等职务不相容,必须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不得兼任。 (四)业务处理程序控制。即通过明确有关业务处理标准化程序及相关制度,实施内部控制。如规定录入凭证必须有合法、合理、真实、有效的原始凭证,而且要手续齐全;记账凭证必须经审核后才能登账;录入人员不能反审核或反过账等。 (五)安全保密控制。即通过严格执行会计软件与数据的维护、保管、使用规程和制度,达到内部控制目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内部控制既要防止操作失误造成的数据破坏,也要防止人为有意的数据破坏。为保证会计软件与数据文件不丢失、不损毁、不泄露,不被非法侵入,可采取设置口令、密码、保存操作日志、对数据文件定时备份并加密等手段。同时,还要防止病毒对会计软件的破坏。 三、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运行控制 运行控制又称应用控制,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软件的与数据的安全保密控制等。运行控制是为了使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能适应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处理的特殊要求而建立的各种能防止、检测及更正错误和处置舞弊行为的控制制度和措施,是为保证会计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其目的是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完整和有效。 (一)输入控制。输入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输入控制的方法有:(1)授权审批控制。为保证作为输入依据的原始凭证的真实、完整,在输入计算机前必须经过适当的授权和审批。(2)人员控制。应配备专人负责数据录入工作,同时采用口令加以控制,并对每个会计软件用户建立详细的上机日志。(3)数据有效性检验。包括建立科目名称与代码对照文件,以防止会计科目输错;在系统软件中设置科目代码自动检验功能,以保证会计科目代码输入的正确性;设置对应关系参照文件,用来判断对应账户是否发生错误;试算平衡控制,对每笔分录进行借贷平衡校验,防止金额输入错误。 (二)处理控制。处理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和数据传递的合法性、完整性、一致性。处理控制主要针对业务处理程序、处理方法进行控制,如业务处理流程控制、数据修改控制、数据有效性检验和程序化处理检验。(1)处理流程控制。会计业务处理具有一定的时序性,如凭证在审核之前不能做登账处理,记账后才可以出报表等。通过对业务处理流程的控制,保证业务处理的正确性。(2)数据修改控制。通过对数据修改过程的控制,防止业务处理的随意性,降低舞弊发生的可能性。如对于尚未审核的记账凭证,允许任意修改;但对已经审核的记账凭证,则不允许在原记账凭证上直接修改,以体现“有痕迹修改“的原则。对已结账的凭证与账簿,系统不提供更改功能;而且,记账凭证录入人员不能被授予反复核、反过账、反结账等权限。 (三)输出控制。输出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输出数据的准确性、输出内容的及时性和适用性。常用的输出控制方法有:检查输出数据是否准确、合法、完整;输出是否及时,能否及时反映最新的会计信息;输出格式是否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数据的表示方式等是否符合工作人员的习惯;只有具有相应权限,才能执行输出操作,并对输出操作进行登记,按会计档案要求保管等。通过这些输出控制方法,限制会计信息输出,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同时,要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的要求,由专人负责会计档案管理;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与防毒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双备份,并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如果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复制,以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导致的会计档案丢失

305 评论(15)

~~简单的幸福~~

为了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有序发展,需要对会计电算化进行有效的风险规避,采取合理的措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进行控制,如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风险控制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一)及时更新电算化硬件 电算化硬件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缺乏电算化硬件,单位的会计电算化也就不复存在。会计电算化硬件更新缓慢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会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有效地减少会计电算化风险的发生,减轻会计风险的出现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很有必要及时更新电算化硬件,同时加强对硬件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在保证良好的硬件环境的前提下发展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以此来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提高对电算化软件的应用 事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方法,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在进行电算化操作时不能仅仅依靠自己原有的知识,一门手艺走天下的时代早已过去。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风险,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提高对电算化软件的利用率,在自己原来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对以开发出的电算化软件进行学习。对电算化软件利用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财务数据的安全性,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能够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三)加强对专业化电算化人才的招揽和培养 为了对会计电算化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也为了使单位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专业人才缺乏的条件下也可以通过开展职工培训来自行培养电算化专业人才。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后备资源,行政事业单位在面临突发的会计电算化风险时才能从容应对,保证单位的正常运行。 (四)建立健全电算化管理机制 有效地进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风险控制离不开一套健全的电算化管理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电算化风险的预测及规避前,要建立一套合理健全的电算化管理机制,只有对电算化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电算化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才能使员工在风险发生时不至于手足无措,才能因风险而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

237 评论(11)

涅槃0531

3.1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系统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核算的效果。因此,企业应当首先,就目前的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找到其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再结合现在的市场情况和企业运行实际,补齐短板。解决系统当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企业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在企业内部着力推广会计电算化,使其逐步在会计核算当中得到普及。这样就能有效降低会计核算信息的泄露风险,同时还能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率,使核算效率得到提升。最后,还要对实施会计核算的整套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严格规范操作程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为企业避免可能出现的损失和风险。3.2建立健全风险防范监督机制企业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不仅要依靠完善的信息系统来规避,还需要有健全的风险监督机制进行防范。企业如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怎样做好财务会计核算当中,忽略来对于会计核算风险的事先防范上,就会因此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本来解决核算风险带来的损失。因此,建立健全企业会计核算监督防范机制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企业要对此有一个宏观的、全面的认识,从整体上意识到风险防范机制对于规避风险的重要作用。其次,对于制定和运用风险防范机制的人员,应当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随时关注市场的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的最新发展战略,根据这些最新的信息,及时调整风险防范机制,使其与当下的境况能够实现完美融合,从而发挥出更好的风险规避能力。最后,还要抓好日常最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对于进出账要严格审核,从源头上杜绝假账问题,避免因此带来的经济损失。3.3全面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只有保证在财会人员的环节不出问题,才能为下面的核算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提升财会核算人员的素质,对于企业有效完成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依据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内容,适当提高会计人员的准入门槛,不仅仅要结合实际,确保财会人员具有过硬的财务核算技能,还要确保财会核算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操守,以良好的工作态度投入工作,使其与财务监督机制等企业制度实现最好的融合。其次,企业不仅要提要求,还要搞培训,通过培训使专业技能较差的员工得到技术进步,使其思想认识得到显著提升。

23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