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49

goodluck6699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初级会计溢折价摊销额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满堂红李娜

已采纳

(内容有点多,楼主既然在看注会教材,文字量不是问题,请仔细看,给合书上例题来理解) 首先债券摊余成本从字面上来理解:即是本金—已收回本金数额=初始现值—(应收利息—实际利息)如果应收利息(票面利息)大于实际利息,则(应收利息—实际利息)为正数,反之为负数。其次看何时是调增调减:(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是在借方还是贷方。其实这个科目的发生额是倒挤出来的,不用刻意去考虑调增调减。也就是先计算应收利息(票面利息)与实际利息(投资收益)的金额,然后差额用利息调整科目。先说折价发行的债券,有个共同点,购买时市场利率肯定是高于票面利率的。(因此为了给购买者的补偿,将以低于面值的金额出售),而溢价发行的债券正好相反,市场利率低于票面利率,为了给发行方的补偿,将高于面值销售。)因此如果是折价发行的,购买的付款额将小于面值,初次确认的利息调整是在贷方。(分录:借:持有到期投资-面值 贷:银行存款 持有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由于票面利率小于市场利率,即应收票面利息小于实际利息,因此,利息调整科目的调整方向是在借方,也就是调增应收利息。而溢价发行的债券正好相反,是调减应收利息。再次摊余成本如何计算:理论上说,摊余成本是持有至期投资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来说,就是未来利息年金现值加上本金的复利现值)但也有摊余成本高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也就是发生减值,要按差额计提减值准备,通常有减值迹象时,企业要进行减值测试)如果不考虑有减值情形时:有个很好理解摊余成本的方法:摊余成本=本金-已收回本金额什么是本金?购买持有至期投资的初次付款额就是本金(要扣除包含的已宣告的应收利息部份),相当于企业将这笔钱借给债券销售方。所以要计算实际利息(即投资收益)。要有实际利率:使债券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于初次付款额(即本金,或初始摊余成本)的折现率。实际利息=本金*实际利率。投资开始后的首个付息期会计分录:借:应收利息(票面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倒挤) 贷:投资收益(实际利息)。在本期未的摊余成本=面值-利息调整余额=初始本金-(应收利息-实际利息)第二个付息期时:本期实际利息=上期未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在本期未摊余成本=面值-利息调整本期余额=初始本金-(应收利息累计额-实际利息累计额)

初级会计溢折价摊销额

334 评论(14)

月球的球球

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债券帐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 * 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即发行价低于债券票面价值)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记入“投资收益”)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记入“应收利息”) 注意: 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 = 面值 +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232 评论(11)

Titi080808

首先提醒一下那个被采纳的回答没有对应好折价、溢价、递增和递减,大家看的时候要稍微注意一下。先放结论:在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中,随着各期债券溢价(折价)的摊销,债券的摊余成本、利息费用会逐期减少(增加),债券的溢价(折价)摊销额会逐期增加(增加)。以债券溢价发行为例:债券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实际利率要低于票面利率(可以简单理解成就是因为票面利率高,投资者每年拿到的钱多,才会都去买它,它才会溢价),每年支付的利息(应付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高于实际利息(=债券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从而导致债券的摊余成本(=账面价值)逐年递减,而在实际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利息费用也会递减,债券的溢价摊销额=债券的票面利息-实际利息(折价摊销公式反过来),由于票面利息不变,利息费用逐期减少,债券的溢价摊销额也会逐期减少。

166 评论(15)

lifeierwawa

实际利息费用的金额必须逐期增加,从递增的利息费用中减去每期支付的固定利息,得出的折价摊销额也逐期递增

111 评论(12)

威武的灰姑娘

溢折价摊销额=票面利息-实际利息。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溢折价摊销额。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溢折价摊销额+应计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结果: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票面利息。摊余成本=入账价值-已收回部分-累计摊销额-减值准备(不含公允价值暂时性变动)。如果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相差很小,也可以采用名义利率进行后续计量。这是重要性要求的体现。

193 评论(14)

未央1895

以发行债券为例,发行债券收款大于债券面值部分即为债券溢价。这时候债券的实际利率并不等度于票面利率,而债券是按照摊余成本计量,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费用的,计算出的费用和按面值票面利率计算的应付利息之间的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额。折价摊销原理和溢价摊销一样,只是摊销时候的差额与溢价摊销相反。应答时间:2021-01-0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208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