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66

紫霞大官人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每个会计期末企业应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0密星猛龙0

已采纳

长期股权投资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核算方法,其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不相同。

一、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借: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 (实际收到的金额)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 (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 (差额)

二、权益法下的会计处理:

1、购入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2、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应由本企业享有的部分

借:应收股息

贷:投资收益

3、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息

4、股权持有期间,企业应于每个会计期末,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如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企业应按应事有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5、实际分得现金股利或利润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息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两种:

一是成本法;二是权益法。

(1) 成本法核算的范围

①企业能够对被投资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②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权益法核算的范围

①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其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②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占股权的20%-50%)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其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投资单位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当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不作账务处理。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不管净利润是在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前还是接受投资后实现的。

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采用权益法时,投资单位取得投资时应该将成本(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所享份额(按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的份额)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账面价值(即以取得的成本作为初始账面价值);

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则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账面价值(即以所享份额的公允价值作为它的初始价值,将二者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投资企业应在取得股权投资后,按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份额(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利润除外),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益。

投资企业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投资的账面价值。

企业应当定期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逐项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

每个会计期末企业应

266 评论(14)

飞天之梦想

权益法转成本法例子A公司于2005年3月以12000W取得B公司30%的股权,因能够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对所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核算,于2005年确认对B公司的投资收益450W,2006年4月A公司又斥资15000W取得B公司另外30%股权。于是A公司对B公司此时形成实际控制,形成企业合并,这个时候A对B公司应按照成本法核算。假定A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在购买日,A公司应进入以下账务处理:借:盈余公积 4500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05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 4500000借:长期股权投资 150000000贷:银行存款 150000000因此购买日A对B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12450-450)+15000=27000W其中12450-450就是权益法变成本法把投资收益去掉而计算的 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228 评论(15)

apple樱子

个别报表1 处置70%股权借:银行存款 700贷:长期股权投资 560 投资收益 1402 用剩余股权将之间交易调整为权益法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5-其他资本公积 6贷:盈余公积 1.5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5其他综合收益 6合并报表 1 将剩余股权改为公允价值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3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61 投资收益 392 对处置损益进行期间调整借:投资收益 49 贷:盈余公积 3.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1.5 其他综合收益 143 将其他综合收益结转借:其他综合收益 20贷:投资收益 20

234 评论(14)

幽深的猫巷

长期股权投资分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核算,会计核算如下:

成本法下的会计处理是:

购入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股权持有期间内,企业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投资收益

权益法下的会计处理:

购入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应由本企业享有的部分。

借:应收股息

贷:投资收益

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息

股权持有期间,企业应于每个会计期末,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如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企业应按应事有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实际分得现金股利或利润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息

扩展资料

核算口诀

1、股利核算口诀:

(1)当年分以前,成本来冲减。

(2)当年分当年,利益算一算。

(3)以后年度分,两者比较看。

(4)股利减净利,差额细判断。

2、“当年分以前,直接冲成本”:比如96年1月1日进行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96年5月2日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95年度股利,于是投资企业就要全部冲减投资成本。

3、“当年分当年,利益算一算”:如果假设例题中96年5月2日分派的股利,还包括本年度的,那么就计算一下属于投资前的部分和属于投资后的部分,前者冲减投资成本,后者计入投资收益。当然了,这种情况下,出题者一般都会假定各月的利润平均分配。

4、“以后年度分,两者比较看”:97年以后不是还要宣告分派股利吗,这时我们就可以比较两个值:其一,就是投资企业按比例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累积股利(截止本年末);其二,就是投资企业按照比例享有的被投资企业的累积净利。然后判断:

(1)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将以前已冲减的投资成本转回。

(2)PS:二00九年六月十一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公告出台以后,就不需要考虑收到以前年度利润作为投资成本收回而冲减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了。

(3)前者>后者,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的差额冲减投资成本。将投资企业当年应收取股利计入应收股利,将应收股利和冲减成本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4)前者<后者,则不用冲减成本,若以前已冲减成本,就将其全部转回,注意并不是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的差额恢复,不管这个差额是否大于、小于以前已冲减成本数额。

(5)整个过程都是借助于在累积股利和累积净利之间求差,以判断是否存在“过头分配”,从而确定是需要冲减投资成本,还是恢复投资成本。如果不能确定投资成本的变化,也就无法确定投资收益的大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

315 评论(15)

winnie1103

这句话是正确的。企业应设置“本年利润”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会计期末,企业应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的贷方,即收益类结转至贷方。将“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即费用类结转借方。结转后“本年利润”贷方余额,表示当年实现净利润,借方余额,表示净亏损。

338 评论(13)

蝎子豆丁

在合并日,根据合并后应享有被合并方净资产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94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