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知后觉付
出口退税涉税帐务处理1.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销售额FOB*征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应退税额: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应退税额)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应退税额)3.免抵税额: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免抵额)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额)4.收到退税款借:银行存款货: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典型例题:例1: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该企业2005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假设上期留抵税款5万元,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 15%,假设不设计信息问题。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1)外购原辅材料、备件、能耗等,分录为:借:原材料等科目 5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00货:银行存款 5850000(2)产品外销时,分录为:借:应收外汇账款 24000000货:主营业务收入 24000000(3)内销产品,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3510000货: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000(4)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征税率-退税率)=2400 ×(17%-15%)=48(万元)借:产品销售成本 480000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80000(5)计算应纳税额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51-(85+5-48)=9(万元)结转后,月末“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账户贷方余额为90000元。(6)实际缴纳时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90000货:银行存款 90000(7)计算应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3600000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600000例2:引用例1的资料,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140万元,其他资料不变,则(1)-(6)分录同上。其余账务处理如下:(8)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00×17%-[140+5-2400×(17%-15%)]=51-97=-46(万元)由于应纳税额小于零,说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46万元。(9)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60万元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60-46=314(万元)借:应收出口退税 46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3140000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600000(10)收到退税款时,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460000货:应收出口退税 460000
淡淡默默淡淡
出口退税会计分录: 1、结转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结转当期免抵税额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结转当期应退税额借:应收补贴款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出口货物退(免,Export Rebates)税,简称出口退税,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退税主要是通过退还出口货物的国内已纳税款来平衡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的创汇。条件:(1)必须是增值税、消费税征收范围内的货物。增值税、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包括除直接向农业生产者收购的免税农产品以外的所有增值税应税货物,以及烟、酒、化妆品等11类列举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之所以必须具备这一条件,是因为出口货物退(免)税只能对已经征收过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退还或免征其已纳税额和应纳税额。未征收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包括国家规定免税的货物)不能退税,以充分体现"未征不退"的原则。出口退税流程图(2)必须是报关离境出口的货物。所谓出口,即输出关口,它包括自营出口和委托代理出口两种形式。区别货物是否报关离境出口,是确定货物是否属于退(免)税范围的主要标准之一。凡在国内销售、不报关离境的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不论出口企业是以外汇还是以人民币结算,也不论出口企业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视为出口货物予以退税。对在境内销售收取外汇的货物,如宾馆、饭店等收取外汇的货物等等,因其不符合离境出口条件,均不能给予退(免)税。(3)必须是在财务上作出口销售处理的货物。出口货物只有在财务上作出口销售处理后,才能办理退(免)税。也就是说,出口退(免)税的规定只适用于贸易性的出口货物,而对非贸易性的出口货物,如捐赠的礼品、在国内个人购买并自带出境的货物(另有规定者除外)、样品、展品、邮寄品等等,因其一般在财务上不作销售处理,故按照现行规定不能退(免)税。(4)必须是已收汇并经核销的货物。按照现行规定,出口企业申请办理退(免)税的出口货物,必须是已收外汇并经外汇管理部门核销的货物。国家规定外贸企业出口的货物必须要同时具备以上4个条件。生产企业(包括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下同)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时必须增加一个条件,即申请退(免)税的货物必须是生产企业的自产货物或视同自产货物才能办理退(免)税。
摆脱拖延症
1、如果当期有出口退税时 借:应收补贴款—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增值税(出口退税) 收到出口退税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补贴款—增值税 2、举例:列当企业进项税额有留底的时候才出现出口退税。假如你企业当月是缴纳增值税的,那么就不可能有退税。在企业申报出口退免税时,它出现在申报表上的是免抵金额为多少,以下给一份生产企业增值税纳税情况汇总表、有两个月份的给你参考去理解: 所属期: 2003年08月海关代码:企业名称: 纳税人登记号:金额单位:元(列至角分)栏次项目本期发生额备注1内销货物销售额575,166.892简易征税货物销售额0.003免税货物销售额624,303.344出口货物免税销售额624,303.345销项税额合计97,778.286进项税额发生额160,813.277进项税额转出24,972.138其中:免抵退不予抵扣税额24,972.139 ,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0.0010进项税额合计135,841.1411上期留抵税额91,068.8812查补税额抵减上期留抵税额0.0013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84,020.5714应纳税额-45,111.17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汇总表所属期:2003年13月批次:02企业代码:企业名称:金额单位:元(美元) 项目指标 声明:项目指标出口销售额(人民币)280,308.01出口销售额(美元)33,867.94出口销售额乘征退税率之差11,212.32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0.00不予抵扣税额11,212.32出口销售额乘退税率36,440.04免抵退税抵减额0.00内销货物销售额623,425.06内销货物销项税额105,982.26进项税额100211。39上期结转抵扣税额48,715.47上期批准应退税额40,232.28应纳税额8500。0免抵退税额36,440.04本月应退税额0。00免抵税额36440。04结转下期抵扣税额0.00供你参考
