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2

李李路路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企业环境会计存在问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ylviali1109

已采纳

环境会计已经有一些研究的了,但是大多数都是理论上关于可行性的分析,对于其中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的研究不多,我觉得你可以这作为切入点。而且已有的国内外先关文献中,关于旅游企业引入环境会计的研究相对较少,只有一两篇涉及到必要性分析,以及简单的环境会计要素介绍,具体的核算方法方面还是空白,所以本文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旅游企业如何让进行会计的实务操作。具体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回顾已有的理论,指出环境会计引入旅游企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然后确定旅游企业实行环境会计的各项会计要素,并确定这些会计要素的计量方法以及企业环境会计报告的披露建议,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指出其局限性,并指明未来研究的方向。具体怎么写,你再结合一下自己所在城市的案例,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写。

企业环境会计存在问题

104 评论(9)

clubsummer

(一)环境会计理论研究较为滞后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定型的实践模式。同时,由于环境会计方法体系的多元化,核算对象的复杂化,使得需要用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导致当前环境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其结果是环境会计实务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出现盲点,所以无法评估公司的环境绩效以及公司的环境活动对财务成果的影响,这样造成大多数企业逃避社会责任。(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多样化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繁杂,既有将独立的环境年报公布在公司网站上的,也有将环境信息隐晦地包含在其他会计报告中的。据调查显示,企业目前环境事项的披露方式主要有5种:年度报告;内部工作会议记录;单独报告;包含于会计报表附注;包含于董事长报告。而披露方式没有哪一种占绝对优势,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局面。(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全面、完整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比例不高,公布环境报告寥寥无几,即便是对强污染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但也不够理想和全面,公布环境资料方面持低姿态,公布的环境资料可比性差,定量分析资料很少,定性信息披露不附时期。在环境会计信息要素方面,不能满足使用者信息对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资本、环境费用、环境收益和环境利润的需求。在环境绩效信息方面,对于不能用货币量化披露企业与环境因素有关的会计信息,无法在财务报表内作为正式项目反映。(四)缺乏相应的有关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的会计准则在环境会计研究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最早进入实务领域的,但发展至今仍没有共同可接受的专业标准。目前,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方式各不相同。另外,企业出于竞争的压力,很可能只会披露一些取得较好环境绩效的信息,而对企业自身不利的信息则只字不提。如此,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就难以获得真实的环境会计信息,难以对企业环境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也就无法对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价,影响其决策。而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的标准和准绳,对于规范和推广环境会计工作具有理论依据。

256 评论(10)

基斯颠奴86

(一)健全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由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不一,范围不同,外界很难做出公正的比较和评价。因此,国家执法部门应尽快出台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直接相关、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鼓励企业自愿披露的同时,对企业最低限度的披露要求做出明确和强制的规定。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的环境会计准则,依据会计准则设立会计制度,明确环境项目的确认、核算与披露原则,规范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使环境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与统一性,也使企业明确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社会责任及其评价标准。(二)加强环境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会全面、真实地披露对环境资源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行政监督,对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重点要求,明确规定企业应披露的主要污染物的指标数据,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审核制度,建立全国性的企业环境报告数据,同时加大对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奖惩力度。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应根据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全面性、有效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创建良好的信息披露环境。(三)提高公众和企业的环保意识。首先,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使公众认识到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利用社会舆论的压力,增大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量,直接推动和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注重环境问题。同时借鉴国外的经验,鼓励金融机构在贷款时采用更多的环境标准,引导社会公众在进行股票投资选择时,重视对企业环境问题的关注。其次,加强企业的环境意识,使企业关注长期可持续发展,承担社会义务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通过承担社会责任,赢得声誉和组织认同,更好地体现企业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佳的社会氛围。(四)大力培养从事环境会计工作的人员。环境会计既涉及会计知识,又涉及环境经济学、环境保护学等知识,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首先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专门培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更新传统知识结构,使其能胜任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其次,需要环境会计研究人员不断深入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环境会计的相关理论,将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相结合,提高环境会计专业水平。

185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