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44

zdx82627811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初级会计销售收入多少免税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今天天很蓝

已采纳

1、只有国债利息收入才免税,12万不能调减。2、利息收入是冲减财务费用的

初级会计销售收入多少免税

353 评论(12)

魔神坛老佛爷

12万不能调减,只有国债利息收入才免税,并且减掉25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的是会计利润你当时做凭证的时候利息收入是冲减财务费用的

110 评论(13)

艰难之旅

月销售额15万以下的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增值税的计算其实很简单,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一般不开专用发票,没有进项和销项的抵扣,就是开普通发票,开出去多少就算多少,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进项销项相抵之后的数额为增值额,按照这个东西来纳税。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他一般都是开普通发票比较多,根据各地的规定有所不同,不过大部分地区来说,小规模纳税人本身只能开自己的普通发票,他自己是不能开专用发票的,如果非要开的话要到税务局代开专用发票,所以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计算方法就比较简单,它一般就是小规模纳税人这个月开出去多少票算多少,这个东西是没有办法做冲减的,因为小规模它不是专用发票,没有进项销项的抵扣啊。

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就是存在一个进项票销项票的抵扣问题,比如说我买了一个手机运作公司福利,我买的时候是4000块钱,但是因为特殊的原因员工业绩没达标,我不给员工了,我卖出去吧,我卖了5000块钱,我有一个4000块的进项票,是我从手机店那儿取到的,我卖出了这个手机,我开出了一个5000块的销项票,中间的差额,这1000块是我这个环节的增值额,我纳税的话只拿这1000块钱不拿5000块钱。

但是一般纳税人存在一个问题,有销项没进项怎么办?出现负库存的情况还是上面这个例子,我去手机店买手机4000块钱,但是手机店主跟我说,你要是不开发票的话,我给你便宜500块钱,3500块钱一台就给你,我觉得挺合适的,我拿了,然后到了我工资之后,我把这个手机卖出去了,我这边开了一个小项票,但是到时候报账出问题了呀,因为我只有销项票没有进项票,这不是说纳税额度的问题,税务局那边一查账过不去啊,你这东西哪来的库存解释不清楚,把它放在待估项目里面,后面再想办法把这个票补上。

其实小规模纳税人如果开票要超过15万了也有方法,这个方法基本分为两种,一种就是风险预警,这个月已经开到13万 14万了,如果企业这个会计再稍微懂一点,就应该提前告诉法人或者告诉经营者开票快到额度了,能不开的就下个月再开吧,要不然得缴税了,另外一种就是作废发票,比如我现在开到16万了,过了15万我要缴税了,只要这个票还没有真正打出来,我可以把它作废,作废一张15,000的票,那么就到145,000,这就没有超额度。

204 评论(11)

冷月无痕MNG

一、直接回答看合并计算得到的销售额,包括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在内的所有应税销售行为的销售额,是否达到月销售额15万元免税标准。如果在15万元以下,则可以享受免税优惠。如果合并计算的月销售额超过15万元,但扣除本期发生的销售不动产的销售额后未超过15万元的,其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取得的销售额,可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政策。二、分析适用增值税差额征税政策的小规模纳税人,以差额后的销售额确定是否可以享受本公告规定的免征增值税政策。按照现行规定应当预缴增值税税款的小规模纳税人,凡在预缴地实现的月销售额未超过15万元的,当期无需预缴税款。其他个人采取一次性收取租金形式出租不动产取得的租金收入,可在对应的租赁期内平均分摊,分摊后的月租金收入未超过15万元的,免征增值税。三、纳税注意事项1、按固定期限纳税的小规模纳税人可以选择以1个月或1个季度为纳税期限,一经选择,一个会计年度内是不能变更的;2、销售额符合免税标准的小规模纳税人,如对外销售开具专票,需要针对专票部分缴纳增值税;3、销售额超过免税标准的,是需要按照全额计征增值税的。四、总结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支持复工复产优惠政策及延续执行的有关公告,对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体,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减按1%预征率预缴增值税。

283 评论(13)

幻影墨斗鱼

我认为增值税就是按3%计算,然后你乘以3%就可以了,你我觉得国家动作是非常安全的,而且会让我们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194 评论(9)

南瓜囡囡

营业额15万元以下不用交税。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税务总局对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条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114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