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yoyoyoyo224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在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从编制会计凭证到登记账簿,都要运用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法是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资产和负债的至少两个项目发生增减变动,而且增减的金额相等。因此,在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时,应当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关的至少两个账户中进行登记。这种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进行登记的方法,叫做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比较单式记账法有两个明显的特色:一是对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都要按规定的会计科目,至少在两个账户上相互联系地进行试算平衡。复式记账法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在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从编制会计凭证到登记账簿,都要运用复式记账。
基本原理
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按照会计等式,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会引起资产与权益之间至少两个项目发生增减变动,而且增减变动的金额相等。因此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可以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相关账户中作等额双重记录。这种记账如实反映了经济事物的客观联系,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
作用
1、复式记账比单式记账更完整地反映了经济业务的全貌。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全面了解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复式记账能够把所有的经济业务相互联系地、全面地记入有关账户中,从而使账户能够全面地、系统地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能够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2、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准确性。复式记账是对每一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来龙与去脉两个方面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在两个方面的账户之间形成了一种数字上的对应平衡关系,如果记账发生错误,这种平衡将被打破,因此可以通过试算平衡的方法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3、复式记账法较好地体现了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能够全面地、系统地反映资金增减变动的来龙去脉及经营成果。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复式记账法是什么?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尾天使
会计复式记账的基础知识
会计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全面、连续、系统、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的一项管理工作。下面我准备了关于会计复式记账的基础知识,欢迎大家参考!
一、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以会计等式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交易或事项,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会计科目中进行记录,系统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复式记账方法是借贷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即将发生的经济交易与事项所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会计科目中进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记录。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用“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将会计科目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
(三)借贷记账法的会计科目结构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经济业务最终应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到账簿中,账簿有其固定的格式,比如总分类账的格式一般如下图所示:
1.资产类会计科目的结构资产类科目的结构为:科目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资产类科目期末如有余额,一般应该在借方。
资产类会计科目的内部关系如下:资产类会计科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特殊资产类科目:贷增借减,如:累计折旧、存货跌价准备、累计摊销等。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会计等式,决定了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结构与资产类科目的结构正好相反,其贷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同样,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余额,一般应为贷方余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内部关系如下: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3.成本类会计科目的结构成本类会计科目的结构与资产类会计科目的结构一致,其内部关系也相同。即成本类会计科目的借方登记成本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成本的减少额,期末若有余额,应在借方。
4.损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损益收入类科目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损益费用类科目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
年末损益类科目期末应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期末没有余额。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五)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交易或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在我国,会计分录习惯通过编制记账凭证进行反映。
会计分录分类:根据会计科目对应关系的不同情况,会计分录可以划分为简单分录与复合分录两种类型。简单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指由至少三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
复合分录中三种对应关系可称为:“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贷”的对应关系。
(六)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1.试算平衡的含义试算平衡是以会计恒等式和借贷记账规则为理论基础,根据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对所有会计科目记录的汇总和计算,来检查各类会计科目的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平衡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数=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数;
(2)全部会计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全部会计科目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3)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
2.试算平衡的分类试算平衡分为发生额试算平衡法与余额试算平衡法。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会计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法。根据余额时间的不同,余额试算平衡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和期末余额平衡两类。
公式分别为: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实务中,余额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来完成的。
三、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平行登记
(一)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总分类科目与其所属明细分类科目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联系:(1)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相同;(2)登记账簿的原始依据相同。
区别:(1)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详细程度不同;(2)作用不同:总分类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科目对总分类科目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二)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平行登记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事项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科目,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科目所属明细分类科目的方法。
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平行登记要求做到:
1.依据相同。
2.方向相同。
3.期间相同。
4.金额相等。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