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锤哇
2019年中级会计实务讲义百度网盘免费资源在线学习
链接:
2019年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最后20天,高效提分 中级职称_中级会计实务(2019)_临考密卷模考.docx 第一章总论.doc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doc 第四章投资性房地产.doc 第十章职工薪酬及借款费用.doc 第十一章债务重组.doc 第十五章所得税(新).doc 第十四章政府补助.doc 第十四章 收入之《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ppt 第十三章收入.doc 第十七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doc 第十六章 外币折算.doc 第十九章财务报告.doc
陶小唬同学
综述:东奥最后六套题不错,押题率高,平时成绩能在80分以上,考试及格基本不是问题。
“东奥会计在线”,是东奥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奥)旗下网站,是服务于中国会计从业人员的领先的远程教育与培训服务提供者;东奥致力于全方位服务考生,用平台铺就跑道,用品质成就梦想,打造最权威、最专业、最便利的立体化会计教育平台。
优势:
主导:东奥是会计考试辅导用书领域的领军者,出版的“轻松过关”系列丛书,因其体例完善,内容权威、实用、指导性强而得到了广大考生和各地辅导教师的一致认同与高度评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奥会计在线
谷穗的宝贝
2019年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时长为3小时,考试题型、题量如下: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计算分析题2小题(题10分,第二题12分,共22分)综合题2小题(小题15分,第二小题18分,共33分)。2019年中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科目考试时长为2小时,试题题型、题量如下: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多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综合题1小题(本类题共1题,12分)。2019年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科目考试时长为2.5小时,试题题型、题量如下: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计算分析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综合题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5分,共25分)。
小白黄条条猫
总的来说,中级题目难度不大,但强调的实践性,考试越来越不注重纯粹的理论了,越来越偏向实践的东西。看似简单的题目,却容易做错的那种。首先说一下《中级会计实务》,书不厚,300页多点点,大概是注册会计师的一半,注册会计师的《会计》是586页,26章,平均每章25页不到。中级的教材章节,平均每章就更少了,平均每章就15页的样子。注意,中级的中级会计实务,书上的例题肯定是没法用的,考试是拔高的,书上的例题太简单了。尤其是《中级会计实务》这本书,长期股权投资问题,短短20页的样子,压根不够学,尤其是成本法权益法之间互相转换,是个难点(我这里没用重点这个词)。书上的例题压根就不行了,这里有条件的话,还是报个网校详细上上课,不要不要用MP3课件,那是对自己不负责的做法,因为你看看不到老师怎么列的和步骤问题。第一章,总论一半就是财务会计,功能,价值,还有一些什么性什么性之类的,注意,中级会计职称是考概念的,不是考定义的,不是考书上原文,而是考你的判断能力,你比如给你一个案例,然后要你说明会计的什么性之类的。尤其是注意“及时性”,注册会计师今年出过这么一道题,是会计准则的原文,我当时晕倒了,书上压根就找不到。接下来应该是金融资产,金融资产这里涉及到的知识需要有,财务管理的资金时间价值的知识,注意内插法,中级会计实务是不会讲的,而是假设你会算利率的情况下。注意:1.