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320

a小镇子a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初级会计纳税和征税主体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晟哥哥

已采纳

征税主体的权利主要有税收管理权、税款征收权、税务检查权、税务行政处罚权等;其义务主要有依法征税、依法减免税、为纳税人服务、保守秘密、依法回避、依法进行税务检查等。

纳税人的权利主要有税务知情权、要求保密权、申请减免税权、申请退税权、陈述申辩权、税收救济权、控告检举权、请求回避权、取得完税凭证权等;其纳主要义务主要有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依法设置账簿、正确核算并保管账簿和有关资料、按规定开具使用取得发票、按期进行纳税申报、按时缴纳或解缴税款,自觉接受税务检查等。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条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第五条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各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分别进行征收管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领导或者协调,支持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依照法定税率计算税额,依法征收税款。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税务

初级会计纳税和征税主体

168 评论(9)

搜奇猎怪

摘自2009注会税法: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规定: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企业所得税法外 ,凡在我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133 评论(10)

maodougouzaizi

(1)征税主体的权力和义务。税务机关的权力与义务更多的体现为税务机关的职权和职责,包括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税收征收管理中的实体法与程序法方面的权力与义务。为了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发挥好税收筹集收入和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法律必然要赋予征税主体在税收征收管理中的具体权力,例如税收行政立法权、税务管理权、税务检查权、税收优先权、税务处罚权等。税务机关行使的征税权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强制力和程序性,并非仅仅是一种权利资格,这种权力不能由行使机关自由放弃或转让。同时,有权力必有义务和责任,征税主体在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力之时,还必须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必须依法征收税款,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或者少征税款、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税收征管,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滥用权力,不得侵害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职权与职责必须对等,征税主体的权力是税法有效实施的保障,征税主体的义务是其实施权力的必然要求,也是纳税主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重要保证,征税主体在享有国家权力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2)纳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此处所谓"纳税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法律、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主体的权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纳税主体的权利包括自然权利和税收法律关系中的权利。此处所指纳税主体的权利采取狭义概念,即纳税主体在税收法律关系所享有的权利,既包括实体法方面的权利,也包括程序法方面的权利。同样,纳税人的义务也区分为广义(包括所有法律意义上的义务)和狭义(仅指税收法律关系中的义务),这里采取狭义概念。我国税法规定,纳税主体在享有法律赋予的知情权、保密权、依法申请税收优惠权、依法申请延期申报纳税权、税收救济权、税收监督权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依法诚信纳税、接受税务管理和税务检查等方面的义务。

357 评论(11)

六月她妈

法律主体包涵了会计主体也就是说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纳税主体基本上和会计主体差不多

335 评论(13)

Zzzz将将将

税收法律的关系的主体: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另一方是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120 评论(15)

Sophie小蕉

税收的主体分课征主体和缴纳主体,而这地位不同,作用也不同;课征主体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课税主体,二是征税主体。税收主体又称征税人,是在税收分配过程中行使征税权利的主体。也就是税收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是税法中规定的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特殊分配形式,所以征税主体只能是国家,而不是其它主体。在我国,征税主体的具体部门有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和海关。

149 评论(15)

赵13先生

《税收征管法》规定: 1.纳税人的权利主要有: 2.税务机关的权利主要有: 3、纳税人的权利即为征税主体的义务,反之征税主体的权利即为纳税人的义务。

142 评论(9)

秀之美--艳梅

所得税的纳税主体是对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个人所得税为法律规定,自然人应向政府上缴的收入的一部分。各地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个人应纳税收入的定义和征收的百分比不尽相同。

有时还分稿费收入、工资收入以及偶然所得(例如彩票中奖)等等情况分别纳税。全世界所有的国家中仅只有巴林和卡塔尔这两个中东小国民众不用缴所谓的所得税。

纳税人和实际负担人通常是一致的,因而可以直接调节纳税人的收入。特别是在采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差距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作用。

对企业征收所得税,还可以发挥贯彻国家特定政策,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第四:应纳税税额的计算涉及纳税人的成本、费用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加强税务监督,促使纳税人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改善经营管理。

扩展资料

所得税的列报: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一般应当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所得税费用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同时还应在附注中披露与所得税有关的信息。

1、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企业应当将当期所得税资产及当期所得税负债以抵销后的净额列示:

⑴企业拥有以净额结算的法定权利;

⑵意图以净额结算或取得资产、清偿负债同时进行。

2、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企业应当将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以抵销后的净额列示:

⑴企业拥有以净额结算当期所得税资产及当期所得税负债的法定权利;

⑵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与同一税收征管部门对同一纳税主体征收的所得税相关或者是对不同的纳税主体相关。

但在未来每一具有重要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回的期间内,涉及的纳税主体意图以净额结算当期所得税资产和当期所得税负债或是同时取得资产、清偿负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所得税

115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