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92

熊猫盖盖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递延税负债中级会计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oncherisii

已采纳

关键是要判断这个暂时性差异的具体内容,如果是以前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减少 ,就属于递延所得税资产, 如果属于新发生的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就是递延所得税负债。要分析差异的具体内容。学会计,到“一起学会计吧”,欢迎你的加入

递延税负债中级会计师

256 评论(9)

MIA喜欢喵

你好。 初级会计不用关注,对这个阶段而言有些过于艰涩。 而中级会计中,是后半章节的枢纽,属于全书最重点,会衍出最难几个高分章节。 所以你可以权衡一下是不是值得花力气。 下面说说我的理解,仅供参考。 递延所得税资产,首先是一项资产,其次才和所得税有所关联。 递延所得税负责,首先是一项负债,其次才和所得税有所关联。 这是本质,不能被所得税几个字迷惑。 假设你有一个企业,你这个企业一年就只有一笔买卖。 在2010年12月做成,但是要在2011年1月才收到钱(企业常见业务模式),跨年了,麻烦来了。 财务上根据权责发生制,认为合同本身就是钱,买卖签订的2010年就有收入了。 税务上根据收付实现制,认为钱拿到手才是真的有,他们认为2010年什么事都没有,和谐美满。 2010年就会出现一笔的偏差。 假设这笔买卖有100块利润,假设公司全年就这么一笔买卖,所得税率25%。 借:所得税费用 25。(这是财务上的认为,是你应该期末披露给围观群众的数字。)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0,(这是税务局认为的,是你该给国家的钱。) 这个分录明显在税务局这块有些不对头,正常情况也应该是25,但又不能给税务局白塞钱,你给了人家也不收。所以就用递延所得税负债代替应交税费,用新负债科目,代替原来的、不能使用的负债科目,把此笔负债保留在企业账上。 借:所得税费用 25(损益科目) 贷:应缴税金/费——应缴所得税 0 (如果这个负债科目不能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5 (就换一个谁都看不懂的名字蒙混过去) 第二年把这个科目再转回成应交税费科目。 这个时候,就只交钱就行,损益上年就确认了。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25(把这个不知道是什么的负债科目)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25(转成大家都懂的负债科目) 借:应交税费——所得税 25 贷:银行存款 25(交钱) 这是最简单的例子。同理所得税资产。 希望对你有帮助。来源于网络

281 评论(15)

自飘自落

递延所得税是什么意思

294 评论(13)

我是中吃货

由于会计与税收的目的不同,导致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必然存在着无法消除的差异,这就要求会计核算、反映这种差异对会计主体当期损益及其期末财务状况的影响情况。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下,改变了原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对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即由企业自行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改为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种核算方法,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存在的差异,划分为两大类:暂时性差异(注意,不是时间性差异,其范围要大于时间性差异)、非暂时性差异,与原时间性差异和原永久性差异的分类是不同的。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相关的概念较多,限于篇幅,请具体阅见《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及其应用指南。下面仅举例简单说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过程。 假设甲公司2007年度按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 000 000元,所得税率为33%,未来税率预计不会发生调整。 1、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1 800 000元,甲公司全年实发工资为2 000 000元。相关提取的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税法准予全额税前扣除。 2、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00 000 000元,会计处理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当年折旧额64 000 000元,累计折旧额244 000 000元,无减值准备;税务处理采用平均年限法,当年折旧额50 000 000元,累计税前扣除折旧额150 0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处理不存在差异。 3、企业当年购入准备近期出售的某上市公司股票,购置成本2 000 000元,年末市价2 600 000元。当年未发生派发红利等事项。 4、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26 400 000元,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余额0元。 除上述事项之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另,该企业预计未来很可能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按照当期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所得税费用。 会计利润:10 000 000元 加:工资费用纳税调增额:200 000元(2 000 000 – 1 800 000) 加:折旧费用纳税调增额:14 000 000元(64 000 000 – 50 000 000) 减:交易性金融资产纳税调减额:600 000元(2 600 000 – 2 000 000) 应纳税所得额:23 600 000元 应交所得税:7 788 000元(23 600 000 * 33%) 借:所得税费用 7 788 000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 788 000元 该分录可理解为: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当年应交所得税,属当期费用,应当记入当期“所得税费用”科目。 2、按照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确认暂时性差异及其递延所得税。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 500 000 000 – 244 000 000 = 256 000 000元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 = 500 000 000 – 150 000 000 = 350 000 000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350 000 000 – 256 000 000 = 94 000 000元 (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表明,企业未来在使用、处置该固定资产时,根据税法的规定,需调减应纳税所得额94 000 000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 94 000 000 * 33% = 31 020 000元 (由于该固定资产在未来使用、处置时需依税法规定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即意味着企业未来可少交所得税31 020 000元,由此形成当期期末企业的一项资产) 当期应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31 020 000 – 26 400 000 = 4 620 000元 (由于企业当期期初已存在递延所得税资产26 400 000元,因此,只需在此基础上补计至31 020 000元即可)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 = 2 600 000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计税基础 = 2 000 000元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2 600 000 – 2 000 000 = 600 000元 (该应纳税在使性差异表明,企业未来在出售该金融性交易资产时,根据税法的规定,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0 000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 = 600 000 * 33% = 198 000元 (由于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未来出售时需依税法规定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即意味着企业未来应多交所得税198 000元,由此形成当期期末企业的一项负债) 当期应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 198 000 – 0 = 198 000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4 620 000元 贷:所得税费用 4 422 000元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98 000元 该分录可理解为:上述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属于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应记入当期“所得税费用”科目。 至于工资费用的纳税调整问题,由于该差异属于原永久性差异,不影响未来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因此,不形成暂时性差异。从暂时性差异计算公式来看,由于相关工资已发放,则应付职工薪酬(工资部分)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均为零,不存在暂时性差异。 在本例中,当期所得税费用最终确认了3 366 000元(7 788 000 – 4 422 000),除以当期税率33%得10 200 000元,正好等于会计利润10 000 000元与属于原永久性差异的工资费用纳税调增额200 000元的之和。(需要指出,这样的验算说明只是为了更清楚地反映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于原时间性差异及原永久性差异的核算原理及方法,并不表明任何企业任何情况下均可进行如此的简单验算,这是由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计理论所导致的,也是与原利润表债务法的实质性区别之一) 最后,对于2007年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定教材未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科目进行详细说明的问题,这与考试大纲要求有关。详细内容请参见2007年《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308 评论(14)

winnietang1

支持楼上,明白了!关键点就是在被投资单位已经缴纳的税可以税前扣除!剩余的部分在未来要补税

26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