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la198501
财务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一) 水平分析法
水平分析法,指将反映企业报告期财务状况的信息(也就是会计报表信息资料)与反映企业前期或历史某一时期财务状况的信息进行对比,研究企业各项经营业绩或财务状况的发展变动情况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
水平分析法的基本要点:将报表资源中不同时期的同项数据进行对比。
水平分析法的类型:
水平分析法中具体有两种方法:比较分析法(Comparative Financial Statements)和指数趋势分析(Index-number Teries)
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将上市公司两个年份的财务报表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找出单个项目各年之间的不同,以便发现某种趋势。
在进行比较分析时,除了可以针对单个项目研究其趋势,还可以针对特定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揭示出隐藏的问题。
比如,如果发现销售增长10%时,销售成本增长了14%,也就是说成本比收入增加的更快,这与我们通常的假设是相悖的,我们通常假设,在产品和原材料价格不变时,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同比例增长。
现在出现了这种差异,一般有三种可能:
一是产品价格下降;
二是原材料价格上升;
三是生产效率降低。
要确定具体的原因,,这就需要借助其他方法和资料作进一步的分析。
2、指数趋势分析
适用于需要比较三年以上的财务报表时。
指数趋势分析的具体方法是,在分析连续几年的财务报表时,以其中一年的数据为基期数据(通常是以最早的年份为基期),将基期的数据值定为100,其他各年的数据转换为基期数据的百分数,然后比较分析相对数的大小,得出有关项目的趋势。
当使用指数时要注意的是由指数得到的百分比的变化趋势都是以基期为参考,是相对数的比较,好处就是可以观察多个期间数值的变化,得出一段时间内数值变化的趋势。如果将通货膨胀的因素考虑在内,将指数除以通货膨胀率,就得到去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金额的实际变化,更能说明问题。
这个方法在用过去的趋势对将来的数值进行推测时是有用的,还可以观察数值变化的幅度,找出重要的变化,为下一步的分析指明方向。
(二) 垂直分析法
垂直分析法是一种分析方法,它可以用于财务资料的分析方面。在一张财务报表中,用表中各项目的数据与总体(或称报表合计数)相比较,以得出该项目在总体中的位置、重要性与变化情况。
通过垂直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是否有发展进步及其发展进步的程度和速度。因此,必须把水平分析法与垂直分析法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财务分析的积极作用。
垂直分析法的步骤
(1)计算出表中各项目在总体中所占比重;
(2)通过该比例判断该项目在报表中所占位置、其重要性如何;
(3)将该比例与基期或上一年度的比例数据相对比,观察其变化趋势。
会计报表经过垂直分析法处理之后,也叫同度量报表、总体结构报表、共同比报表。
(三) 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又称水平分析法,是将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
趋势分析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它是将不同时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比较,直接观察其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动幅度,考察其发展趋势,预测其发展前景。
对不同时期财务指标的比较,可以有两种方法:
(1)定基动态比率。它是以某一时期的数额为固定的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定基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固定基期数额
(2)环比动态比率。它是以每一分析期的前期数额为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环比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前期数额
2、会计报表的比较
会计报表的比较是将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的金额并列起来,比较其相同指标的增减变动金额和幅度,据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展变化的一种方法。
3、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这是在会计报表比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以会计报表中的某个总体指标作为100%,再计算出其各组成项目占该总体指标的百分比,从而来比较各个项目百分比的增减变动,以此来判断有关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
但在采用趋势分析法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用于进行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
(2)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使作为分析的数据能反映正常的经营状况;
(3)应用例外原则,应对某项有显著变动的指标作重点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对策,趋利避害。
(四) 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利用财务报表中两项相关数值的比率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1、构成比率。
1、构成比率又称结构比率,是某个经济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与总体的比率,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构成比率=某个组成部分数额/总体数额
利用构成比率,可以考察总体中某个部分的形成和安排是否合理,以便协调各项财务活动。
