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30

六月的橙子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待摊费用初级会计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快到腕里来

已采纳

【导读】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科目只有两个,分别是经济基础和会计实务,其中经济基础只需要进行知识点记忆,而实务真正考验的是我们的财会账务处理能力,目前,初级会计考试已经结束,今年的考生真的太不容易了!受疫情影响,考生们历经了了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的考试延期,甚至还有很多地区直接延期到2021年才进行考试,彻底打乱了原有的备考方案!随后,又收到了2020年初级考试题削减、分值进步、评分标准大变的消息,考生们急需调整应对方式...种种情况加在一起,给很多考生们造成了不少的心理担负,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考试复习,今天给大家整理了2020初级会计实务重点: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无形资产的特征

1、不具有实物形态

2、具有可辨认性

3、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二、无形资产账务处理

1、外购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价+税+费)。

会计分录:

借: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注意:

下列各项支出不包括在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中:

1)为引入新产品进行宣传发生的广告费、管理费用及其他间接费用;

2)无形资产已经达到预定用途以后发生的费用。

2、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所发生的支出应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

1)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2)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3)如果无法可靠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会计分录:

1)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研究阶段或开发阶段)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2)期(月)末,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3)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开发阶段):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4)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不满足资本化的,仍然计入当期损益。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3、无形资产的摊销

1)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2)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通常其残值视为零。

起止时间: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自可供使用(即其达到预定用途)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3)当月增加,当月开摊;当月减少,当月停摊。

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企业自用)

其他业务成本(出租)

制造费用(生产产品)

贷:累计摊销

4、无形资产的处置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等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累计摊销

资产处置损益(借差)

贷: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产处置损益(贷差)

5、无形资产的减值

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注意: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提示:

账面余额=账面原值

账面净值=账面原值-累计摊销

账面价值=账面原值-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三、长期待摊费用账务处理

1、发生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等

2、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等

贷:长期待摊费用

关于2020初级会计实务重点: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这也是实务的必考考点,希望准备2021年考试的大家能够关注起来,在这里还要提醒大家一点,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虽然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必要的学习计划一定要做好,并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加油!

待摊费用初级会计师

257 评论(11)

dt930014240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企业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长期待摊费用的发生、摊销和结存等情况。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时,应当记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

170 评论(9)

晨阳爱美食

待摊费用是指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一次支出数额较大的财产保险费、排污费、技术转让费、广告费、固定资产经常修理费、预付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等。

企业单位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以及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应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已经支付但不能作为当期费用的支出,流动资产项目之一。根据我国会计制度,低值易耗品也可列入待摊费用。待摊费用的概念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也是配比原则的要求。

扩展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十三条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

(一)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三)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

(四)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

第十四条 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第十五条 企业使用或者销售存货,按照规定计算的存货成本,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十六条 企业转让资产,该项资产的净值,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十七条 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

第十八条 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待摊费用

307 评论(9)

飞翔的等待

有待摊销的费用 暂时不知道是哪种摊销 先计入这个科目

323 评论(9)