交易性金融资产(直接指定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和贷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因为顺序是按照定义,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或者减值这么的顺序。注意初始计量的成本,是计入成本还是计入投资收益,后续计量是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还是计入资本公积,处置的投资收益。注意这个有时候不单独考的,可能会结合财务报表一起考的,尤其注意要你算投资收益,不单单要看卖出价和入账成本,还要看年限。举例:07年2月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100万股,包括手续费在内的所支付的价格是860万,其中手续费是4万,每股包含已宣告但未发放的股利0.16元,07年12月以960万卖出,问计入利润表中投资收益是多少。大部分人肯定的第一个做法是首先算出成本为860-4-0.16*100=840,然后用960-844=120万元。注意是,07年2月买入,07年12月卖出的,那么那4万也是算到投资收益,正确的是做法是120-4=116.然后注意相互之间的转换,注意只有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互相转换后续计量。其他的都不可以。这个题2010年的考试考过。最后注意减值,摊余成本是个麻烦的地方。2.书上涉及到的摊余成本的地方,我建议你在学熟之后,放在一起学,都要算利率,都要算财务费用或者成本的问题。收入会涉及到的,因为中级会计实务没有租赁这个章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放一起学。这么做的原因是,初始计量都类似,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特殊,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都涉及到折旧或者摊销。处置类似,投资性房地产有些特殊。投资性房地产成本也涉及到这就。可以说投资性房地产,你可以看成是投资+房地产,就会有成本法和权益法,如果是权益法算,你就看成投资,就会有公允价值变动。如果是成本法,你就看做固定资产,自然要提折旧,注意转换问题。没什么难点。但是解题会有绕口的,尤其是固定资产的改建扩建的问题,还有自建固定资产的问题,这里都没有初级说得详细。存货,收入,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放在一起学。当然存货或者收入可以分开学,存货注意一个减值问题,会涉及到销售合同,收入也会涉及到销售的问题,销售的问题又会涉及到日后事项的问题,就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问题。会有相同的地方。题目可能会这么出,一项销售合同,到底是算预计负债,还是算到存货减值准备里面,切记要注意联系,不能单独的去理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放一起学吧。你可以把债务重组看成是是特殊的资产交换,相同的是可能是都会产生营业外收入或者是按照公允价或者账面价计量。非货币资产交换尤其是注意入账成本的计算还有是否涉及到补价,先判断是商业性的还是非商业性质,再去判断是否涉及到损益问题,是这么一个步骤。这里还有一个好处是,两方的分录,都涉及到,增强对他的理解吧。资产减值,这里的难点是资产组和商誉的减值。2010年的大题就是资产减值。难倒一批人,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我们想得复杂了。资产组减值注意判断和分配,注意总部资产减值。这里好处在于书上的例题算是详细的,尤其注意步骤。从判断资产组开始---减值---分配---减值的问题。一定要注意。接下来是最难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的问题。长期股权投资我不想多说,我的个人经验是注意步骤的基础上,多加练习。有些人可能会分不清成本和初始入账的问题,注意不是一个概念。顺序是这么样的,首先判断是同一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企业合并,同一企业是按照所有者权益份额,非同一企业是按照付出的公允价值。非同一企业控制,注意成本法还是权益法,这里关系到长期股权投资入账的算法,成本法是实际付出的就对了,不确认商誉。