2、效率比率。它是某项经济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比率,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利用效率比率指标,可以进行得失比较,考察经营成果,评价经济效益。
3、相关比率。它是根据经济活动客观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以某个项目和与其有关但又不同的项目加以对比所得的比率,反映有关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如流动比率。
比率分析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计算结果容易判断,而且可以使某些指标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甚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行业间的差别进行比较。但采用这一方法时对比率指标的使用该注意以下几点:
(1)对比项自的相关性。计算比率的子项和母项必须具有相关性,把不相关的项目进行对比是没有意义的。
(2)对比口径的一致性。计算比率的子项和母项必须在计算时间、范围等方面保持口径一致。
(3)衡量标准的科学性。运用比率分析,需要选用一定的标准与之对比,以便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评价。通常而言,科学合理的对比标准有:①预定目标,②历史标准;③行业标准;④公认标准。
(五)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也称因素替换法、连环替代法,它是用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分析对象一一综合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的出发点在于,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对象发生影响作用时,假定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财务分析的基本要求
1、财务分析的对象--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或中期财务报告全文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应定期在指定网站对外公告其年度或中期财务报告全文,同时在指定报刊(如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等)同步刊载报告摘要。
由于报刊刊载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内容、形式等受到限制,而且都有所谓的"重要提示"。
即"本公司董事会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各别及连带责任。
本年度报告摘要摘自年度报告,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阅读年度报告。"故不论这种报告摘要是否出于蓄意或无意而事实上产生遗漏、轻重倒置等误导性陈述,都因此豁免了董事会的部分责任。
从稳健原则出发,财务分析的对象应建立在可靠性基础之上,而不能仅仅只考虑资料获取的难易程度,加之互连网也很普及,故我们要求以上市公司在网上公告的财务报告全文作为财务分析的对象。
如有可能在进行财务分析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在网上搜寻查找特定公司的相关信息,以弥补仅靠财务报告之不足。
2、财务分析的一般要求与基本分析步骤
第一步:通用财务报告分析
(1)进行单项能力分析。具体分析该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含财务实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如有可能还可进行生产性分析、经营性分析等),得出对各种能力评价的结论;
(2)进行基本结构分析。具体就该上市公司的收入和收益结构、成本和费用结构、资产结构、资本(负债)结构进行剖析,发现目前存在的和潜在的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3)运用杜邦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各因素对ROE(净资产利润率、权益资本利润率)的影响及其程度(贡献)大小,找出提高或改善ROE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4)从不同的分析目的和角度对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运用多种指标体系评分法对各指标进行加权评分,计算该企业的总分,以此评判上市公司。
同时,结合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全文及其他资料,分析其经营状况和重大事件,得出对该上市公司的总体评价。
第二步:财务报告的深入分析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多存在会计信息不真实、信息质量不高等问题,从提高分析能力的角度出发,我们希望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结合现行的会计、财务等规范。
发现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的不合理之处,依此揭示财务分析所面临的风险,进一步评估企业的各种风险以至全部风险。
(1)发现上市公司调度利润的项目,并估算其规模及其影响程度;具体而言,分析上市公司总体利润是虚报还是瞒报?发现操纵利润的方法、途径、项目及结构,分析利润调度的绝对额度,计算其对全部利润的影响程度。
(2)发现上市公司资产和负债的不实之处,并估算其影响程度;结合利润操纵情况,揭示资产和负债虚增或隐匿的具体方法、途径和项目,估算其数额,计算其对资产、负债和利润的影响程度。
(3)进行关联交易分析,评判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和公允性;具体就各关联交易项目的必要性、定价的合理性和公开性、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估算其给关联交易各方带来的利益大小及其影响程度,并进一步估算其给其他各方产生的损失及其影响程度。
(4)如有可能,进行相关风险分析。
第三步:在可能的情况下,比较母公司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分析之间的差异,揭示因使用综合数据的局限,进而发现企业控制资源的实际能力及对相关项目的影响及其程度;
第四步:从投资角度出发,对上市公司的赢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深入分析,挖掘赢利潜力,剔出虚假和不实盈利,评估上市公司价值。
