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89

咖喱鱼蛋89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初级会计交叉分配法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美妙琴色

已采纳

直接分配是将辅助生产费用减除了其他的辅助部门的费用再对外分配,也就是说进行分配的数额比实际上的数额要小,比如:两个部门:供电和供气,供电部门产生费用10000元,供电部共花费供气部门2000元,供气部门产生费用15000元,供气部门花费供电部门4000元,那么,直接分配时:供电部门应该要将10000-4000元再对外进行分配,这里的对外不再包括辅助部门了,供气部门应该要将15000-2000元再进行分配,道理一样。 交互分配则不需要减除直接用各种辅助部门产生的费用对外分配,这时候辅助部门也要参与分配计算! SORRY,我自己讲不大清楚。 实务中一般都是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很复杂,

初级会计交叉分配法

191 评论(14)

西湖草莓

公式:

(1)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交互分配率=待分配的辅助费用总额/辅助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2)交互分配后辅助生产车间对外分配率=交互分配后的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总量(不包括对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量)

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交互分配前的成本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成本费用。

应该计算两次分配率,第一次按本部门的费用总额进行分配,第一次分配率=费用总额 / 劳务总量。先几个辅助车间进行交互分配,并计算出分配后的费用。

分配后的费用 = 原来的费用+分入的费用-分出的费用第二次按交互交配后的费进行分配。第二次分配率=交互分配后的费用 / (劳务总量 - 已分配掉的劳务量)

扩展资料:

由于子公司购入母公司的股份属于推定赎回,母公司支付给子公司的股利实质上也不是股利,按复杂权益法的要求,应当在母公司账上抵消,并增加长期股权投资。

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工作底稿上的两笔特殊抵消分录为:

(1)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账上),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账上),以反映子公司对母公司的投资实质上是企业集团推定赎回股票这一事实。

(2)借记母公司的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子公司的投资收益,贷记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的已分配股利。

由于子公司持有母公司的股份,净利润相互交叉,两家公司按复杂权益法要求而计算的净利润并不能直接得到,需要使用数学数字方法确定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净利润,即建立联立方程式求解,故称交互分配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交互分配法

82 评论(15)

queeniechen2007

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交互分配率=待分配的辅助费用总额/辅助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前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

交互分配后辅助生产车间对外分配率=交互分配后的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总量(不包括对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量)]

扩展资料:

账务处理

由于子公司购入母公司的股份属于推定赎回,母公司支付给子公司的股利实质上也不是股利,按复杂权益法的要求,应当在母公司账上抵消,并增加长期股权投资。

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工作底稿上的两笔特殊抵消分录为:

(1)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账上),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账上),以反映子公司对母公司的投资实质上是企业集团推定赎回股票这一事实。

(2)借记母公司的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子公司的投资收益,贷记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的已分配股利。

交互分配法,是对各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费用进行交互分配和直接分配两次分配。

(1)交互分配,是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

(2)直接分配,是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交互分配前的成本费用加上分配转入的成本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再按对外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量,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如下:

第一步:交互分配(对内分配)

交互分配率

=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前发生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数量

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

=∑(某辅助生产车间供应本车间的产品或劳务数量*该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率)

第二步:直接分配(对外分配)

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

=该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前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

某辅助生产车间对外分配率

=该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对外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数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交互分配法

201 评论(11)

