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小浅671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现金收付基础和应计基础是对收入和费用而言的,都是会计核算中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但是现金收付基础强调款项的收付,应计基础强调应计的收入和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费用相配合。采用现金收付基础处理经济业务对反映财务成果欠缺真实性、准确性;采用应计基础比较科学、合理,被大多数企业普遍采用,当然成为成本计算的会计处理基础。【拓展资料】会计核算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七种: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可以把七种方法总结成为以下的口诀:会计核算方法七,设置科目属第一。复式记账最神秘,填审凭证不容易。登记账簿要仔细,成本核算讲效益。财产清查对账实,编制报表工作齐。如果问你某项内容是否属于会计核算方法,只要对照上面的口诀便一目了然。第一种方法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目的在于为经营管理提供各种类型的会计指标。第二种方法是复式记账。它的优点就是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有关经济业务内容的来胧去脉,通过账户的平衡关系,可以检查有关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第三种方法是填制和审核凭证。作为会计核算的方法,填制和审核凭证不仅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第四种方法是登记账簿。登记账簿必须以凭证为根据并定期进行结账、对账以便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完整而又系统的会计数据。第五种方法是成本计算。通过成本计算,就可以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是否节约或超支,并据已确定企业的经营盈亏。会计核算的方法第六种方法财产清查。在会计核算中,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种财产物资、货币资金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往来款项结算情况进行清查,监督各类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合理使用。第七种方法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提供的资料不仅是了解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同时是分析考核财务成本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编制下期财务成本计划和预算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经营决策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工作必要的参考资料。上述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就其工作程序和工作过程来说,主要是三个环节: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
JojoYang1231
1、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1)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基础。(2)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2、《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dp73754458
一、记账基础也叫会计处理基础。会计处理基础有两种,一种叫收付实现制或实收实付制,或叫现金收付基础。一种叫权责发生制或叫应收应付制,或叫应计制,
1、收付实现制
它是以本期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费用的基础。不论款项是否属于本期,只要在本期实际发生,即作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所以又叫收付实现制,实收实付制。
2、权责发生制
它以应收、应付作计算收入、费用的依据。凡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是否发生,均要计入本期;凡不属本期的收入、费用、尽管发生了,也不计入本期。故又叫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
二、计价原则主要是历史成本原则。
1、企业取得的各种财产物资,"应以其购进或建造时发生的原始成本即实际成本入账,并以此作为分摊和转作费用成本的依据。当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按实际采购成本计价,能防止随意性,使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便于了解和比较。
2、历史成本原则主要用以确定财产物资的入账金额。
扩展资料:
会计记账基础,需遵循的八项原则是:
1、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3、可理解性原则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的原则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分期、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从而做出决策。
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其变动情况,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
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7、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记账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成本原则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