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个圆曲奇
不是的,税务有规定固定资产折旧的最低年限,防止企业加速折旧以达到延迟纳税等得目的、所以,规定如果会计折旧的年限比税务规定的最低年限要短,当期折旧转入费用的金额,就会大于按照税务规定的折旧可税前抵扣最高限额,就需要调整如果会计折旧年限比税务规定最低年限要长,当期折旧费用就比实际税务规定的可抵扣最高额要小,这样的结果是企业提前交税了,所以不需要调整
大大大吉CQ
因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9号)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折旧年限如果短于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其按会计折旧年限计提的折旧高于按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计提的折旧部分,应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折旧年限已期满且会计折旧已提足。
但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尚未到期且税收折旧尚未足额扣除,其未足额扣除的部分准予在剩余的税收折旧年限继续按规定扣除。
两者的计提方法不同,要按税法规定的计提方法:
(1)因为在设备实际使用期满时,才处置设备(即变现),所以,不论税法的折旧年限比会计折旧年限长或者短,都应该在设备实际使用期满时确认残值的流入及变现净损益对所得税的影响。
(2)因为涉及折旧抵税问题,所以,计算年折旧额时,一定要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
(3)固定资产变现的净损益=企业预计的净残值-变现时的折余价值=企业预计的净残值-(固定资产原值-变现时按照税法的规定计提的折旧总额)。
(4)变现净损失抵减所得税支出,变现净收益增加所得税支出。
例如:
(1)假设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6年,设备实际使用了5年,设备原值为6万元,税法规定无残值,直线法折旧,企业预计净残值为0.2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
则应该在第5年末确认残值的流入及变现净损益对所得税的影响,年折旧额=6/6=1(万元),只不过这个时候,设备变现时,税法规定计提的折旧并有全部计提,还剩1年的折旧δ计提,计入变现时的设备折余价值中,此时,折旧抵税只能抵税5年。固定资产变现的净损益=0.2-(6-1×5)=-0.8(万元),变现净损失抵税=0.8×25%=0.2(万元)。
(2)假设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4年,其他条件不变,则也是应该在第5年末确认残值的流入及变现净损益对所得税的影响,这个时候,年折旧额=6/4=1.5(万元),设备变现时,税法规定计提的折旧全部计提(第5年计提的折旧为0),折旧抵税只能抵税4年,变现时的折余价值=6-1.5×4=0;固定资产变现的净损益=0.2-0=0.2(万元),变现净收益纳税=0.2×25%=0.05(万元)。
强调:(1)计算年折旧额时,一定要按照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计算。(2)确定折旧抵税的年限时,按照税法折旧年限和企业预计使用年限中的短的确定。
wangjue0512
1、会计折旧比税法折旧高,所以,会计上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低于该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在税前扣除的金额),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在填纳税申报表时,多提的会计折旧要调整,当期交税多。但这多交的税实际上是一种时间性差异,在以后可以转回。对当期来说,所得税形成了一种资产(可以减少以后经济利益的流出),所以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会计计提折旧多了,固定资产值减少了,应该可以少交所得税,但是按税法规定,当期不能少交,以后可以少交,所以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