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50

陈好好很好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进项转出会计分录大全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美食界女王

已采纳

会计分录如下格式:1、税务核查,企业进行进项税额转出时,会计分录为: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等科目)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结转进项税额转出科目,会计分录为: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缴纳对应进项税额时: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贷:银行存款税务核查进项税额转出,应当通过“原材料”等相关成本费用或资产科目进行核算,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缴纳对应进项税额时,应通过“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进行核算。会计分录亦称“记账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账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在登记账户前,通过记账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每项会计分录主要包括记账符号,有关账户名称、摘要和金额。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简单分录也称“单项分录”。是指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亦称“多项分录”。是指以一个账户的借方与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者以一个账户的贷方与几个账户的借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方法层析法层析法是指将事物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和层次,逐层递进分析,从而最终得出结果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层析法进行编制会计分录教学直观、清晰,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步骤如下:1、分析列出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2、分析会计科目的性质,如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等。3、分析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增减变动情况。4、根据步骤2、3结合各类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增加或减少),来判断会计科目的方向。5、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此种方法对于学生能够准确知道会计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非常有效,并且较适用于单个会计分录的编制。业务链法所谓业务链法就是指根据会计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组成一条连续的业务链,前后业务之间会计分录之间存在的一种相连的关系进行会计分录的编制。此种方法对于连续性的经济业务比较有效,特别是针对于容易搞错记账方向效果更加明显。记账规则法所谓记账规则法就是指利用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进行编制会计分录。编制格式(1)先借后贷,借贷分行,借方在上,贷方在下。一借一贷:借:科目A 金额1贷:科目B 金额1多借一贷:借:科目A 金额1借:科目B 金额2贷:科目C 金额1+2一借多贷:借:科目A 金额1贷:科目B 金额2贷:科目C 金额1-2(2)先借后贷,借贷同行,借方在左,贷方在右。一借一贷:借方科目甲 贷方科目乙 金额1多借一贷:借方科目甲 贷方科目空 金额1借方科目乙 贷方科目空 金额2借方科目空 贷方科目丙 金额1+2一借多贷:借方科目甲 贷方科目空 金额1借方科目空 贷方科目乙 金额2借方科目空 贷方科目丙 金额1-2

进项转出会计分录大全

182 评论(15)

wangeunice

1、企业进行进项税额转出,会计分录为: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2、企业缴纳转出的进项税额,会计分录为: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贷:银行存款企业进项税转出缴纳,应当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进行核算,再通过“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进行结转。

317 评论(10)

福娃小宝贝

企业购进的货物发生非常损失,以及将购进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其抵扣的进项税额应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有关科目予以转出。具体分录如下: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账务处理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贷: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账务处理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损失贷:库存商品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账务处理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贷:在产品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兼营简易计税项目、免税项目的账务处理借:管理费用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54 评论(10)

甜甜小小宝Sally

企业将已抵扣的进项税额进行转出时: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等科目)(红字);贷:应付账款(红字)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结转转出的进项税额时: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缴纳增值税时: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贷:银行存款企业抵扣进项税转出,应当设置“原材料”等科目以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核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时,应当设置“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贷方科目核算。拓展资料抵扣进项税,纳税人购进的已作进项抵扣的固定资产发生非增值税应税行为。根据财税[2004]156号文件规定,纳税人取得固定资产后,支付了相关费用并取得了相关抵扣凭证,但这部分进项税额并不能全部抵扣当期的销项税额,所以,我们先将此部分进项税额记入"待抵扣税额--待抵扣增值税(增值税转型)",然后按有关规定,再转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借方,抵扣当期的销项税额。纳税人购进的已作进项抵扣的固定资产发生非增值税应税行为,应将这部分进项税额转出。增值税转型范围内的固定资产发生了视同销售行为,应将这部分增值税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固定资产销项税额)"的贷方;发生中途转让行为,应作销售计算销项税额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固定资产销项税额)"的贷方,如果"待抵扣税额--待抵扣增值税(增值税转型)"有余额,也应等量将这部分进项税额转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固定资产销项税额)"。增值税进项税额并非可以全额抵扣,是否可以抵扣需视情而论。随着"营改增"试点扩围工作的逐步推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接受试点纳税人提供的应税服务,相关企业在增值税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环节存在着税政不够完善,理解不够清晰,抵扣不够准确,操作不够规范,由此造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进项税额时,存在发票开具内容不规范,原始资料不齐全,扣税凭证不合法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得抵扣进项税额的不确定性增大。

207 评论(13)

小七木瓜

“进项税额转出”会计分录的做法如下:

(1)发生需要转出时:

借:库存商品(在建工程、原材料、销售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2)月底进行结转时:

借:应交税法-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

扩展资料:

当纳税人购进的原材料、商品改变用途时,应将其负担的进项税额由“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的贷方“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相应的账户中去。因此,对纳税人发生的下列业务,应审查在结转材料和商品销售成本的同时,是否做了转出进项税额的账务处理。

⑴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使用购进的已结转进项税额的货物。

⑵增值税免税项目使用购进的已结转进项税额的货物。

⑶在建工程项目领用购进的已结转进项税额的材料物资。

⑷集体福利项目领用购进的已结转进项税额的材料物资。

⑸非政党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检查时可通过“原材料”、“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账户的贷方发生额的对应账户,审查企业是否存在将外购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等。对于购货环节发生的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进项税额转出

80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