权益法下,要确认商誉。难点是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的转换,也关系到前面是不是商誉的问题,这里是一段期间。合并报表的问题不难,我估计考试不会出,原因就是篇幅太多,考试没那么多试卷给。当然是难点。所得税会计:这里注意一点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填列问题。注意:每一章最后面都涉及到报表填列的问题,注意看看,以前没怎么出过选择,不知道命题人会不会偏向实践,就出一个填列的,我是说附注需要说明的。好好归纳下。其他几章都是容易的章节,比如事业单位会计,没啥可说的东西。中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不幸的是把资金时间价值这一基础章节删除了。但是书编得还是挺讲究的,按照筹集资金,营运,投资,分配这么写的吧,具体我忘记了,我说说应该如何去把握。筹集资金的问题,先从预算开始吧,我记得书上有预算。预算的那个表,一定是要记住的,最基本的东西,所以不能错。尤其是付现和不付现的问题,收现和不收现的计算,考试可能就单独考个单独交你计算,书上给的是两期,而考试一般就是三个期间了,书上比如说本月付出50%,下月付出50%。而考试可能是本期付出70%,下期20%,再下期是10%,过程麻烦点,可能要求你倒退,第三期收到了多少,问你前一期销售了多少?注意第三期收到的包括第一期和第二期销售但在第三期收到的,就可能这么一个考试方式。然后注意销售预算的类似于财务报表的,是根据什么编制的,然后编制的作用。还有什么滚动预算与零基预算等等,优点和缺点的问题,凡是书上带有优点和缺点的问题,都可能是出选择的。比如后面的筹集资金的方式,股票,债券,租赁等,优点缺点,一定要把握住,往往是多选题的最爱,我告诉你财管计算的分数至少是70%,其他的都是文字性的,文字性的大多都是书上原文,所以是不能错的。说道筹集资金的方式,一定要注意成本问题,这是基本型的,在记公式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不要死记,比如发行债券,问你成本多少,你就换成你自己问别人借钱,利息是多少。每年支付的利息/实际收到的钱,而实际收到的钱如果包括手续费,那么要减去手续费嘛,然后每年支付的利息,如果是考虑税的话,能够抵税,那么分子就是支付利息。然后筹集资金到底是什么渠道,就会涉及到筹资无差别点,这个公式是肯定要记的,书上会有,不难理解。如果你不懂,问我就是。筹集完资金,当然就要打算投资了,投资肯定是需要有计划的,怎么投资。考虑投资当然就得考虑收益和回报,我虽然不记得书上的章节顺序,但我这么理解的。这里就要注意这一章的要计算的通俗的来说,就是时间,收益率,时间又分为包含建设期和不包含建设期的,时间又包括动态的和静态的,考率时间价值和不考虑时间价值,所以我说书上把资金时间价值那一章节删了,对外行人来说是不好理解。而收益率自然又会涉及到内涵的收益率,也会涉及资金时间的问题。就和你做生意一样的,肯定是早收回来早发财,早死早投胎一样的道理,收益率当然是越高越好了(中级没有说明风险的问题)然后投资的具体方向,更新改造?还是重新购买?这里注意一点,就是重点把握机会成本,考虑现金的流入或者流出,如果这里你判断对了,考试就不成问题了。现金流量注意要是实际付出或者实际的收入的情况,真的要注意这个,计算过程是不难的,当然计算过程中肯定又得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收益率的问题,不考虑收益率就得考虑成本率的问题嘛,对吧?好了,运营中,这部分还是简单,一个存货,一个就是现金管理。存货的周转与应收账款的周转,最佳存货的持有量与最佳现金持有量,算法基本相同,但是注意考虑的因素不同的问题啊,一定要注意,虽然攻势大同小异,但是说法是不一样的。说到这里的公式,我又的补充一条,财管很多公式实际上是我们高中数学公式在财管的体现,你比如最佳存货和现金持有量,是不是高中数学所学的,两个数之和最小大于几,或者最大小于几的问题?公式是一摸一样的。没必要死记。财管增加的税务筹划,我可以说更加接近实际了,这里注意,难点不大我就不多说了。最后是经济法:经济法相对另外两科,还是重点分明的,我一页书都没看,带着印象去考,居然考了75分。我觉得公司法,证券法,(不知道有不有物权法和破产法,注册会计师有,中级忘记有不有了),合同法。
喝酒当喝汤