金花2015
(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 (2)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应退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在实际结算时与原预估入帐金额有差额的,可以在结算月份进行调整。 对于企业已经申报的数据发现错误的,不能够直接调整原申报数据,而应在以后月份通过红蓝字调整法进行调整。 对于出口退税申报与增值税纳税申报不一致,产生差额的,须在下期进行帐务调整,相应的应同时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由于以上原因需进行帐务调整的,其会计处理为: (一)对本年度出口销售收入的调整 (1)对于前期多报或少报出口,或用错汇率,导致出口销售收入错误的,在本期发现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2)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与原预估入帐金额有差额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蓝字或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蓝字或红字) 当上期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第2c栏"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不等于0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注意事项: ① 出现上述情况进行帐务调整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为在出口明细表中录入一条调整记录(正数或负数)。 ② 对于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调整过的销售收入,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该调整数据,所以在帐务处理上可以不对该笔销售收入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调整"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 (二)对本年度出口货物征税税率、退税率的调整 对于前期高报或低报征税税率、退税率,在本期发现的,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通过红蓝字调整法进行调整,根据申报系统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免抵税额"等在月末一次性入账,无须对调整数据进行单独的会计处理。 (三)对上年度出口销售收入的调整 (1)对于上年多报或少报出口,或用错汇率,导致出口销售收入错误的,在本期发现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退税率: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2)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与原预估入帐(上年度)金额有差额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蓝字或红字)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蓝字或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退税率: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3)当上年度12月份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第2c栏"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不等于0时,须在本年度1月份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注意事项: ① 出现上述情况时,只进行帐务调整,不对"出口退税申报系统"进行数据调整。 ② 注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③ 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 (四)对上年度出口货物征税税率、退税率的调整 对于上年度出口货物高报或低报征税税率、退税率,在本期发现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乘以征退税率之差的调整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蓝字或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蓝字或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乘以退税率的调整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蓝字或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蓝字或红字) 注意事项: ① 出现上述情况时,只进行帐务调整,不对"出口退税申报系统"进行数据调整。 ② 注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③ 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 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生产型出口企业在货物报关出口后,发生退关退运的,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
贪嘴森淼
销售收入: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或预收账款--XXX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销售贷:库存商品--XXX不可退税部分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销售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出口退税:借: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或应收出口退税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网页链接
老猫啊老猫
出口退税的会计分录如下:
1.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销售额FOB*征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应退税额: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应退税额)
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应退税额)
3.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免抵额)
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额)
4.收到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货: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扩展资料:
出口退税是指国家运用税收杠杆奖励出口的一种措施。一般分为两种: 一是退还进口税,即出口产品企业用进口原料或半成品,加工制成产品出口时,退还其已纳的进口税;一是退还已纳的国内税款,即企业在商品报关出口时,退还其生产该商品已纳的国内税金。出口退税,有利于增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世界各国所采用。
出口退税的一般程序:
1、有关证件的送验及登记表的领取
企业在取得有关部门批准其经营出口产品业务的文件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工商登记证明后,应于30日内办理出口企业退税登记
2、退税登记的申报和受理
企业领到"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表"后,即按登记表及有关要求填写,加盖企业公章和有关人员印章后,连同出口产品经营权批准文件、工商登记证明等证明资料一起报送税务机关,税务机关经审核无误后,即受理登记。
3、填发出口退税登记证
税务机关接到企业的正式申请,经审核无误并按规定的程序批准后,核发给企业"出口退税登记";
4、出口退税登记的变更或注销
当企业经营状况发生变化或某些退税政策发生变动时,应根据实际需要变更或注销退税登记。
参考资料:出口退税-百度百科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