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4

mayhanlimei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初级会计实务举例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孤星马哥

已采纳

初级会计实务》

1.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1)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2)移动加权平均法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2.材料成本差异

(1)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2)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3)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4)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3.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商品的核算

(1)毛利率法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2)售价金额核算法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4.固定资产折旧历年试题

(1)年限平均法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原价×(1-预计净残值/原价)÷预计使用年限

=原价×年折旧率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不考虑残值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

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折旧率

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账面原值-累计折旧

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考虑预计净残值)。

(4)年数总和法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折旧率

5.可供分配的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年初未弥补亏损)+其他转入

6.某一时段履约义务收入和成本的计算

(1)本期确认的收入=交易价格总额×截至本期履约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

(2)本期确认的成本=预计总成本×截至本期履约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成本

7.利润的构成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净敞口套期收益(-净敞口套期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他收益+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8.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1)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2)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3)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

9.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2)约当产量比例法: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产量×单位成本

在产品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单位成本或(总成本-完工产品成本)

(3)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单位定额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产成品产量

(4)定额比例法:

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完工产品定额+月末在产品定额)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成本=分配率×完工产品定额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成本=分配率×月末在产品定额

10.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直接分配法:

分配率=待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对外提供的劳务总量

各部门应分配的费用=分配率×该部门耗用的劳务量

(2)交互分配法:

对内分配率=辅助生产费用总额÷劳务总量

对外分配率=(交互分配前的成本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成本费用)÷对外提供的劳务总量

初级会计实务举例

153 评论(11)

爱吃爱喝薅羊毛

《初级会计实务》是初级会计考试的两个考试科目之一,偏理科,有很多小伙伴想了解,初级实务难吗?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命题有什么特点?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以下相关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初级会计职称

初级实务难吗?

大部分考生认为《初级会计实务》要比《经济法基础》难一些,《初级会计实务》中涉及一些计算题以及会计分录的习题,是比较偏理科性质的。但是只要考生平时认真复习,通过这门考试科目比并不难。

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命题有什么特点?

1.重者恒重,考查细致

每年《初级会计实务》的考查难度基本上都是持平的,考查的重点内容也始终是重者恒重。考查题目呈现出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特点,一些容易被忽略的考点可能也会考查,因此,考生需全面掌握教材,也要把老师课上强调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点学习。另外,初级会计考试紧跟政策变化,每年教材新增的内容,往往也是考查的重点,考生要引起重视。

2.记忆题偏多,命题方式灵活

在初级会计考试中,记忆性题目占比较大,多为教材原文的相关表述,或是针对教材原文进行总结、对比、针对教材原文举例分析等。考核方式灵活多变,对同一考点,既可以用不同的题型来考查,也可以在同一题型内用不同的方式来考查,包含记忆、计算、分录、公式、陷阱等多种类型,考生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理解,灵活掌握、融会贯通,不要死记硬背。

3.重视基础,难题偏题较少

《初级会计实务》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基本都是各章各节的基础知识,很少会有超出教材范围的内容,难题偏题较少,建议考生在学习时,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踏实学好基础知识,全方面、多角度理解和练习。

更多关于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问题,可以进入高顿教育网站咨询()

128 评论(9)

幸福家居

若原材料陆续投入(多道工序完成):分工序投入,但在每一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应用举例】某公司B产品单位材料消耗定额400千克,经两道工序制成。各工序材料定额为:第一道工序150千克,第二道工序250千克,材料在每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则在产品完工程度计算结果如下:第一道工序:150÷400×100%=37.5%第二道工序:(150+250)÷400×100%=100%【提示】具体某工序的完工程度(37.5%或100%),考试一般会直接给出。

195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