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钕神
这三本关于会计的核心书籍,一步步把我引进会计的殿堂,教会了我很多会计知识,形成了我的会计知识框架体系。我可以这样总结这三本书:《基础会计》主要讲解什么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中级财务会计》主要讲解对日常业务如何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而《成本会计》则主要讲解对特殊业务如何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这些知识始终只是对会计较低层面的认识,更多的是从实务角度去认识会计。要想了解会计更高层面的知识,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研究会计理论,也就是说从实务上升到理论。这也是我学习会计的原因。为了从理论角度认识会计,我阅读了一些会计理论书籍。阅读之后发现,每个学者对于会计基本理论都有自己的观点,不同观点交织在一起,让我不知所措。我在想为什么大家对于一个理论会形成这么多不同的看法呢?我个人对会计基本理论有什么看法?随着阅读的深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理论知识的形成需要各种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正是这种碰撞,才使得它慢慢走向真理。在阅读过程中,我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我想,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我将会对会计有更深刻的认识,形成我的会计观,赋予会计更深的意义。作为一名会计学习者,我要时刻保持着怀疑态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对实际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抓住其本质,推动理论的发展,更好的指导实践。说到学习会计,还记得在老师为我们上第二章时,要我们记各种会计定义时,心想为什么有这么多定义要记,就想应付一下了事,可在相继学习了第三章和第四章后,我发现其实不然,要想学好这门课,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严密的分析。特别在第五章中向我们介绍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的核算和财务成果的核算中涉及到的各个账户的适用范围是决不能只理解表面的意思,而要结合前面的知识来准确地认识每一个细节。所以对于它的学习,要按教材章节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死板,以前这个词我们总定义给会计,可我还要说,自从学习了基础会计后,知道活学活用才是实质。所谓活学活用,是指对课程内容不要理解过死,如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账户分类等。例如,我们在确定费用是管理费用还是制造费用时,一定要认清是厂部发生的,还是车间发生的。再如,只有当购入材料验收入库注明后,才能记入原材料。会计的学习还需要特别的细心和专注,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核算过程中出点小差错就会影响整个操作过程的进展和完美,所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次在做资产负债表时,因为丁字型账户中有笔活动只有借方项目没有相应的贷方项目,结果在最后填写报表时没法配平,又不得不回到丁字型账户中去检查每个项目的变动和调整,而且还是检查好几次才查出来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事后算了一笔账,这个查漏就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但除去浪费时间不说,还影响了整个工作的进度,赔了夫人又折兵,不划算。所以学习会计要踏踏实实,一丝不苟,还要考虑全面防止对一些问题的忽略。如果坚持下去,那么长此以往就会减少出差错的次数,养成一个严谨的好习惯。这样才会在学习工作上表现出色,受人赏识,才能够被人信任去做重要的项目。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