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60

库尔尼郭娃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扭曲会计信息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虾球麻麻

已采纳

会计错配,是指当企业以不同的会计确认方法和计量属性对在经济上相关的资产或负债进行确认或计量由此产生的利得或损失时,可能导致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上的不一致。

例如:企业使用期货合同对其持有的存货的价格风险进行套期,按照常规会计处理方法,该期货合同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存货则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这同样会导致企业利润表反映的损益产生较大的波动。当期货和存货价格同时上涨时,期货合约会亏损计入当期损益,而存货浮盈不能计入当期损益。

扩展资料:

如今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变得越来越普遍,并且公允价值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有了明确的定义。不仅在金融资产中运用到了公允价值,在金融负债中的也逐渐开始运用公允价值。可是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负债中的运用要明显少于在金融资产中的运用,在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中运用较多的是摊余成本的计量,而非公允价值计量。在实践中,计量属性的不一致则必然会影响公司企业的财务报表,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出现不匹配,这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中的公允价值不平衡应用导致了会计错配的产生。

会计错配令公司的真实价值被遮掩,会计信息被扭曲,不但会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管理,而且还会影响监管机构对公司进行监督管理,对公司产生不利的影响,因而研究会计错配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什么是会计错配?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扭曲会计信息

313 评论(9)

君和家人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的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六、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七、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我对这八个要求的理解是会计应该谨慎地及时为使用会计信息的人提供与企业相关的且实质重于形式的可理解的,也可与之前或同行业相比较的可靠的且相对于企业是重要的会计信息。

222 评论(8)

小铃铛MISS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是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影响渗透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含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计划或控制等;从宏观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失真可能引起错误的社会经济政策出台,并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矛盾。 二是损害各方利益,导致企业亏损。会计信息失真,其实质关系到经济利益的分配。此外,企业对产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企业受隐瞒收入、降低利润,减少税金的利益驱动,可能减少确认数额,推迟确认时间,反之,若经营者想夸大经营业绩,也会相应歪曲这一信息。 三是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假造会计票据、乱摊成本、设“两本账”、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金搞“小金库”等,这些行为会导致生产经营活动无法科学化、制度化,企业秩序混乱。错误的会计信息使国家财力不能有效集中,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四是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使操作人员在执行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上大打折扣,或者说是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执行财经法纪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财经法纪的践踏。

185 评论(11)

M15981511985

1,会计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填制和取得的,它是反映经济业务最基本的证据。因此,它的真实、合法、住确、完整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 会计凭证失真出现在原始凭证上。常有: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以达到隐匿真相的目的;或将请客送礼等事项列为合法支出;或无中生有,伪造发票收据等。会计账薄和报表的失真主要有伪造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或采取不正当的计量方法,以及直接篡改数据等。 2,外在原因外在原因是多方面的:(1)法规不健全。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已初见规模,但《企业会计准则》、十三个行业《会计制度》、相继颁布的具体准则共同起作用,状况比较乱。《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在实施过程中显现出不足之处。如对违法处罚规定中,使用“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的等词语,缺少定量的标准,可操作性不强,急需进行修改,出台相应的实施措施。(2)会计理论不完善。现有的会计理论在很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完全客观地反映经济义务的需要。如会计期间假设,是人为地划分时期,其结果必然与客观事实有差距;货币计量假设,假设币值不变,遇到通货膨胀时,货币计量假设基础上核算的会计信息就不能如实反映客观情况。重要性原则,是将重要的事项单独反映,不重要的事项合并反映,由于合并相对不重要的事项,使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出入;谨慎性原则在应用时,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少预计或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使会计信息带有了估计成分,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3)外部监督乏力。上级主管部门为了权衡本部门的利益,偏袒自己下属单位,监督弱化;税务机关以税收征管为宗旨,注重税款的缴纳,忽略其他会计核算监督;审计机关重点是对预算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审计,不可能对所有企业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监督。3,内在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单位负责人指导思想不正。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有些单位负责人利用手中权力,为了个人私利或本企业利益,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搞账外账、小金库,大搞短期行为,使会计信息失真。(2)会计人员失职。会计人员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主体,所有会计信息最终都出自会计之手。有些会计人员素质低,业务水平差,技术不过硬,责任心不强,导致会计核算错误,信息失真。(3)会计管理体制的弊端。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受本单位领导的控制和制约,其经济待遇、工作安排、职务任免等基本上由领导决定。虽然《会计法》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该通过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但主管部门并没有起到保护会计人员行使职权的作用,守法的会计人员遭打击报复、被撤换,主管部门往往顺从单位负责人的意见,会计人员出于自我保护,屈服于单位领导,会计核算缺乏独立性,内部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4)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有些单位无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岗位责任制不明晰,会计交接手续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313 评论(15)

妳是在誇我咩

1.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如果市场经济主体采取不诚信的手段,大量的会计资料不真实,不仅直接影响国家税收,而且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2.危害会计人员资料使用者 会计资料的质量,不单纯是单位的内部事务,也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充分了解、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3.危害会计人员工作者自身 会计人员不诚信,轻者违背职业道德,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重者将受到..

348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