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梦圈
会计风险是指会计风险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环境中,会计人员因提供的会计信息存在大量失误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按照影响对象不同,会计风险可分为会计人员的责任风险、管理者的责任风险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损失风险。会计人员因提供的会计信息存在重大失误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具体来说会计风险是会计机构或人员在进行工作时,由于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使财务会计报告失实或依据失实的信息误导监控行为而给其带来损失。
秀之美adahe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主要面临以下几类风险:1.软件开发和设计存在的风险。在应用软件的研制过程中,由于研制人员所考虑的问题不是十分的全面、科学,致使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情况与之不能吻合,容易出现差错。2.实际业务操作不规范造成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具体制订的措放不严,导致玩忽职守的现象。3.计算机维护不当酿成的风险。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掌管钱款的会计部门已经成为犯罪分子攻击的主要目标,且作案手法越来越高明,作案手段繁多,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三类:1.内部人员作案。某些犯罪分子利用内部防范制度的薄弱环节,不惜以身试法,利用合法身份、滥用或盗用操作密码进行越权操作,从而达到盗用资金的目的。2.外部攻击。外部攻击具有作案手段技术化、智能化、作案地点广泛、复杂等特征,给跟踪破案带来很大难度。3.内部和外部攻击相结合。犯罪分子利用管理上的松懈,内外勾结联合作案,此类攻击风险最大,后果严重。会计电算化风险防范急首先,要建立严密科学的计算机风险控制系统,规范操作制度,即通过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录入会计数据时,必须保证只有在识别特殊密码状态下才能进入该系统。修改会计记录必须履行必要的手续,得到适当的授权,并详细记录在案,严禁一人多岗操作。加强对帐务处理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其次,要对软件开发全过程实行严格管理,严格划分软件设计、业务操作和技术维护诸方面的责任。应用软件必须经过业务、科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试验运行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第三、计算机操作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的职责要严格界定,严禁计算机专业管理人员直接接触实际业务操作。第四,建立防病毒措施,严格限制随意使用业务用计算机软盘,防止数据丢失。第五,加快计算机立法进程。计算机立法主要是为了防止计算机从设计到实际运行全过程的计算机犯罪行为的发生。第六,为防范外部攻击,应建立和完善电脑报警装置,加强网络的安全设施,杜绝从设计到实际运行全过程的计算机犯罪行为的发生。
小兔菲宝宝
现阶段会计电算化审计包含两个涵义:一是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二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软件作为审计工具进行辅助审计。审计风险形成原因如下: 1、审计可视线索消失,导致审计风险 在手工条件下,审计线索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会计人员对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记录都是以纸质形式存放,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这些书面记录加以审计。然而,在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资料后,纸面信息变成了只有计算机才能识别的磁性介质上的代码,并且这些代码是为会计人员服务的,对审计人员而言,磁质代码无异于在审计对象面前增加了一道无形的墙,看不见,摸不着。传统的审计追踪审查已不适用,审计的切入点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客观依据的不足,导致检查风险增大。2、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变化,导致审计风险及控制难度增加 在手工条件下,内部控制一般表现为对人的控制,采取的手段主要是利用纸面信息进行手工核对和检查,责任容易明确,结果也比较直观。可是,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转变为对人和机器的双重控制,且以对计算机控制为主。若内控制度不健全,计算机数据和程序的修改完全可以不留痕迹地进行,同时计算机容易受到“黑客”的入侵和“病毒”的侵袭,特别是国内外利用计算机犯罪的众多案例,更说明了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的难度,这对审计工作而言,加大了审计风险。3、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审计环境的变化,增大了审计风险 记账方法的改变,改变了会计环境,同时也改变了审计环境。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去了解和审查电算化系统的功能、结构,以证实该系统在业务处理方面的合法性、正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例如,会计电算化软件本身的完善性,计算机硬件的可靠性,会计电算化软件内部控制的严密性等原因造成的系统风险,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人员、技术人员造成的操作风险等。这大大增加了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的难度,增加了审计风险。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