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7

阿甘终结者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汇兑业务会计理解和看法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种菜的阿布

已采纳

当企业有外币业务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由于汇率不断变动,当换算成本位币,比如RMB时,就导致转换成的RMB币或多或少,如果换到的RMB多,则为汇兑收益。否则为汇兑损失。

汇兑业务会计理解和看法

111 评论(9)

天津的明

简单地说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比如你的美元账户月初余额为100,月初汇率为6.7折算成人民币为6700,那么你的月末美元账户余额仍然是100,月末汇率是6.8折算成人民币为6800,相差100元,这100元则为汇兑收益。否则为汇兑损失。

135 评论(12)

川猫之介

汇兑损益产生的原因及会计处理原则: 交易汇兑损益: 在发生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业务时,因收回或偿付债权、债务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交易外币汇兑损益”。 兑换汇兑损益: 在发生外币与记账本位币,或一种外币与另一种外币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兑换外币汇兑损益”。 调整外币汇兑损益: 在现行汇率制下,会计期末将所有外币性债权、债务和外币性货币资金账户,按期末社会公认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调整外币汇兑损益”。 外币折算汇兑损益: 会计期末为了合并会计报表或为了重新修正会计记录和重编会计报表,而把外币计量单位的金额转化为记账本位币计量单位的金额,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换算外币汇兑损益”。 当发生外币业务时,应以记账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登账,并对外币账户的金额进行双重登记。如果是收到外币资本投入,应当按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进行折算,不得采用合同约定汇率和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按此标准核算不会出现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期末应采用期末现行汇率对所有外币账户(外币货币性项目)进行调账,并对汇兑损益进行认定。

149 评论(8)

灯神的精灵

对外币交易业务的会计处理,涉及到外币的账务处理和外币项目的报告,而处理的方法则取决于对外币交易业务的不同理解和所持观点。对此,国际上存在着两种观点,即单项交易观点和两项交易观点。 1.单项交易观。单项交易观又称一笔交易观,它是将某项交易的发生和随后的账款结算视为一项交易的两个阶段,该交易只有在清偿有关应收、应付外币账款后才算完成,在此过程中,由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折合为记账本位币的差额应调整该项交易的成本或收入,而不应另作当期汇兑损益处理。 2.两项交易观。两项交易观又称两笔交易观,它是将某项交易的发生和随后的结算视为两项独立的交易处理,该交易在结算时由于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折合成记账本位币的差额,不应调整原来的成本或收入。在这种观点下,对于已实现的汇兑损益单独设置“汇兑损益”账户进行核算(我国会计实务中,可以不单独设置“汇兑损益”账户,而通过“财务费用”账户核算),计入当期损益,但对于未实现的汇兑损益又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当期确认法,另一种是递延法。 当期确认法是指将未实现的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递延法是指将未实现的汇兑损益反映在“递延汇兑损益”账户,递延到以后各期,待外币账款结算时,再将递延的汇兑损益转入当期。

133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