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匿名
1)通用业务会计准则。主要解决各行业共同行业务如货币性资产、应收账款等业务的处理。
2)特殊业务会计准则。主要解决如外币业务、租赁业务等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
3)财务报表会计准则。规范企业主要会计报表编制方法和信息披露的准则。
每一具体会计准则一般包括引言(准则范围)、定义(某准则涉及的概念)、一般确认原则、一般计量方法、一般报告原则、一般提示事项、附则(解释权和生效日期)七个部分。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小林绿子UUU
会计准则(Accounting Standard),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它是指就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作出规定,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规定了整个准则体系的目的、假设和前提条件、基本原则、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会计报表的总体要求等内容。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投资人、债权人、社会公众、有关部门和管理测光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这是全社会对会计信息共同的基本标准。
扩展资料:
会计准则的基本性质:
1、规范性
每个企业有着变化多端的经济业务,而不同行业的企业又有各自的特殊性。而有了会计准则,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就有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各行各业的会计工作可在同一标准的基础上进行。
2、权威性
会计准则的制定、发布和实施要通过一定的权威机构,这些权威机构可以是国家的立法或行政部门,也可以是由其授权的会计职业团体。会计准则之所以能够作为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处理会计业务的准绳。
3、发展性
会计准则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会计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概括而形成的。会计准则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计准则也要随之变化,进行相应的修改、充实和淘汰。
4、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性
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实践的理论依据,同时会计准则又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会计准则的内容,有的来自于理论演绎,有的来自于实践归纳,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国家有关会计工作的方针政策,但这些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准则
cll19880211
一、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体系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要从宏观上把握以下三点:①合理地选择逻辑起点;②以逻辑起点为连接环,归纳会计理论体系应包括的,并进行分类;③建立各种理论之间的联系,确立各种理论的功能的配合与互补。适当的逻辑起点是“纲”,合理的内容是“目”,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到纲目并举。1.合理地选择逻辑起点。近十年来,不同学派之间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会计理论具体构造形式。从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来看,有目标决定论、本质决定论、对象决定论和资金决定论等几种有的观点,其中目标决定论在我国的影响最大。目标决定论中会计目标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外在性。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会计目标主要取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会计信息提供者(即管理人员)的意愿、会计特征和会计技术水平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本身又总是受到当时客观环境的制约,因而会计目标会极大地受到环境变动的影响,会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会对会计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西方目标决定论主要受到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和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影响,强调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对业务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旨在建立以公认会计原则为核心的会计理论体系。而我国现阶段会计目标论认为,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决定会计假设、会计准则、会计对象和会计技术的基础,并把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会计基本目标。我国的会计目标可以说是“经济效益系统理论体系”,而西方的会计目标可以说是“信息系统理论体系”,两者显然不同。考虑到当前的改革开放和国际经济一体化格局,以会计目标作为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显然是不合适的。那么,以什么作为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呢?我们认为,会计环境适合作为逻辑起点。会计的存在总是以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作为前提条件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以《国际会计准则-工具》的制定过程为例:1988年5月,世界经济合作与组织召开了一次专题讨论会,认为应为金融工具制定一个国际间协调的会计准则。同年6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了由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的专家组成的项目委员会。该委员会力图解决的首要就是确定金融工具的定义及范围,进而探讨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计量、信息披露。由于近几年金融工具发展迅速,衍生产品层出不穷,金融工具的有关理论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环境。1988年项目委员会开始运作,虽然于1991年9月和1994年1月两度公布《国际会计准则-金融工具(征求意见稿)》(ED40、ED48),直至1996年初正式出台《国际会计准则-金融工具》,但有关理论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可见,会计环境在构建会计理论体系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空间等环境因素所决定的。会计环境对会计理论的作用可通过如下几个方面体现:①经济政策的影响。经济政策的稳定和持续,对会计理论的形成及实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经济管理体制的每一次改革和深化都影响着国家和企业之间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终会体现在会计理论及会计行为上。②道德的影响。它包括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它是会计人员在本职工作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对会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③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不仅带来核算手段的重大进步,而且对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管理机构、会计行为等诸多方面产生广泛影响。④内部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内部环境有如下特点:企业组织形式多元化,逐步向股份制企业发展;企业逐渐成为外向型经营管理企业;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各种经济联合体层出不穷;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变为以经济调控为主,辅以行政、法律手段;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可见,有什么样的会计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会计理论。2.会计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会计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其一切行为活动都需围绕会计目标进行,并为实现会计目标而服务。因而,会计目标理应处于会计理论体系的中心位置。①会计目标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会计目标表明会计应做什么,会计准则表明会计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结果,是会计准则产生的依据。②提供关于企业经济资源和经济义务的可靠的财务信息。③提供关于企业基于营利活动而产生的净资源(资源或义务)变化的可靠信息。④提供有助于评估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信息。⑤提供有关经济资源和经济义务变动的信息。⑥提供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关的财务报表的其他信息。
beibeidesignwang
新会计准则是指财政部在人民大会堂同时发布的一项条例,且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 值得关注的是。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sophialili
高顿财务为您解答:基本准则是概括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是说明会计核算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依据、主要规则和一般程序。企业会计的帐务处理程序、方法等都必须符合基本准则的要求。基本会计准则还是制定具体准则的主要依据和指导原则。具体准则涉及到会计核算的具体业务,它必须体现基本准则的要求才能保证各具体准则之间的协调性、严密性及科学性。 我国1992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属于营利组织的基本准则。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总则总则部分说明了企业会计准则的性质、制定的依据、适用范围、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以及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要求等等。总则中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设计和选择会计方法的重要依据。本书§1.3详细介绍了这些基本前提。(2)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企业会计准则把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筛选出12条,定名为"一般原则",要求企业会计工作遵照执行。它们已在本书§1.4中列出。这些原则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我国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般原则"不仅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报告公允性的一个参照标准。(3) 要素会计要素的相关准则规定了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各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要注意的是1992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要素的定义已在2000年的《会计办公条例》中进行了修正。§1.2介绍的是修正后的定义。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