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88

Doubleflower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应计比率与会计质量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冬射未至

已采纳

会计收益质量的定量分析1. 收益的持续性分析收益的持续性是指总体盈余中将持续到以后会计年度盈余的比重。首先,可用主营业务鲜明率指标进行分析。主营业务鲜明率是指营业利润在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收益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收益持续性越强,收益质量越好。在对该指标进行分析时,可以进行连续几年的对比,以分析其变化趋势。如果该指标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且逐渐增大,说明该公司的主营业务鲜明,可以预期其现有收益有较好的持续性。其次,可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占净利润的比重进行分析。企业的交易事项按其发生的频率可分为经常项目和非经常项目两类。经常项目产生的收益称之为经常性收益,通常表现为营业利润及长期投资收益。非经常项目所产生的收益称为非经常性收益,通常表现为短期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在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损失相抵后的净额称为非经常性损益。经常性损益是公司的核心收益,具有持续性,投资者可以据此来预测公司未来的盈余能力以及判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而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偶发性的特点,投资者无法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来预测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越高,则盈余质量越低。2. 收益的成长性分析首先,可用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指标进行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是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增长额在上期主营业务利润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收益质量成长性的指示器。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表明了主营业务利润相对于其过去的增长态势。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说明该公司收益成长性越强,收益质量越高。其次,可用经营现金增长率指标进行分析。经营现金增长率是指本期经营现金净流入增长额在上期经营现金净流入中所占的比重。主营业务增长的同时应伴有经营现金的同步增长,否则主营业务利润的现金保障性就越差,收益质量自然就低。所以,经营现金增长率同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一样,是衡量企业收益成长性的指示器。3. 收益的现金保障性分析收益的现金保障性即会计收益的变现能力。一般认为,会计收益的变现能力越强,其未来不确定性就越低,会计收益的质量也就越高。收益的现金保障性首先可用销售现金比率指标进行分析。销售现金比率是指经营现金净流量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该比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净现金,比值越大,表明每元销售能收回的现金越多,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越强,收益质量越好。另一方面,当该比率降低时,投资者在关注其经营现金流量是否的确减少的同时,还要注意企业是否有虚增收入的可能。因为虚增收入使销售额增大,该比率降低,而虚增的收入计入应收账款或在类似科目挂账,且将来不会有实质上的现金流入,又会导致该比率在下一个会计期间继续降低,进而导致收益质量低下。其次,收益的现金保障性可用营业利润经营现金比率指标进行分析。营业利润经营现金比率是经营现金净流量在营业利润中所占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每1元营业利润实际收到多少现金,如果比率小于1,说明本期有部分营业利润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企业盈利,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经营现金净流量才是企业经营中产生的能完全使用的资金,是企业现金的主要来源,通过这个指标能准确地说明企业的收益质量。第三,收益的现金保障性可用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指标进行分析。一般而言,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是衡量一个企业自我创造现金能力的指标,经营现金净流量为正是一个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保障,没有经营现金净流量保证的收益,其质量是不可靠的。如果该指标值为0或负数,说明其经营活动产生现金的能力很差,其收益很可能来自于经营活动之外,或者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不稳定、不可靠,而不论是上述哪种情况都说明企业的收益质量较低劣;如果该指标值大于0但是较小,说明收益的“自我”造血功能较差。因此,上述指标值越高,说明收益的质量越好。第四,收益的现金保障性可用净利润现金比率指标进行分析。净利润现金比率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之和减去应计财务费用的付现支出后所得数额在净利润中所占的比重。该指标将经营现金净流量调整为因净利润而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使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保持一致,反映的是企业每1元净利润中实际收到的现金。指标值越高,说明收益产生现金的能力越强,收益的质量也越好。4.敏感账户的分析敏感账户是指一些有可能被用于操纵利润的账户,如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各种准备金账户等。对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账户的分析应着重于其列支项目的合理性。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操纵利润,不把当期费用计入损益而将其资本化—列入无形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因此,该账户中不合理的列支会影响收益质量。对应收账款的分析应注意其增长与过去的经验数据是否一致。为了达到利润目标,公司可能放松信用政策,或者将以后年度的销售提前到当年,这些都可能影响收益质量。对其他应收、应付款账户的分析应注意其余额大小。正常情况下,这两个账户的余额应该不大,如果过大,可能是发生了某些异常情况。事实上,许多上市公司都利用这两个科目调节利润,其他应收款往往用于隐藏潜亏,而其他应付款往往用于隐瞒利润。对各类准备金账户的分析应注意准备金的计提是否足额,有无大额的转回。准备金计提不足会造成当期利润虚增,而发生大额转回时,则可能是公司将以前年度收益转到当年,这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

应计比率与会计质量

347 评论(9)

开心的疯子陈

你好,我现在和你面临一样的问题,请问你当时是怎么解决的?

239 评论(12)

肥嘟嘟的哲妈

会计的质量要求有8个。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二)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260 评论(9)

甜品达人范范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质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进,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另外,及时性还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285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