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23

sophialili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借贷快速入门方法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童心惠敏

已采纳

借贷记账法在清朝末期的光绪年间从日本传入中国。在各种复式记账法中,借贷记账法是产生最早,并在当今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最科学的记账方法。在我国当代会计实践中,曾使用过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但由于在会计核算中的不足而被借贷记账法替代。目前,我国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记账都采用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会计工作的专用术语和基本记账方法,是整个会计工作的纽带。在会计实践工作中,很多人由于没能透彻理解借贷记账法的真正含义,而始终不能对会计工作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即便是干了好多年的老会计,也仅仅是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摸索领会会计这门工作,不能对会计有准确的定位,阻碍了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 一、借贷记账法概念的讲解 所谓借贷记账法就是以“借”、“贷”两个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要理解“借贷记账法”,首先必须理解什么是“借”、“贷”。 在会计学基础教学中,学习这门课的学生是刚刚高中毕业走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或者没有会计实践经验的外行,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个“借”、“贷”记账法,是学好以后的会计类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借贷记账法”概念讲解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借贷记账法中的“借”和“贷”记账符号的讲解 “借”和“贷”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是用以指明记账的增减方向、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账户余额的性质等。而与这两个文字的字义及其在会计史上的最初含义无关,不可望文生义,不能简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借”、“贷”不是谁欠了谁,它只是一种符号而已,没有实在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符号”的意思,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可以问学生,是不是水星上面都是水、金星上面都是金子,或者火星上面都是火,学生都会踊跃回答不是,这时再将学生引导到借贷记账法上面来,学生就能接受“借”“贷”就是符号这一事实。进而理解“借”和“贷”是会计的专门术语,并已经成为通用的国际商业语言。 (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讲解 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和结果,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又是主要的会计要素,所以得到了一个会计恒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由于负债实际上是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投资人权益,因此,可以把会计恒等式写成:资产=权益;公式左边表示资金的占用,右边表示资金的来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可以打个比方,如:你们口袋里的钱是从哪来的呀,无非是从二个方面取得,一是,向别人借的,二是,家里人给的,所以我们得出“口贷里的钱=向别人借的+家里人给的”,然后再说明,口袋里的钱好比资产,向别人借的钱就是负债,家里人给的钱好比是所有者权益,借的钱要还是债权人的权益。家里人的钱让你读书,是为了让你到学校学好本领将来好就业,那当然是投资了,家里人当然要过问你的学习情况等,这是家里人的权益。通过这样的比喻说明,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恒等式的含义。 在学生领会掌握基本会计等式以后,可以将等式进一步扩展,就是说在企业生产经营开始之际(或会计期初),既无收入,也无费用,这时资产总额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关系可用上面那个基本等式表示;在开始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方面会取得收入,另一方面要发生各种费用,企业取得的收入扣除发生的费用后就形成利润,将上述变化用等式表示,就可以将六个会计要素的关系在同一等式中表示出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将费用移项继续推论: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三)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的讲解 账户是用来记账用的,可以把每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借贷记账法是一种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复式记账法。一般来说规定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在账户的借方记录经济业务,可以称为“借记某账户”;若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经济业务时,则可以称为“贷记某账户”。在会计实务上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及资产的减少。具体地说,资产的增加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贷方,账户若借方有余额,表示为资产的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记在其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在其有关账户的借方,账户贷方有余额,表示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余额。一般资产类账户都为借方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为贷方余额,但其结构是不同的。 好多学生在学习借贷记账法之初,对到底哪些要素记入借方,哪些要素记入贷方总是不太明白,总想追究个为什么,这时可以提醒学生,借贷就是个记账符号,是世界通用做法,是会计制度硬性规定的。要提醒学生,记住“借”和“贷”的规定使用方法,既然是硬性规定,就应当记牢。 为了帮助学生将会计要素与记账符号很快结合起来记准,可以将会计等式与T型会计账户结合起来记忆。在会计等式和T型账户结合图形中,等式的左边要素增加记“借”,等式的右边要素增加记“贷”,正好和T型账户是一个方向;等式的左边要素减少记“贷”,等式的右边要素减少记“借”,记入T型账户相反的方向。通过这样直观的图形讲解,学生就能很快记忆哪些要素增加记入借方,哪些要素增加记入贷方,为进一步讲解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记账规则的讲解 记账规则,是指运用记账方法正确记录会计事项时必须遵守的规律。记账规则是记账的依据,也是对账的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部分的讲解可以通过具体业务来说明。通过具体业务的讲解,让学生全面理解记账规则是怎样体现在经济业务中的。理解记账符号反映的是各种经济业务数量的增加和减少,进而理解“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都具有增加和减少的双重含义。“借”和“贷”何时为增加、何时为减少,必须结合账户的具体性质才能准确说明。强调资产类、费用类是“借”增“贷”减;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是“借”减“贷”增。根据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进行分析,说明“借”和“贷”这两个记账符号对会计等式两方的会计要素规定了增减相反的含义。 由于“借”、“贷”记账符号对会计等式两方的会计要素规定了增减相反的含义,因此,提醒学生有些账户是可以设置既有资产性质的账户,又有负债性质的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比如,“应收账款”是资产,如果多收了,多收部分就转化成应退还给对方的款项,变为负债了,所以“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同样道理,“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也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为了记牢这个问题,可以设计口诀是“收对收,付对付;资产对债务。”这个口诀的意思是,“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都有一个“收”字,“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都有一个“付”字,而且其中一个是资产类账户,另外一个肯定是负债类账户。在讲解中要提请学生注意双重性质账户的性质不是固定的,应根据账户余额的方向来判断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性质。如果余额在借方就是资产类账户,如果余额在贷方就可确认为权益类账户。学习中应明白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只是少数,绝大多数账户的性质仍是固定的。 三、试算平衡的讲解

