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96

初记装饰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准则计提分红规定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人参娃娃小辫子

已采纳

分红会计分录可参考:借:利润分配-分配股利(派发现金和新股时,如果以盈余公积转增股本,借方为盈余公积)贷:应付股利(或应付利润)实际派现时:借:应付股利(或应付利润)贷:银行存款实际派发新股或转增股本时:借:应付股利(或应付利润)贷:股本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如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会计、医学等),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应答时间:2022-01-2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会计准则计提分红规定

152 评论(14)

右耳钉的豆豆

借利润分配-分配给股东的利润贷银行存款

145 评论(12)

核桃丫头

个人独资企业分红分录如下: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应付利润借:应付利润贷: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贷:现金(银行存款)个人独资企业分红账务处理1、计提分红款: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贷:应付股利。2、结转应付分红款: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应付股利。3、付分红款:借:应付股利,贷:银行存款/现金。个人独资企业利润如何分配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0%),法定公益金(5%).2,个人独资公司老板取得的利润交纳个人所得税.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一纳税年度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据此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3,成本、费用是指个体户从事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的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损失是指个体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工农业外支出。公司在分红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股东应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分红方式,避免误解。没有约定的,依照《公司法》的规定,按照实缴出资的比例分配股利。2.股东不足额出资的,除经全体股东同意外,不得按其认缴的股份比例分红。3.修改公司章程只需经公司三分之二以上股东同意,但股利协议须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后生效。按照正式的做法,那就是分配股利,那样要按照分配股利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分录如下:决定分配股利的时候:借:利润分配——分配现金股利贷:应付股利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分配现金股利发放股利的时候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净亏损做相反的会计分录。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312 评论(15)

年糕年糕熊

实际操作中,按照第一种也可以了,没什么影响的。如果非要遵循会计准则做法: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或者应付股利) 80万 贷:应付利润(或者应付股利) 80万借:应付利润(或者应付股利) 80万 贷:库存现金 80万借 :利润分配--末分配利润 80万 贷:利润分配-应付利润(或者应付股利) 80万

142 评论(13)

天才少女JESSICA

民营组织有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如学校、医院等是营利组织;基金会、协会等就是非营利组织了。先要定义组织类型,才能回答是否计提盈余公积和分红。营利组织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需要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利润可以分红,同时,营利组织也是纳税义务人,需要交营业税、附加税、所得税等,与一般企业没有区别,仅是会计科目设置上有些小差异。非营利组织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不计提盈余公积,不能分红,利润留后续使用。同时,非营利组织符合税法条件的收入,不用纳税(免税),也不用税务登记。

189 评论(14)

明亮宜家

这是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规定的形成就是考虑了这样操作的合理性与可管理性。交易性金融资产有关的损益类科目除了投资收益还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如果不计入投资收益,计入资产原值,的话,那么这部分费用成本最终是要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里面去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只能体现这个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自身增值贬值,计入成本的话就不真实了。举个例子100块钱的股票,2块钱费用,那么如果计入成本的话也就是记交易性金融资产98块,最后升值到120块钱卖掉了,你这么算的话他增值了22块钱,但是其实应该是20块钱。计入投资收益就可以完全避免这个问题。再有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那个资产购入的目的长期持有的可能性高,从长期来看,这个资产更可以认为你的“资产”,它更加固定,风险报酬更加稳定,计入成本无可厚非。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间的分红免企业所得税,会计上确实计入投资收益,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也就是说这块是有会税差异的~你要看这项支出是用于什么,直接用于生产产品的就一定计入成本,如果是办公室日常用的,管理人员用的,总之和生产产品没直接关系的,都只能计入费用,不可以计入成本

197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