将其与市场价值对照,发现价值低估或高估,最后,做出如下结论并说明依据:
(1)是否对该上市公司进行投资;
(2)如得出进行投资的结论,进行多大规模的投资(控股、20%以上、参股等)、多长时间投资、何种方式投资等。
(3)如有可能,分析和评估该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评估公司价值。
wanglei8873057
不存在财务分析模型这么个东西,财务也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管理领域里面有很多模型都是可以使用,那个就多了,形象点儿说如果印成16开本的书的话,能从一楼直接摞到五楼,包括战略分析类的模型、经营管理与价值链管理领域的各种模型,也包括绩效管理、财务管控、决策分析等等很多,所以,这个对你无意义,这个问题可以改变一下问法,就是你要这些模型干嘛?这就好回答了
天可莲见
财务分析模型主要有3种:一、企业战略分析模型:在明确财务分析目的的基础上,企业战略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起点。二、会计分析模型:会计分析实质上是明确会计信息的内涵与质量,即从会计数据表面揭示其实际含义。三、财务报表分析模型: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程序,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的比较分析,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及其绩效作出判断、评价和预测。拓展资料:1、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现金平衡原则、收益风险原则以及利益协调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财务管理是集团各成员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本身又由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分配管理等诸多子系统构成。2、在财务管理中坚持系统性原则,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出发点,它具体要求做到三点。第一点是整体优化,只有整体最优的系统才是最优系统。第二点是结构优化,任何系统都是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层级系统,在企业资源配置方面,应注意结构比例优化,从而保证整体优化,如进行资金结构、资产结构、分配结构优化。第三点是环境适应能力强,财务管理系统必须保持适当的弹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3、现金平衡原则是指在财务管理中,贯彻的是收付实现制,而非权责发生制,客观上要求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做到现金收入(流入)与现金支出(流出)在数量上、时间上达到动态平衡,即现金流转平衡。保持现金收支平衡的基本方法是现金预算控制。现金预算可以说是筹资计划、投资计划、分配计划的综合平衡,因而现金预算是进行现金流转控制的有效工具。4、收益风险原则是指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获取收益,总得付出成本,而且面临风险,因此成本、收益、风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成本、收益、风险三位一体的观念,以指导各项具体财务管理活动。5、利益协调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离不开处理与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职工、内容各部门、债务人、被投资企业、国家(政府)、社会公众等利益主体之间的财务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财务管理过程,也是一个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过程。利益关系协调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国家法律法规、企业契约(合同)、企业章程及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均是企业处理财务关系的规范。
爱上大碴粥
看你自己需求,要写实证分析,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进行案例的调查、分析。2、发现一个证据,可以证明别人已经提出但的尚未被别人证明过的理论。3、用大样本的数据来证明一种理论。4、进行历史分析或者比较分析。5、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6、论文写作中其他应注意的问题。扩展资料在写论文的时候,实证分析已经成为写作和选题的重点。因为理论创新很难,而实证分析可以体现论文写作过程中付出的工程量,使论文更容易通过。实证分析的内容包括:1.案例的分析调查。可以划分为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案例分析,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调查和在一个新的领域内做的调查(别人没做过或者很少做过)。如结合自身情况对大学生借贷状况进行的调查,当前有关“三农”问题的调查。2.发现一个证据,可以证明别人已经提出的但尚未被人证明过的理论。如林毅夫2000年发表的文章就检验的是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Sen的理论,属于实证分析中的创新。3.用大样本的数据来验证一种理论,或用一种新的方法和理论。虽然同样的数据别人也使用过,但是自己使用的数据更多,周期更广、论证更有效率、更具说服力的情况下,创新价值会比较高。4.进行历史分析或比较分析,收集的资料比别人更全,或发现新的证据、能够提出新的观点,或有第一手的`资料(直接进行外文文献的翻译或主动调查得到的数据),这样的论文实证会更加出彩,具有记忆点。5.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大约占论文整体的5%,是根据论文各部分得出结论的总结和总结的自然延伸,一般一两句话就可以写完。6.写作时要注意有自己的观点,注意创新,引用时要注明出处,不能抄袭。
~凭凑不齐~
会计案例分析教学是有效提高会计专业课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性人才的现代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培养研究性人才的有效教学方式。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会计案例分析范文,供大家阅读!