会计借贷快速入门方法

303 评论(9)

鱿鱼女王

会计借贷记账法8字口诀是有借有贷,借贷相等。

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账户的结构都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借方、贷方反映会计要素数量变化的增减性质则是不固定的。不同性质的账户,借贷方所登记的内容不同。

会计借贷记账规则

1、每笔经济业务发生时,都至少同时导致两个账户发生变化。

2、在记入有关账户时,账户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全记入借方,又不能全记入贷方。即有借必有贷。

3、记入借方账户的金额与记入贷方账户的金额必须相等,即借贷必相等。

254 评论(14)

可可京99

简单点说,借就是来龙,即从哪里;贷就是去脉的意思,即到哪里去。综上所述,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定就是反应他来自那里,将去那里,如:银行取现,借:库存现金 带:银行存款,现金的增加来自于银行存款的减少。

扩展资料:

借贷记账法指的是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原理,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经济业务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

基本要求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第一,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录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又必然要记录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账户借方记录的金额必然等于账户贷方的金额,即“借贷必相等”。

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

第三,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主要原理

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发生相应变动。但无论发生任何经济业务,它们对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不外乎是以下的几种类型。即:

(1)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金总额增加。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贷方。

(2)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金总额减少。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借方。

(3)发生经营收入,一般会导致资产和收入同时增加,资金总额增加。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入资产类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收入账户的贷方。

(4)发生经营费用,一般会导致资产减少与费用增加,资金总额不变。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费用账户的借方。

(5)资产内部项目互相转化,即两个项目一增一减,资金总额不变。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某一资产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另一资产账户的贷方。

(6)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资金总额不变。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某一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另一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账户的借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借贷记账法

126 评论(12)