夏沫儿6652

1.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交互分配法要点1.交互分:对内分配率= 原分配金额 / 内外劳务总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外分配总成本 = 原分配金额+“我用别人的”–“别人用我的”2.对外分: 对外分配率= 对外分配总成本 / 对外劳务数量[练1]供电和机修是两个辅助生产车间,该月供电车间发生费用4 400元,机修车间发生费用19 500元。该月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情况如下:部门 供电 机修 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车间管理部门 厂部 总计供电车间(度) 5000 3000 24000机修车间(小时) 3000 12000 1000 16000要求:1.计算交互分配的分配率,以及相互分配的辅助生产成本;2.计算对外分配的分配率,以及受益部门分配的辅助生产成本;3.编制交互分配和对外分配的会计分录答案:1.交互分配:供电分配率= 4400/24000=0.1834元/度机修分配率=19500/16000=1.2188元/小时供电车间应负担的机修费=3000小时×1.218元/小时=3656.4元机修车间应负担的电费=2000度×0.1834元/度=368.6元供电对外分配总成本=4400+3656.4-368.6=7688元(四舍五入,取整)机修对外分配总成本=19500+368.6-3656.4=16212.2元交互分配分录: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3656.4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368.6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368.6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3656.42.对外分配:供电分配率= 7688/(24000-2000)= 0.3495元/度机修分配率= 16212.2/(16000-3000)= 1.2471元/小时甲产品应负担的电费= 6000×0.3495=2097元乙产品应负担的电费=8000×0.3495=2796元车间管理部门应负担的电费=5000×0.3495=1747.5元厂部应负担的电费=-1747.5=1047.5元(避免误差,用倒挤)车间管理部门应负担的机修费= 12000×1.2471=14965元厂部应负担的机修费=16212.2-14965 =1247.2元(避免误差,用倒挤)对外分配分录: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 2097——基本生产成本——乙 2796制造费用 1747.5管理费用 1047.5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7688借:制造费用 14965管理费用 1247.2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16212.2

274 评论(14)

笑寒天下

直接分配是将辅助生产费用减除了其他的辅助部门的费用再对外分配,也就是说进行分配的数额比实际上的数额要小。交互分配则不需要减除直接用各种辅助部门产生的费用对外分配,这时候辅助部门也要参与分配计算。拓展资料:直接分配法是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一 种。对辅助生产费用不进行交互分配而直接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各受益对象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再根据辅助生产车间以外各单位的耗用量便可编出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据以编制会计分录并登记有关帐户。在辅助生产费用的各种分配方法中,直接分配法最为简便,但其误差也最大,故只适用于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不多的企业。采用直接分配法,由于各辅助生产费用只是进行对外分配,只分配一次,计算简便。当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差异较大时,分配结果往往与实际不符。交互分配法(reciprocal allocation approach)(美)指的是, 以复杂权益法为基础处理企业集团内部相互持股业务,将持股子公司在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的股票投资与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的股东权益各账户的相应部分加以抵消的一种方法。此法下,子公司所持有的母公司股份被视为推定赎回,与子公司所持有的这部分母公司股份相对应的所有者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不再出现。由于子公司持有母公司的股份,净利润相互交叉,两家公司按复杂权益法要求而计算的净利润并不能直接得到,需要使用数学数字方法确定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净利润,即建立联立方程式求解,故称交互分配法。由于子公司购入母公司的股份属于推定赎回,母公司支付给子公司的股利实质上也不是股利,按复杂权益法的要求,应当在母公司账上抵消,并增加长期股权投资。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工作底稿上的两笔特殊抵消分录为:(1)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账上),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账上),以反映子公司对母公司的投资实质上是企业集团推定赎回股票这一事实。(2)借记母公司的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子公司的投资收益,贷记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的已分配股利。

232 评论(14)

天吃星星蒂小娜

初级会计实务》

1.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1)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2)移动加权平均法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2.材料成本差异

(1)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2)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3)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4)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3.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商品的核算

(1)毛利率法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2)售价金额核算法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4.固定资产折旧历年试题

(1)年限平均法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原价×(1-预计净残值/原价)÷预计使用年限

=原价×年折旧率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不考虑残值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

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折旧率

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账面原值-累计折旧

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考虑预计净残值)。

(4)年数总和法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折旧率

5.可供分配的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年初未弥补亏损)+其他转入

6.某一时段履约义务收入和成本的计算

(1)本期确认的收入=交易价格总额×截至本期履约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

(2)本期确认的成本=预计总成本×截至本期履约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成本

7.利润的构成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净敞口套期收益(-净敞口套期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他收益+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8.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1)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2)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3)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

9.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2)约当产量比例法: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产量×单位成本

在产品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单位成本或(总成本-完工产品成本)

(3)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单位定额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产成品产量

(4)定额比例法:

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完工产品定额+月末在产品定额)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成本=分配率×完工产品定额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成本=分配率×月末在产品定额

10.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直接分配法:

分配率=待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对外提供的劳务总量

各部门应分配的费用=分配率×该部门耗用的劳务量

(2)交互分配法:

对内分配率=辅助生产费用总额÷劳务总量

对外分配率=(交互分配前的成本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成本费用)÷对外提供的劳务总量

17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