1、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哪些?企业选择不同的方法和计提比例会产生什么不同结果?(可举例说明)
答: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备抵法估计企业的坏账,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通常有账龄分析法、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赊销百分比法等。企业可自行决定采用何种方法,或根据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但一旦选用,不得随意变更。
因为企业选择不同的方法和计提比例会对当期利润的高低造成影响。比如:哈空调2007年年报表示,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销售收入增长,同时特别强调,“由于会计估计变更,即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由账龄分析法变更为迁移模型法,增加本年净利润4116.54万元,占净利润总额的17.47%”。
2、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哪些?选择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企业有什么影响?(可举例说明)
答:存货的计价方法分为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而采用实际成本计价的方法又可以分为: ①先进先出法:假定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按进货先后顺序和各批单价,随时计算发出和结存余额的一种计算方式。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根据每种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一种计算方法。③个别计价法:以某批存货购入时的实际单价作为该批存货发出的单位成本的一种计价方法。
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产生不同的利润和期末存货估价,并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现金流量产生影响。采用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的价格接近于当时的价格,真实的反映了企业期末资产状况,符合谨慎原则的要求。先进先出法虽然能够较好地符合存货管理、存货估价及业绩评价的要求,但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会导致较高的所得税支出。当企业采用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时,本期销货成本是在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但采用这两种方法会使当期计算得出的销售利润大于与当期销售成本配比的实际销售利润。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既不能与当期销售利润配比,又不能完全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因而就可能同时损害了前后两个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哪些?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企业有什么影响?(可举例说明)
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通常分为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两类,具体包括:
(1)年限平均法: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
(2)工作量法: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3)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4)年数总和法: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加速折旧前期计提较多的折旧费,增加企业成本费用,从而减少本期利润,减少企业本期所得税的缴纳。尽管在固定资产的整个使用年限内,直线折旧法与加速折旧法在计提的折旧总额和缴纳的所得税总额上是相同的,但这种年度间的差异,给企业带来了好处,企业可以利用迟延纳税机会,更充分地利用货币资金,减少资金筹措成本。并且加速折旧法使企业在短时期内迅速收回大部分投资,减少财产风险。
二单项案例:
答案提示:
首先应计算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分别计算如下:
本期消耗的材料=期初库存的材料成本+本期购入的材料成本-期末库存材料成本=275200+712400-248000=739600(元)
本期消耗的材料包括生产产品消耗和车间一般性消耗的材料两部分,题中已知车间一般性消耗的材料为29600元,故:
生产产品消耗的直接材料为739600-29600=710000元;
直接人工费为147200元;
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55000+29600+33000+22000=139600元
