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我能
会计惯例国际差异的比较分析:2000年12月,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发布了一份关于 2000年度的世界公认会计准则研究报告(GAAP2000)(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对53个国家和地区的公认会计准则(包括有关会计的法律、准则、制度、规定、惯例等,以下简称本国准则)与62个有关国际会计准则主要问题的调查比较,揭示了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以下简称国家)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IAS)的最新差异情况。一、不同国家对国际会计准则的认同程度1、差异最小和最大的国家根据报告提供的资料分析,本国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最接近的国家是塞浦路斯。在塞浦路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以《公司法》和《塞浦路斯证券交易规则》(Cyprus Stock Exchange Regulations)为依据的。但这两者都未制订详细的本国会计准则,而是都要求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应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对于非上市公司,该国的《公司法》并未做要求,塞浦路斯注册会计师协会,建议也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因此,可以说塞浦路斯会计已实现国际化。本国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联邦。俄罗斯与国际会计准则的重大差异既有现实的原因,又有历史的原因。历史上俄罗斯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为了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俄罗斯制订了一套详细的会计制度,这些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俄罗斯实行私有化后,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结合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对传统的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但仍保留了许多过去的特点,因此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较大。2、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程度逐步缩小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程度正在缩小。在53个国家(地区)中排第22位,居于中等程度。3、经济是否发达对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影响不大经济是否发达对本国会计的发展水平影响很大,但对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却影响不大。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可能差异较大,也可能差异较小。例如,同是经济发达国家的英国和德国,其会计准则的差异程度分别排名第12位和第49位;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塞浦路斯和阿根廷,其会计准则的差异程度分别排名第1位和第51位。4、国家的大小对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影响不大大国往往有能力自己制订本国的会计准则,而小国往往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但是否独立制订本国的会计准则并非是导致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大国在制订自己的会计准则时,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借鉴可能多也可能少,因此,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可能小也可能大。例如,加拿大和俄罗斯都是独自制订本国会计准则的国家,但两者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程度却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排名第16位,而后者排名第53位。小国不独立制订自己的会计准则,其会计实务可能直接遵照国际会计准则办理,也可能与国际会计准则格格不入。例如,同是国土面积较小的塞浦路斯和冰岛,其会计准则的差异程度分别排名第1位和第28位。5、语言是否相同对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影响不大例如,同是英语国家的南非和印度,其会计准则的差异程度分别排名第2位和第35位。而语言不同的国家其会计准则却可能与国际会计准则很相似。二、不同国际会计准则的认同程度1、发布生效日期越早,认同程度一般越高;反之,认同度越低。若仅就报告(GAAP2000)提供的资料分析,认同度最高的国际会计准则是《IAS23——借款费用》;认同程度最低的是《IAS22——企业合并》。前者的生效日期是1995年1月1日;后者的生效日期是1999年7月1日。2、准则规范的内容越少,认同程度一般越高;反之,认同度越低。认同程度最高的《IAS23——借款费用》,其规范的内容只有31段,内容少于31段的国际会计准则只有4个,它们分别是:《IAS10——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共23段;《IAS24——对关联者的披露》,共26段;《IAS15——反映价格变动影响的信息》,共27段;《IAS28——对联营企业投资的会计》,共29段。认同度排在最后的《IAS22——企业合并》其规范内容多达103段。主要国家(地区)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程度表差异数排序 国家或地区 差异数1 塞浦路斯 32 南非 43 秘鲁 74 泰国 95 墨西哥 116 以色列 137 巴基斯坦 138 朝鲜半岛共和国 149 挪威 1410 爱沙尼亚 1511 爱尔兰 1512 英国 1513 丹麦 1714 印度尼西亚 1815 澳大利亚 1916 加拿大 1917 马来西亚 1918 新西兰 1919 沙特阿拉伯 1920 新加坡 1921 瑞典 1922 中国 2023 荷兰 2024 委内瑞拉 2125 埃及 2226 菲律宾 2227 美国 2228 冰岛 2329 伊朗 2330 摩洛哥 2331 中国台湾 2332 巴西 2433 日本 2534 土耳其 2535 印度 2636 葡萄牙 2737 意大利 2838 卢森堡 2839 中国香港 2940 瑞士 2941 捷克共和国 3042 芬兰 3043 智利 3144 法国 3145 西班牙 3146 希腊 3247 比利时 3348 奥地利 3440 德国 3450 波兰 3451 阿根廷 3552 匈牙利 3553 俄罗斯联邦 423、涉及税法的准则,认同度一般较低。例如,在调查涉及的29项国际会计准则中,《IAS12——所得税》的认同度排名靠后,为第21位。4、涉及职工福利的准则,认同度一般较低。例如,在调查涉及的29项国际会计准则中,《IAS19——雇员福利》的认同度排名为倒数第3位。5、长期得不到认同的准则。 1988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就各国适用国际会计准则的情况,向务会员国发出调查表进行调查,收到了40个国家的答复。结果表明,与各国国内准则差异较多的国际会计准则有6个,它们分别是:《IAS14——分部报告》,《IAS15——反映价格变动影响的信息》,《IAS17——租赁》,《IAS24——对关联者的披露》,《IAS12——所得税》,《IAS22——企业合并》。12年来,这6项准则中只有《IAS15——反映价格变动影响的信息》的认同度有了提高,其它5项准则尽管都进行了修订,但仍难以被国际社会所接受。
轻松小绿植
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变迁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企业是单一所有制形式,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采用的是统收统支体制下的资金平衡会计模式。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没有太多的变化,也没有改变会计报告的体系和会计制度的框架,会计理念更没有什么突破和变化,不存在会计准则制度的原则性变迁问题,因此,本文论述的会计准则制度变迁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方面的变化。不同学者对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会计准则制度变迁过程的划分有不同的观点,有“三阶段说”、“四阶段说”,即使同是分为三阶段或者四阶段,其起止时点划分也不尽相同。本文认为,无论划分几个阶段,关键是不同阶段除了准则制度有显著变化外,还要有明确的起止标志以利于区分。因此,可把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变迁历程分为国际会计惯例引入学习、国际会计准则学习借鉴、会计制度统一完善、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四个阶段。(一)国际会计惯例引入学习阶段(1979—1992年)这一阶段的起点标志是1979年颁布的《关于中外合资工业企业财务会计问题的若干规定》,终点标志是1992年11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13项行业会计制度和10项行业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1979年颁布的《关于中外合资工业企业财务会计问题的若干规定》和1985年的《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第一次参照国际惯例设计了会计制度,其规定的会计核算一般要求、会计核算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等内容均学习、借鉴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通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二)国际会计准则学习借鉴阶段(1993—2000年)这一阶段的起点标志是1993年7月1日正式实施1992年颁布的“两则”、“两制”,终点标志是财政部于2000年12月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要求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学习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开始采用会计准则,并结合国情,采取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办法实施“两则”、“两制”。针对“琼民源”等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案,我国于1997年发布了第一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从1998年起开始实施),到2001年底我国已颁布了16项具体准则,标志着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逐步建立。(三)会计制度统一完善阶段(2001—2006年)这一阶段的起点标志是自2001年1月1日起《企业会计制度》的正式施行(暂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并鼓励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执行),终点标志是2006年2月财政部正式发布39项新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企业会计制度》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实现了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企业的会计制度的统一。2001年颁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颁布《小企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会计制度体系。(四)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阶段(2007年以后)这一阶段的起点标志是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39项新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一阶段以会计准则全面取代会计制度(除少数准则保持中国特色外),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全面趋同,进一步缩小了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是中国会计国际化趋同的显著标志。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