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yu88yuyu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上假设企业法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会计关注的中心是企业而不是业主、合伙人。会计主体假设产生的原因在于恰当地维护业主投入到企业的资本的需要。 2、持续经营假设。即假定每一个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为会面临破产和清算,因而它所拥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同样的过程中被偿还。若企业不能持续经营,就需要放弃这一假设,在清算假设下形成破产或重组的会计程序。 3、会计分期假设。这一假设规定了会计对象的时间界限,将企业连续不断不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较短时期,以及提供会计信息,是正确计算收、费用和损益的前提。 4、货币计量假设。这一假设规定了会计的计量手段,指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可以通过货币反映。它暗示含了两层意思,即币种的唯一性和币值的不变性。 5、权责发生制假设。将权责发生制放到假设的层次突出了权责发生制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地位。以权利或责任是否发生为依据来判定、安排经济业务是否进入会计信息系统以及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后的位置,它高于其他的会计确认原则。十三条会计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 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会计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没有强调合法性 ②、可比性原则:(掌握) 要求会计核算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企业之间指标口径一致,横向之间相互可比 ③、一贯性原则:(掌握) 要求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变更条件:A、法律、法规要求;B、更恰当反映 ④、相关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⑤、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⑥、明晰性原则:是要求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应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2、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①、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作为本期收入或费用;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当的期收入或费用。 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或费用的依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非经营业务) ②、配比原则:同一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在同一会计期间确认 权责发生制原则与配比有关,它是为配比准备条件的,以便配比结果正确。 ③、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一律不得自行调整资产帐面余额。 ******资产发生减值的,可按规定提取相应的减值准备 ④、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掌握) 凡只使本年度受益的,作为收益性支出;使几个年度受益的,作为资本性支出 3、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①、谨慎原则:(掌握) 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可提八项准备,但不得设置密秘准备! ②、重要性原则:(掌握) 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区别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可适当简化处理 ③、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掌握) 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不能仅根据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售后回购、关联方关系的判断等。
往昔岁月
通俗点来说谨慎性原则关于确认负债,我举个小例子: 一个公司在生产某种产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气对环境产生了破坏,政府调查之后对公司提出了起诉,在当年资产负债表日以前这个case一直没有settle,但是如果一旦政府起诉公司成功,公司就要支付罚金,我们假设这笔罚金是100万,而公司败诉的概率是80%,那么我们就要确认这笔负债(应付账款——罚金)100万,因为80%这个概率达到了”很有可能发生“这个界定。而如果公司败诉的概率是5%,那属于”可能性极小“,这笔潜在的负债不仅不用记进资产负债表,连附注内都不用说明,相当于没有。 具体的三种”很有可能“;”很有可能与可能极小之间“;”可能极小“的概率界定以及罚金金额算法我记不清了,但基本思路是这样。
abc123459876
在收入方面: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应按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如果完工程度不能可靠计量,按实际消耗成本确认收入,当发生成本高于可能收回效益,按实际能收回收益确认收入。
在资产方面: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方面应用很多,首先,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而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应选择合同期限、法律期限、经营期限,10年中最短者;其次,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存在较大的无形损耗,所以采取加速折旧法。
谨慎性原则运用
谨慎性原则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提供反映经营风险的信息,这样有利于保护投资人的权利,也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但谨慎性原则若使用不当也可能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使会计信息失真。因此,有必要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进行严格规定,以扬长避短,发挥其最大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会计谨慎性原则
白色七巧板
一、对会计假设的理解:
会计假设即会计基本假设,是指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和某些不确定的因素,根据客观的、正常的情况或趋势所做的合乎情理的判断。
会计假设是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应当明确的前提条件,是建立会计原则的基础,也是进行会计实务的必要条件,所以又叫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基本前提。
会计假设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它们本身是会计人员在有限的事实和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假设也需要不断的修正。
二、会计原则是会计工作的指导性规范。对财务会计基本规律的概括与总结。主要包括:
1、客观性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3、相关性原则。
亦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4、明晰性原则。
亦称可理解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扩展资料:
会计假设产生的影响:
1、会计假设的设立是为了引申出相应的会计原则,如:持续经营假设可说是最会计假设的调整重要的假设,它是资产计价的最重要的基础,衍生了历史成本、折旧、资本保持等会计原则。
2、会计假设使会计的重心转向了未来,资产计价应依据公司的长期收益能力,除非资产价值的变化对持续经营价值产生影响。否则就没有必要对资产进行再估价。
3、由于股份公司必须保持资本完整,才能确保经营的连续性,而为了保全资本,企业只能从累计利润支付股利,又导致了精确区分资产和费用的必要。会计分期假设首先为持续经营提供了技术的可行性,其次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以计算定期收益,使成本与收配比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假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原则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