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子0113
材料=8000*60%=4800;增值税=4800*7%=336;库存商品=8000-4800-336=2864会计分录:发生时:借:待处理财产损失-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7664应交税金-(进项税额转出)336贷:库存商品2864原材料5136查明原因后处理:借:营业个支出8000贷:待处理财产损失-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8000
土豆泥nice
租赁东西发生的损耗入损益类科目。
在途材料的损耗,合理损耗记入材料采购成本,灾害性损耗,记入营业外支出,或者保险公司赔偿记入其他应收款,如果责任人损耗,个人赔偿记入其他应收款。生产过程中的损耗,合理损耗记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个人损耗,如果需要赔偿也记入其他应收款。
会计科目是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每一个会计科目都明确反映一定的经济内容,不同的会计科目,反映会计事项不同的特点。零基础在备考初级会计考试之时是必学内容之一,非常重要。
童真记忆2008
生产企业原料的自然损耗计入原料消耗即可,领料时分录借:生产成本-原料 贷:原材料-原料 生产出产成品入库时分录借:库存商品-产成品 贷:生产成本-原料 希望能帮助到你
魔羯女悠悠
原料自然损耗记入管理费用
自然损耗是指自然力的作用(如风雨的侵蚀)而引起的资产价值的损耗。如物品发生干燥、风化、挥发、粘结、潮解、漏损、破碎等现象,以及在搬运、装卸、检验、更换包装、倒垛等过程中产生的损耗。
自然损耗的会计处理
按照现行一般做法,发生盈亏和毁损的存货,在报经批准以前,应按成本(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其中,属于自然损耗产生的定额内损耗,经批准后转作管理费用。本文认为。对于自然损耗导致的存货盘亏转作管理费用,似乎欠妥。因为:
1、不符合客观性原则。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各种费用。显然,存货由于自然损耗产生的定额内损耗并非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能控制,却要行政管理部门承担责任,很不客观。
2、不符合配比原则。原材料等存货的自然损耗与材料采购时的合理损耗是同一性质,理应调整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单位实际成本。若将其转作管理费用,就会导致该材料生产的产品的制造成本降低,从而使产品的销售收入与其产品销售成举不能配比。
3、不便于对责任中心业绩考核。自然损耗导致存货盘亏的不同会计处理,将会便标准成不中心和费用中心有不同的考核结论,因为单位存货的自然损耗量在一定的时期内基本固定,所以企业一个会计期间内存货的自然损耗量与投入的原材料和产出的产成品等存货量密切相关。将这种存货的自然损耗在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单位实际成本中调整(即列入标准成本中心)比转作管理费用(即列入费用中心)更有利于合理考核责任中心业绩。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认为,对自然损耗造成存货盘亏,在报经批准以前,应按其成本(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报经批准以后转增发出存货或期末存货成本,即借记“生产成本”、“原材料”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各有不同,管理要求也有不同。为了全面、系统、分类地核算与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各项损益的增减变动,就有必要按照各项会计对象分别设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加以科学归类,是进行分类核算与监督的一种方法。
为了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就有必要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和经济管理要求进行科学的分类,并事先确定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规定其核算内容。这种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
一是严把资料审核。每次记账前,记账公司都要对报账清单的制作、编制及承接手续、出纳盘存表等方面进行认真核对和审查,严把资料审核关;同时,还细致地指导报账员按规范的方式方法登记好银行存款和现金日记账。
二是及时精准记账。记账公司在处理会计科目上更加精准统一,记账更加及时,按季度记账。规范参与村级预决算编制。
三是财务公开透明。记账公司在每季完成记账和年度决算后,及时到各村张榜公开财务收支情况,并将公开内容实行影像资料保管。
四是档案移交规范。年终记账公司对报账清单、会计凭证、出纳盘存表、财务报表、预算表、决算表、财务公开表及影像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装订成册,档案盒封装,整体移交,做到镇、村各留一套。
五是加强考核管理。实行代理记账后,财政所指派一人对记账公司实行全程监督管理,分阶段抽查和检查,防止在代理记账后出现违反财务制度的现象发生。年终由镇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考核小组,对记账公司全年工作实行100分制考核,90分评定为合格,否则按分值扣减服务费用。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