王生饮啖茶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等式平衡原理,以“借”和“贷”两个字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用天平图如下:[略] 资 产==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二、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发展 根据国内外会计学专家的考证,借贷记账法产生约于13世纪初的1211年意大利的佛罗伦斯银行。它从单式记账演变到复式记账共经历了280余年的时间,其间经过了“佛罗伦斯式”、“热那亚式”和“威尼斯式”[2]几个重大发展阶段。在佛罗伦斯阶段主要记录了“人欠我”、“我欠人”的债权债务借贷关系。例如“人欠我”属于债权“应收账款”范畴,张三借钱500元,学报还我款200元。 借主方“人欠我”或“其他应收账款—张三'' 表示“人欠我” 再如:“我欠人”属于债务“应付账款”范畴,李四贷钱于我800元,我还款600元。 “我欠人”或''其他应付账款—李四'' 贷主方 在“热那亚式”阶段由一般的债权债务核算到资产,负债范畴的核算,在“威那尼斯式”阶段再由一般的资产,负债核算范畴演变发展到损益核算范畴,在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斯.巴却里著作《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2]—书的《计划与记录要论》论题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簿记法”,并从数学原理在理论上加以概括,这就是借贷复式记账法形成的重要标志,1581年威尼斯“会计学院”的设立,表明会计已作为一门学科在学校里传授。嗣后,借贷复式记账法相继传至德、法、英、美、日等国,在清末民国初年由日本传播而来,但是由于当时条件有限,所以发展速度较慢,只是在沿海一带工业较发达的地区。我国会计大师潘序伦先生就是推行借贷复式记账法的杰出代表,广泛使用借贷记账法是在全国解放后,尔后受历史原因停用此法现又恢复此法。三、借贷记账法建立的理论依据 西方会计学者是采用平衡理论,即“资产=负债+资本”会计方程式来建立起借贷记账法,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是采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等式平衡原理来建立起借贷复式记账法。“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来计量的经济资源;它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权益。对资产的理解还可以从四个方面看:其一,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其二,资产应当以货币来计量;其三,资产应当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其四,资产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负债”是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还可以从借贷的角度来反映资产、负债的含意:“借”就是指借主的增加。贷主的减少;“贷”就是贷主的增加,借主的减少。“所有者权益”作为一个会计术语,在中国会计制度中首次出现。“所有者”是指企业投资者,是对筹集资金的来龙而言。“权益”包括投资者出资的本钱以及投资后而形成的公积金与未分配利润等。 四、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分类与账户结构 新会计制度将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账户分为四类: 一是资产类;二是负债类;三是所有者权益类;四是损益类。 其账户结构如下: 资产类账户借方表示①资产类增加 ,资产类账户贷方表示 ②资产类减少, 余额:一般在借方. 负债类账户 借方表示 ④负债类减少 ,负债类账户贷方表示 ③负债类增加, 余额:一般在贷方.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借方表示 ⑥所有者权益减少,所有者权益账户贷方表示 ⑤所有者权益增加, 余额:一般在贷方. 损益类账户 借方表示 ⑦费用类增加 ,损益类账户贷方表示 ⑧费用类减少,费用类账户期末无余额. 同时,损益类账户借方表示 ⑩收入及利润减少,损益类账户贷方表示 ⑨收入及利润增加, 期末收入类无余额 通过以上账户记录归纳如下:1、资产增加记借方,资产减少记贷方。2、负债增加记贷方,负债减少记借方。3、所有者权益增加记贷方,所有者权益减少记借方。4、费用增加记借方,费用减少记贷方。5、收入利润增加记贷方,收入及利润减少记借方。 五、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这一规则是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方程式作为理论依据,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从资金变化的规律性[3]所归纳出来的。 (一)资金进入企业,引起资产总额和负债所有者权益总额同时同数额增加,使企业的资金总额增加。例1、企业收到国家投入资金100万元,存入银行。这笔业务一方面使资产类“银行存款”增加,借记“银行存款”账户,另一方面使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增加,贷记“实收资本”账户。 例2、购进外企业商品20万元,账款未付,这笔业务一方面使资产类“库存商品”增加,借记“库存商品”账户,另一方面使负债类“应付账款”增加,贷记“应付账款”账户。 (二)资金退出企业,引起资产总额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同时同数额减少,使企业的资金总额减少。例3、以银行存款偿还前欠外企业账款10万元。这笔业务一方面使资产类“银行存款”减少,贷记“银行存款”账户,而另一方面使负债类“应付账款”减少,借记“应付账款”账户。 例4、国家抽走投入资金5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这笔业务一方面使资产类“银行存款”减少,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另一方面使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减少,借记“实收资本”账户。 (三)资产类内部相互转化,引起一项资产形态增加,而另一项资产形态减少,企业资金总额不变。例5、购进固定资产价值30万元,包装物5万元,低值易耗品5万元,这三笔支出均以银行存款支付。从这笔业务看,一方面使资产类“固定资产”、“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账户增加,借记“固定资产”、“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账户,另一方面使资产类“银行存款”减少,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例6、以银行存款购进商品20万元,货以入库。这笔业务方面一方面使资产类“库存商品”增加,借记“库存商品”账户,而另一方面使资产类“银行存款”减少,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四)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内部相互转化,引起一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增加,而另一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减少,企业资金总额不变。例7、向银行取得短期借款5万元。归还前欠应付账款。这笔业务一方面使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短期借款”增加,贷记“短期借款”账户。而另一方面使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应付账款”减少,借记“应付账款”账户。 例8、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盈余公积3万元,这笔业务一方面使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利润分配”增加,借记“利润分配”账户,而另一方面使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盈余公积”增加,贷记“盈余公积”账户。 从上述4种类型8经济业务可以用天平图示列出,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不论引起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发生怎样的变动,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之间始终保持着平衡关系。 六.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采用借贷记账法,无论从账户的发生额还是期初期末余额看,均能实现自动平衡。[4] (一)期初余额:期初各类账户借方余额=期初各类账户贷方余额

188 评论(10)

麦兜爱李公主

一、借贷记账法口诀:

二、会计核算口诀

会计核算有七种基本核算方法,即: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我们也可以把七种方法总结成为以下的口诀:

三、跨期摊提账户的财务处理口诀

跨期摊提账户主要包括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待摊费用实际是先付费后分摊的费用,主要属于资产性质。预提费用实际是先预计后付费的费用,主要属于负债性质。他们的共同点是收益期是若干个会计期间(月)。他们的核算规律可以结合以下的口诀进行理解记忆。

扩展资料:

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账户的结构都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借方、贷方反映会计要素数量变化的增减性质则是不固定的。不同性质的账户,借贷方所登记的内容不同,下面分别说明各类账户的结构。

(一)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在资产类账户中,它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在同一会计期间(年、月),借方记录的合计数额称作本期借方发生额,贷方记录的合计数称作本期贷方发生额,在每一会计期间的期末将借贷方发生额相比较,其差额称作期末余额。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十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

(二)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正好相反,其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应在贷方。

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十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三)成本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账户的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账户的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销收益类账户(减少)的数额,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余额。如果有余额,也表现为借方余额。

(四)收益类账户的结构

收益类账户的结构则与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收入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贷方,收入转出(减少额)则应记入账户的借方,由于贷方记录的收入增加额一般要通过借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也没有期末余额。如果有余额,同样也表现为贷方余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借贷记账法

241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