本期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生产费用总额=710000+147200+139600=996800元。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12900+996800-15360=994340元。
其次计算本期销售产品成本。
本期销售产品成本=期初库存产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成本-期末库存产品成本=164360+994340-188900=969800元。
本月实现的销售收入为1193840元,
本月发生的销售费用为12900元,
销售税金为58260元,
产品销售利润=1193840-969800-12900-58260=152880元。
本月发生的管理费用为28640+17000+1040+200+1200=48080元,
财务费用为4800元,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52880-48080-4800=100000元。
由于该企业没有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项目,所以营业利润即为利润总额。另外根据题中所给资料,没有其他纳税调整项目,因而利润总额就是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的所得税=100000×33%=33000元,而该企业会计计算出的所得税额为23548.8元,显然是错误的。会计刘敏在计算上出现了错误。我们可以采取倒推的方法来寻找错误:按照刘敏的计算,所得税额为23548.8元,即应纳税所得额为23548.8÷33%=71360元,与正常的利润总额相差28640元,而这个数字恰好是该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也就是说会计刘敏在计算利润总额时重减了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导致了利润总额虚减28640元。
三综合案例
1、案例介绍:
沈阳黎明服装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2月23日公开发行7000万社会公众股,1999年1月28日股票上市,股票代码:600167。公司主营业务:服装、服饰、毛纺织品及原辅料开发设计、加工、制造、批发、仓储等。上市当年该公司为粉饰经营业绩,通过非法手段编造虚假财务数据,虚增资产8996万元,虚增负债1956万元,虚增所有者权益7413万元,虚增主营业务收入1.5277亿元,虚增利润总额8679万元,虚增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两项分别占对外披露数字的37%和166%,于2001年被财政部驻辽宁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查出。
黎明股份造假的主要手段如下:
(1)通过与关联企业或非关联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例如,该公司所属的黎明毛纺织厂通过与11户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虚增主营业务收入1.07亿元,虚转成本7812万元,虚增利润2902万元,虚增存货2961万元,巧妙地利用增值税抵扣制度,对开增值税发票,即达到虚增收入的目的,又不增加税负。
(2)虚开销售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该公司为了达到虚增收入和利润的目的,不惜付出真纳税的代价。公司所属营销中心,1996年6月和12月,虚拟了两个销售对象即沈阳红尊公司、宜昌盛泰服饰公司,虚开不能做进项抵扣的普通增值税发票,虚拟主营业务收入2269万元,虚增主营业务成本1124万元,管理费用105万元,虚增利润1039万元,相应虚增应收账款1748万元,坏账准备105万元,预提费用174万元,应交税金224万元,虚减内部往来款206万元。
(3)利用有关出口货物优惠政策虚构收入。该公司利用出口货物可以自制发票的条件,虚拟外销业务以达到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例如:公司所属的进出口公司1999年6月通过这种方式虚增主营业务收入582万元,虚增主营业务成本519万元,虚增利润63万元,相应虚增应收账款582万元,虚减存货519万元。
(4)人为扩大出口企业销售核算的范围、虚增收入。如:黎明进出口公司擅自将本应在"委托发出材料"科目核算的委托加工服装业务,通过与被委托单位对开发票的形式进行销售核算,虚增销售收入888万元。
2、案例思考:
(1)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动机何在?
(2)你还能列举出哪些会计造假手段?
1、造假动机:
(1)融资(圈钱)。资金于企业,犹如血液于人体,赚钱的公司为扩充设备,需要更多的资金;亏本的公司为了营运周转,更需要资金。企业为了达到借款或增加资本的目的,可能虚报其财务报表,以便说服资金提供者,作出决策。第一,初次发行阶段。证监会要求公司有3年盈利,公司为了能上市,就进行财务包装。这与发行审核体制有关系。第二,配股阶段。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净资产盈利率3年平均6%才能配股。为实现配股,上市公司也会进行财务包装。第三,增发新股。公司增发新股定价由承销商与发生公司协商,也会导致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财务包装行为。
(2)二级市场炒作(操纵价格)。企业股票如果上市,为维持股价或为使股票价格能达到预期的波动,常利用不实的财务报表,以达到目的。股票价格预期的波动也可能是蓄意地使股价作暂时性的下跌,以便操纵者得以廉价购进股票,以取得更大的控制权或待价而沽。琼民源与银广夏造假案主要目的是配合庄家二级市级操纵价格。