那一年里

待摊费用的概述又可称预付费用。已经支付但不能作为当期费用的支出,流动资产项目之一。根据我国会计制度,低值易耗品也可列入待摊费用。待摊费用的概念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也是配比原则的要求。中国新会计准则已废除该科目。待摊费用的内容分析指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一次支出数额较大的财产保险费、排污费、技术转让费、广告费、固定资产经常修理费、预付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等。企业单位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以及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应作为“递延资产”不得列作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应由本期负担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能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编辑本段]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一、本科目核算小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二、小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等,应于发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转入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三、小企业发生的其他长期待摊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摊销时,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四、本科目应按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小企业尚未摊销的各项长期待摊费用的摊余价值。[编辑本段]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一)这类费用,虽在本期发生,但在以后各期仍起作用,不应将它全部记入本期生产费用、商品流通费,要由以后各期分摊,以正确计算各期的生产费用或商品流通费。为了反映待摊费用的增减变动情况,应设置“待摊费用”科目。费用支付时,记入该科目的借方;费用摊销时,记入该科目的贷方。借方余额表示尚待摊销的费用数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列作流动资产。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在“待摊费用”科目中还核算搭建临时设施、在用周转材料、在用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成本,以及一次发生数额较大受益期较长的大型施工机械的安装、拆卸及辅助设施费。(二)待摊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待摊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是通过“待摊费用”科目进行的。1 发生(支付)各项待摊费用时,记入该科目的借方,同时记入“银行存款”、“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应交税金”等相应科目的贷方;2 摊销的费用一般没有专设成本项目,按受益期摊销时,记入该科目的贷方,按车间部门和费用用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的借方;3“待摊费用”按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分别反映和监督各种待摊费用的发生和摊销情况。(三)待摊费用的分录支付的时候:借:待摊费用-XX贷:银行存款(现金)摊消时:借: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电话费贷:待摊费用-XX至于什么费用需要摊消,那就看这费用是不是属于本期发生(支付)的,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共同负担的,摊销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固定资产修理费等。掌握原则就是这费用是否能本期一次性进入成本或受益期限是不是比较长。[编辑本段]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对比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概念及特点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预付报刊订阅费、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等。待摊费用的特点是支付在前,受益、摊销在后。预提费用是指企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列支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如银行借款的利息费用、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租金和保险费等。预提费用的特点是受益、预提在前,支付在后。一、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联系(一)账户设置的目的相同:两者都属于跨期摊提类账户,此类账户的设置目的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换句话说就是“谁受益,谁负担费用”。(二)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相同:两者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摊配到各个会计期间的账户。借方登记费用的实际支出额或发生额,贷方登记应由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摊配数。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经常发生的核算单位,两账户可以合二为一,设置一个“待摊和预提费用”账户,借以简化核算手续。“待摊和预提费用”账户的余额应列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差额,即以期末待摊费用大于预提费用的差额列为借方余额,而期末预提费用大于待摊费用的差额列为贷方余额。此账户余额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三)两者均具有流动性:两者的受益期皆在2个月以上1年以下,所以都具有流动性,待摊费用为流动资产,预提费用为流动负债;在一定条件下,预提费用可以转化为待摊费用。(四)明细账的设置相同:两者都是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的核算。(五)审计方对两者的审计目标相同:审查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入当期成本,有无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这两个科目常被企业作为调节生产经营利润的“蓄水池”,特别是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和实行利润承包企业,用调节手段达到承包目标的实现和多计提效益工资的目的。二、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区别(一)账户的性质不同: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中,“待摊费用”属于资产类账户。因为它是先支付后分摊,占用了企业的资金。该账户借方记录企业各项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减少额,余额一般出现在借方,表示期末某一时点企业实际拥有的资产数额。“预提费用”属于负债类账户。因为它是预先提取,该支付而尚未支付的费用,成为企业的负债。该账户的贷方记录负债的增加额,借方记录减少额,余额一般出现在贷方,反映企业在期末某一时点所承担债务的实际数额。(二)两种费用的发生和记录受益期的时间不一致:待摊费用是发生或支付在先,摊入受益期在后即:按实际数支付,按平均数在以后受益期内分摊;预提费用是先将费用计入受益期,支付费用在后即:按平均数在受益期预提,以后按实际数支付。(三)填制会计报表的处理原则不同。待摊费用属于费用发生后据实摊销,事先知道具体的分配标准及分配金额,实务中不会出现贷方余额,填制会计报表时不需要进行调整;而预提费用需要事前估算将要发生费用的摊销标准,事前并不知道具体的金额或标准,所以实务中经常出现多提或少提的现象,容易出现借方余额。此时,一般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但在填制会计报表时,却应将其填入“待摊费用”项目,视同待摊费用处理,实务中叫做“账表不符”。三、核算举例例一、假定某工业企业10月份通过银行预付第4季度保险费126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6900元,辅助生产车间18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2700元,专设的销售机构1200元。支付时的会计分录为:借:待摊费用——预付保险费12600贷:银行存款1260010月份该企业要编制待摊费用分配表(略),然后,根据待摊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制造费用——保险费2900管理费用——保险费900营业费用——保险费400贷:待摊费用——待摊保险费4200该企业11、12月份再做与10月份相同的会计分录即可。例二、假定某工业企业某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采用按年度的计划修理费用分月平均预提、年末将预提修理费用与实际修理费用结平的方法。该企业该生产车间年度计划修理费用为26400元,每月平均预提2200元。该车间实际支付的修理费用为:4月份13000元,8月份14000元。修理费用均用支票支付。企业根据年度计划编制预提费用分配表(略),其会计分录如下:1—3月份,每月末预提修理费用时:借:制造费用——修理费2200贷: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22004月份支付修理费用时:借: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13000贷:银行存款130004月末预提修理费用时:借:制造费用——修理费2200贷: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2200此时,4月末预提费用账面是借方余额4200(元)5—7月份,每月末预提修理费用时:借:制造费用——修理费2200贷: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2200此时,7月末预提费用账面是贷方余额=2200*3-4200=1400(元)(含7月份)8月份支付修理费用时:借: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14000贷:银行存款14000此时,预提费用账借方发生额=13000+14000=27000(元)而实际的预提数=2200×7=15400(元)所以还应预提数额=27000-15400=11600(元)即8-12月5个月内每月应提修理费用=11600÷5=2320(元)8-12月份,每月计提修理费用时:借:制造费用——修理费2320贷: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2320此时,12月末预提费用账面已无余额。取消使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内(包括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预付保险费、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以及其他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其他费用。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企业预提的租金、保险费、短期借款利息等。资产负债表要求不符合资产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项目不能够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不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因此“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上述两个科目实质上是属于结算类科目,2007年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科目的使用。原“待摊费用”可以通过“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原“预提费用”可以通过“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等科目核算。原企业短期借款利息的预提,新准则规定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首次执行日的“待摊费用”余额可计入首次执行日当期损益或转入预付帐款科目处理;首次执行日的“预提费用”余额,如果符合负债或预计负债的定义,则转入相应应付款项或预计负债科目,如果不符合负债或预计负债的定义,则只能冲回或按照前期差错更正原则处理。除预提费用以外,企业日常处理时还要计提一部分费用。按照税法要求除坏账准备金以外计提的其他准备金如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短期和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都不得在税前扣除,只有在实际发生时产生的损失才能据实扣除。因此多数中小企业对准备金的计提业务平时不予处理,只有在实际发生损失时才进行账务处理。实际发生相关损失,企业必须向税务机关提供要求的相关证据,经落实后才能给予认可。有些会计不按照要求平时随便计提减值准备或者时常进行存货盘亏、存货丢失等业务的处理,结果在汇算清缴时因不能提供相关证据全部被检查人员剔除,调增企业利润。一般来说,工会经费、坏账准备、银行贷款利息等可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计提,并按规定在税前扣除。

327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