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amjennie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抵债的会计核算与企业一样,只是企业贷记“资本公积”科目,事业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具体分录:1)固定资产抵债转出借:固定资产清理(资产净值)累计折旧(已计提折旧)贷:固定资产(账面原值)2)应付账款核销借:应付账款贷:固定资产清理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科目,或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平凡yifen
固定资产属于资产要素,固定基金属于净资产要素。
行政单位的资产要素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其中,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以内(含1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固定资产是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行政单位的净资产要素包括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其他资金结转结余、资产基金、待偿债净资产等。资产基金是指行政单位的非货币性资产在净资产中占用的金额。
扩展资料
会计要素的划分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科学分类。
会计对象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错中复杂的,为了对其进行反映和监督,必须对他们进行分类,然后按类设置账户并记录账簿。没有这种分类,就没法登记账簿,也就不能实现会计的反映职能了。
2、会计要素是设置会计科目的会计账户的基本依据。
不将会计对象划分为会计要素就无法设置账户,也就无法进行会计核算。
3、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
会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手段,会计报表应该提供一系列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是由会计要素构成的,会计要素是会计报表框架的基本构成内容。会计要素为设计会计报表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要素
贝贝781213
事业单位会计“固定基金”科目年终不结转。“固定基金”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因购入、自制、调入、融资租入(有所有权的)、接受捐赠以及盘盈固定资产所形成的基金,它一般与“固定资产”科目对应登记,除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外,“固定基金”与“固定资产”科目余额相等。
楼兰陶瓷
行政单位会计科目——累计折旧总结如下:1502 累计折旧一、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计提的累计折旧。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的类别、项目等进行明细核算。占有公共基础设施的行政单位,应当在本科目下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公共基础设施累计折旧”两个一级明细科目,分别核算对固定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计提的折旧。三、行政单位对下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一)文物及陈列品;(二)图书、档案;(三)动植物;(四)以名义金额入账的固定资产;(五)境外行政单位持有的能够与房屋及构筑物区分、拥有所有权的土地。四、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计提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预计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折旧金额进行系统分摊。有关说明如下:(一)行政单位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省级以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折旧年限作出规定的,从其规定。(二)行政单位一般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折旧。(三)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的应折旧金额为其成本,计提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折旧不考虑预计净残值。(四)行政单位一般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五)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提足折旧后,无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也不再补提折旧;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规范管理。(六)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因改建、扩建或修缮等原因而提高使用效能或延长使用年限的,应当按照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成本以及重新确定的折旧年限,重新计算折旧额。五、累计折旧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一)按月计提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折旧时,按照应计提折旧金额,借记“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科目,贷记本科目。(二)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处置时,按照所处置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出售、置换换出、报废、毁损、盘亏]或“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科目[无偿调出、对外捐赠],按照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已计提折旧,借记本科目,按照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的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科目。六、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计提的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折旧累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