(3)其他考虑。我国上市公司粉饰报表另外一个目的是避免带帽(“ST”、“PT”)以及退市;如果已带帽了,“ST”不想沦为“PT”,“PT”不想最后退市,这些带帽公司一般都表现出强烈的扭亏为盈的欲望,以达到摘帽的目的。此外,公司管理阶层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借以表现其为成功的经理人;或是为了贪得绩效奖金或分红,可能虚报财务报表。前者可能为了表现自我或与工作职位安全有关;后者则是为了物质报酬。有人称此类舞弊为“绩效舞弊”手段。ST黎明造假首要目的是不亏损,以避免带帽并为以后圈钱作准备。
2、常见造假手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多计存货价值。对存货成本或评价故意计算错误以增加存货价值,从而降低销售成本,增加营业利益。或虚列存货,以隐瞒存货减少的事实。
(2)多计应收账款。由于虚列销售收入,导致应收账款虚增;或应收账款少提坏账准备,导致应收账款变现净值虚增。
(3)多计固定资产。例如少提折旧、收益性支出列为资本性支出、利息资本化不当、固定资产虚增等。
(4)费用任意递延。例如将研究发展支出列为递延资产,或将一般性广告费、修缮维护费用或试车失败损失等递延。
(5)漏列负债。例如漏列对外欠款或少估应付费用。
(6)虚增销售收入。会计期间划分不确实,或会计原则适用错误,导致提前确认销售收入;或虚列销售收入交易事项,以增加利益。
(7)虚减销售成本。由于虚增期末存货价值,导致销售成本随之虚减。
(8)隐瞒重要事项的披露。例如重大诉讼案、补税、借款的限制条款、关联交易、或有负债、会计方法改变等,不予适当披露。
等等。
1、新《企业会计准则》在界定借款费用范围方面有什么变化?
答:(1)允许资本化的资产范围的变化:原范围是购建的固定资产,新准则的范围有所扩大,变为:包括购建的固定资产、需要长时间购建或生产的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
(2)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范围的变化:原范围是只有专门借款才可以资本化,新准则的范围有所扩大,除了专门借款,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的一般借款也允许资本化。
(3)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确认范围的变化: 原来是通过计算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和所占用专门借款加权平均利率来计算确定借款利息资本化的金额。新准则是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者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为专门借款利息费用的资本化金额确定。占用一般借款资金的,应当根据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一般借款应予以资本化的利息金额。
2、请从公司与股东的不同角度来评价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优劣。
参见教材P42
3、确认销售收入的条件是什么?
同时满足下列五个条件: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控制权。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二单项案例
刘通于2008年1月1日用银行存款100000元作为投资创办了天地公司,主要经营各种家具的批发与零售。5月1日刘通以每月2000元的租金租用了一个店面作为经营场地。由于刘通不懂会计,他除了将所有的发票等单据都收集保存起来外,没有作任何其他记录。到月底,刘通发现公司的存款反而减少了,只剩下58987元,外加643元现金。另外尽管客户赊欠的13300元尚未收现,但公司也有10560元货款尚未支付。除此之外,实地盘点库存家具,价值25800元。刘通开始怀疑自己的经营,前来向你请教。
对刘通保存的所有单据进行检查分析,汇总一个月的资料显示:
1、投资银行存款100000元。
2、内部装修及必要的设施花费20000元,均已用支票支付。
3、购入家具两批,每批价值35200元,其中第一批为银行存款购入,第二批购入赊欠价款的30%,其余用支票支付。
4、本月零售家具收入共38800元,全部收到存入银行。
5、本月批发家具收入共25870元,其中赊销13300元,其余均存入银行。
6、用支票支付当月的租金2000元。
7、本月从银行存款户提取现金共10000元,其中4000元支付店员的工资,5000元用作个人生活费,其余备日常零星开支。
8、本月水电费543元,支票支付。
9、本月电话费220元,现金支付。
10、其他各种杂费137元,用现金支付。
请你根据天地公司的具体经济业务,替刘通设计一套适合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并帮助刘通记账(编制会计分录即可),向刘通报告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解答其疑惑。评述其经营业绩。
由于天地公司的初始投资额仅有100000元,规模并不大,而且其经营的业务主要是家具的批发与零售,在开业初期,其业务量也不是太大,这一点从其开业一个月发生的业务中就可以看出。就目前天地公司的状况而言,最适合选择的就是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另外,刘通不懂会计,所以在这种核算组织程序下,刘通就很容易通过总账的详细记录了解公司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进而观察其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把握公司的经营状况。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