昨天,中级的成绩终于出来,财管和经济法过了,实务没过。这个结果于我来说,捎带了许多运气的成分,毕竟我只花了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备考,在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带娃的情况下。我的教训是惨痛的,如果能够提前一点学习,我想结局肯定会不一样,考虑再三,决定把自己备考中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希望对将来准备考中级会计师这个资格证的人,有点用。首先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含任何隐性植入,不喜勿喷。
在备考之前,先问一问自己的决心有多大。
如果你只是跟风,看着别人考了,自己也想试试,但是在你内心,这个证似乎可考可不考。如果你没有一定要考过的决心,那我劝你趁早放弃,不要浪费时间。尤其是对于上班族而言,在备考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意外的事情会打扰到你的学习,动摇你的决心,突如其来的加班,工作调动,岗位变化,出差,培训,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有可能打乱你的学习计划。更不要说今天同事约逛街,明天朋友约麻将,后天另一半想去看电影。还有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备受欢迎的综艺节目,都是诱惑。
当然,我不是说在备考期间要完全杜绝这类现象,而是你要内心足够坚定,不被这些事情打扰。加班累了,新的岗位要适应,外出不方便等等因素,你都要克服,一旦开始了学习,就一定要坚持,因为你一旦停下来一天,第二天还会有理由让你懈怠,然后就是第三天、第四天,理由总是会有千万个,只怕你不找,停下来的时间越久,就越不想再重新拿起书本。坚定的决心,是让你在有偷懒的想法时,如头悬梁锥刺股一般推你一把的动力。该逛街逛街,适当的娱乐活动也不要少,但是适可而止,一定要有度,而且不能因为这样短暂地放松而产生彻底放松从而放弃考试的想法。
保证充足的时间高效备考,是通过的法宝。
对于上班族而言,可能会打扰到学习的意外事件会很多,而如果你是需要带孩子的宝妈,这样的意外事件就会更多。一般宝妈只能有晚上的时间学习,白天上班轻松一点的,可以在上班的时候偷偷看看书,但是只有晚上等娃睡了之后,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娃闹觉、感冒生病等等状况,都会直接导致你晚上不能按时学习。那就需要比别人多预留一些备考的时间,人家可能考前三个月准备就可以了,我们至少要准备六个月。提前开始看书,能记住多少是多少,知识点尽量弄明白,吃透,不要等到临考了,才发现时间不够用,手忙脚乱。
我这是血的教训,3月份报名,直到6月才开始看书,而且刚开始学习的那半个月,心还是飘着的,效果极差。最开始计划每门准备一个月的时间复习,那时候在学习群里,有不少人已经在说决定放弃一门了,我不想放弃,就想着三门都准备。最先开始学实务,也是公认最难的一门,一边听课一边做轻一,很懵的状态,我不是会计专业毕业,大学时学过基础会计,毕业后也考了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证,但是这些都是当时纯粹靠临时记忆考的,考完后立马烟消云散了。到6月末,实务还只看了一小半,当时就有点慌了,觉得可能只能放弃了。
因为看实务的状态不是很好,而且已经是月末,就想按照原计划开始学习另外一门,一来换一下思维,二来是学一学简单一点的,给自己增加点信心。于是7月开始学财管,跟着课程一节一节听,听完一节做一节的题目,学财管的状态很好,基本听完课后,题目都会做,这个月是我学习效果最好的一个月。
到月末,差不多刚好学完一遍财管,这时候自己有点信心了,又想回过去再把实务捡起来,还是想做最后的挣扎。于是8月又学实务,当时计划是用半个月的时间把实务没有学完的内容都学一遍,而实际学到20号才勉强完成第一遍。到这个时候,我已经比较慌张了,因为时间太不够用了,经济法听课肯定是来不及了,有70多个视频,每个时长四五十分钟,根本听不完,就想干脆死马当活马医,过一遍轻一吧。21号开始,看经济法,看完一章轻一的重难点讲解,就做后面的题目,自认为自己背书的记忆力还算可以,看一遍后马上做题,效果竟然也还可以,刚好那几天上班比较空闲,一天下来我就完成了两章,经济法总共8章,我花了5天的时间全部过了一遍。
我还在学实务的时候,群里不少人已经完成习题班的学习了,等我学完经济法,别人已经在开始做最后六套题了。那时候我恨不得一分钟能掰成十分钟来就好,可偏偏在那几天,身体出了毛病,直接住院一周,每天在医院躺着,根本没法儿看书,简直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出院后,因为请病假耽误了一些工作,导致上班期间也忙,学习的时间就更少了。匆匆忙忙的花了几天时间,把实务和财管的习题班过了一遍,试听了几个老师的经济法习题班,都不尽如意,后来索性直接放弃。
