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07

杨杨d妈咪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报考会计师的资格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几丁不二

已采纳

报考会计资格证条件及要求: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热爱会计工作,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4、报名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含高中、中专、职高和技校)及以上学历。

报考须知

1、考生须上传正面免冠一寸彩色近照(白底)到网站。如果未上传照片,将禁止下载报名表。

2、考生首次报名时,请点击“报名”开始网上报名。已报过名未参加考试或考试未合格考生可以登录网上报名系统重新选择考点报名。

3、考生应对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在报名过程中,由于报名时提供不实信息,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均由报名者本人负完全责任。

4、考生应认真选择预约日期,预约日期选定后,考生将不可修改预约日期。如在预约日期时段内未到现场确认,将视为自动放弃。

报考会计师的资格

105 评论(13)

阿岚懒懒

初级会计证

1.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学历,身体健康,居住,地址等限制。

2.报名人员必须具备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含高中,中专职高和技校)毕业及以上学历。

3.初级会计证采用无纸化计算机化的方式考试及在计算机上考试一共考《初级会计实务》及《经济法基础》两个科目,满分均为一百分,合格分数为60分,两科均同时达到60分以上通过。报名时间一般在1月5号到1月24号,考试时间一般在5月7号开始。

中级会计

1.中级会计报考条件包括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具备第二学士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两年;具备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具备博士学位,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者。

2.报考人员需要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参加《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三个科目,并取得全部科目成绩合格,方可取得中级会计资格证书。报名时间一般在3月10号到3月31号,考试时间一般在九月初,具体时间根据当年通知。

注册会计师证书

1.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2.注册会计师需要考的科目,专业间段是《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综合间段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和试卷二)。报名时间为4月初开始到4月底结束,考试时间为九月十月时间段,随时注意发布的具体时间。

111 评论(12)

晓布丁2011

会计有着高薪待遇,因此很多人都想考取会计证,但很多人都有疑问,考取会计证会不会需要很高的条件?

280 评论(14)

11月de蔷薇

一、初级会计考试报考条件

1、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4、具有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含高中、中专、职高和技校)以上学历。

想了解更多关于会计报考条件信息可免费咨询专业会计老师

二、报名参加中级会计考试的人员,除具备规定的基本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热爱会计工作,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2、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

3、具备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

4、具备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

5、具备博士学位;

6、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

三、报名参加高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规定的基本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热爱会计工作,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取得会计师职称后,从事与会计师职责相关工作满10年;

2、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或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会计师职称后,从事与会计师职责相关工作满5年;

3、具备博士学历,取得会计师职称后,从事与会计师职责相关工作满2年。

会计考试推荐到恒企教育培训学习,恒企教育以O2O全生命周期教学系统——智慧课堂来提升竞争力,智慧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它用线上、线下两条教学线贯穿学员的学前、学中和学后,实现智能化、数据化、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130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