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小猴妖
会计里的折旧额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形成固定资产的价值转移。固定资产在以后的年限里将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既然有利益流入,那么肯定应该有利益流出,此时固定资产的折旧也就相当于流出的利益。
lee是个小吃货
1、设备原值=100 000元。(购进设备的增值税可以抵扣,不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2、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公式:每年应提折旧额=计提折旧总额(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其中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可使用年限总和,分母计算公式=n*(n+1)/2。计提折旧总额=100 000*(1-4%)=96 000,折旧率分母=5*(5+1)/2=15。3、计算过程(1)第一年应提折旧额=96 000*(5/15)=32 000。设备于2001年9月份购入,从10月份开始计提折旧,2001年共计提3个月,故2001年应提折旧额=32 000/12*3=8 000元。(2)第二年应提折旧额=96 000*(4/15)=25 600。2002年应提折旧额=第一年的9个月加上第二年的3个月=32 000/12*9+25 600/12*3=24 000+6 400=30 400元。(3)(4)第三年折旧率为3/15,第四年折旧率为2/15。以此类推计算2003年和2004年的折旧额。
出走的熊猫
一、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原价×(1-预计净残值/原价)÷预计使用年限=原价×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二、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下每年的折旧额会随资产的工作量而不断变化。一般资产在不同年度工作量差别较大的,适于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比如汽车等应按照工作量法计提折旧。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实际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特点:不是每一个会计期间的折旧额都是相等的。 三、双倍余额递减,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用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不考虑净残值)×2/预计使用年限, 四、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折旧年限积数法或级数递减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