到考前三天,我才开始做最后六套题,那时候群里不少人都已经在听考前提分班和押题班之类的了,现在回想那时候,真的也是醉了。大家都说六套题比考试的难度要大一点,我做的时候,直接想吐血,每门课完成了两套卷子,都在40分左右徘徊。那时候感觉自己要凉凉了,到了7号(我是8号考试)索性不做,直接看答案,把答案记住,能记住一点是一点。
事实证明,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抱着侥幸的心理是通不过的,这是血的教训,大家一定不要学我。除非是辞职备考,或者在校生备考,否则我建议大家至少准备6个月的时间,在报完名后就可以开始看书了。
要不要报班,该不该买最新版的教材。
站在我的角度,如果是跟我一样非会计专业毕业的,要上班的,要带娃的,我建议大家报个班。因为老师讲课,会把重点和精华提炼出来,这样可以节省很多自我摸索的过程,而且一些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如果不听老师讲课,可能很难自我消化。我个人觉得,每门课报一个基础班就可以。
实务我听刘忠的,当时在试听时,觉得这位老师颜值最高(请原谅我是个颜值控),讲课时偶尔讲点调节氛围的冷笑话,吐几个东北方言,每节课后会来一句励志的话,我觉得这碗鸡汤值得一干。群里也有很多人听其他老师的,比较资深,但这个确实各凭喜好,只要你自己喜欢就行,每个老师的水平都很高,要讲的知识点也都会讲的比较透。财管我听的是闫华红,因为轻一是她编写的,我第一个选择的就是她,一开始听的时候觉得很无趣,有点瞌睡,但是坚持听了几节下来,越听越觉得有意思,讲的深入浅出,容易理解,只要全程跟着她的思路走,都能听的进去。经济法我没有听课,就没有什么可讲的啦。
关于买教材。我是去年第就买了17年的教材,然后,一直全新,到6月份开始准备看书的时候,已经有18年新版的教材了,当时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买新的教材。事实证明,我这个决定是正确的,虽然多花了钱,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买新版的书。
关于辅导书,大概普遍都是用轻一及这一个系列吧。一般都是买了教材和轻一。如果只是备考,我觉得买了教材和轻一就够了,最后如果时间充足,可以买六套题做做。其他的,没必要买太多,毕竟有效的学习时间也只有那么多。
如果今年就想看看的,可以先买18年的书看下,一般新版的都是4月份左右出,新版教材出了之后,可以只买轻一,不买教材,轻一对每章节的改动,都有提示,一看便知。当然,如果想万无一失,教材还是有必要看一看。很多人大概都跟我一样,不看教材,直接只看轻一,这样不好,我建议还是留有足够的时间,先把教材通读一遍,再开始听课,看轻一。
学习时长匀称分布,战线不宜过长。
我个人也不建议备考的战线拉的过长,除非你可以长此以往,坚持每天学习。关于三门课的分配,我建议一门一门的来,不要三门课同时学,会有点混乱。可以先从实务开始,实务是最难的,多花点时间,把知识点吃透,一定要坚持每天学一点,学习时长匀称分布,不要今天学8个小时,明天后天都休息,最好是8个小时平均分配。在一段时间内,只学一门课,也有利于建立自己的思维架构。学完实务后再学财管,财管的公式比较多,但是也不要太担心,公式都不是很难,只要理解了,都记得住,当然,理解起来也不难。经济法记忆性的知识多,可以放到最后学习。
就今年的考试而言,我考完实务的第一反应是,考的真是不难,但涉及的面广。自从无纸化考试后,每年的考试分两批进行,两批的考点不能重复,于是考卷涉及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广了。所以大家在备考时,不要避重就轻,也不要觉得这个内容不重要,不会考,就不去学,要尽量复习的全面些。
另外,在备考期间,可以买一个计算器,考试的时候允许携带没有存储功能不带外壳的非立体式计算器,财管需要计算的内容比较多,平时学习时就需要用到计算器,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用习惯了,到考场也能节省不少时间,考试时电脑上也带有计算器功能,如果你用的习惯也可以。听说有的地方考中级,计算器和笔在考场都有的发,那就最好了。
能想到的大概也就是这些了,最后想强调的是 :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备考,一定要坚持每天学一点。
祝愿想考的,都能顺利通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