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95

等开到荼蘼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电算化普及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鑫方盛商城

已采纳

分为四个阶段 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 模拟手工记账阶段 关键字(记住初级阶段) 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 关键字(记住推广发展) 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 关键字( 记住渗透融合) 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 关键字( 记住集成管理)

会计电算化普及

80 评论(9)

碎花花11

会计电算化有什么影响

1、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1.1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业务质量。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对各项数据的计算与记录能够按程序自行完成,只要输入正确无误的数据。计算机会计对手工操作所不能涉及的领域可以进行极大地扩充, 并能对手工记账出现的错记遗漏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予以处理,在质量上使会计核算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

1.2为管理现代化提供条件,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通过应用计算机, 绝大部分会计工作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就对广大的财会人员提出了要求,要求其努力学习有关电算化知识,从而与工作要求相适应。另外,会计人员解脱于传统的会计记录、计算工作,可以投入到观测、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活动,在经济管理中使会计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1.3为使实时性要求得到满足,使会计核算速度极大提高,通过利用电子计算机以极快的速度处理会计数据,假如一项会计工作利用手工方式需要几个人经过几天时间才能做完,通过电子计算机完成只需要很短的时间。通过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大量应用,加快了对会计信息的记录、分析和汇总,准确及时的对企业资金运行状况地进行反映,使利用会计信息的灵活性和及时性得以提高。

1.4使财会人员工作强度减轻,积极促进了会计职能转变。采用电算化后, 只要把记账凭证在计算机里输入,大量的数据分析、计算工作就会由计算机自动开展,使财会人员从繁忙、繁琐的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获得充裕的精力和时间开展经营管理工作,从而使其应有的作用得以发挥。

2、会计受到影响的具体表现

2.1报告会计期末信息的方式不一样。传统会计提取各种数据的方式是由财会人员从其它资料或账簿中进行,并对其进行分析、填制、合计、计算等,通过审核确定没有错误后,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实施分析报表的编制。而电算化会计系统需要的只是进行自动提取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就会按照使用者的需要使财务报表快速自动生成,使财务数据分析的科学性、有效性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2.2存储会计数据的方式差异。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 不管是记账凭证、账簿还是会计报表,都是在磁介质上以数据库的形式保存,需要的不再是很多很大的.纸张和空间,需要的仅仅是数量很少的磁带、磁盘或光碟,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管的难度。

2.3审核会计数据的方式差异。传统会计中对数据进行审核的方式全部是由人工开展的,由于受到个人本身素质和潜能的作用,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想要得到保证非常困难。而在电算化过程中,可以把部分数据在计算机中设置一定的勾稽关系,让其实时或成批自动进行,使审核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人工成本极大降低。

2.4数据收集方式差异。传统会计审核和填制记账凭证过程中要根据原始凭证,这就要求对各种原始凭证进行收集,对发生的这一经济业务的过程进行反映的都是通过手工记账的方式。会计电算化是把记账凭证的数据通过多种方式往数据库里输入,是根据审核后或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常用的输入记账凭证的方式有语音输入和键盘输入,也可以通过扫描仪器或远程调制解调器输入。

2.5会计数据处理方式的差异。传统会计主要是利用多人对总账和各种明细账进行分别登记现金往来、存贷、银行、费用等,定期进行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所以数据之间和数据处理的不平衡及其容易出现。而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这些数据均由计算机成批或实时进行自动处理,所以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率相应的得到提高。

3、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产生的影响

3.1、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结构的因素。电脑软件业发展极为迅速,财务软件也是层出不穷,“不需要懂会计” 在有的会计软件中出现。计算机对会计的计量、确认、报告、记录工作将自动完成。在财会行业中普及会计电算化,会对核算型财务人才的需求大大降低,需要的是大量的电脑系统开发人员、硬软件操作人员及维护人员,而对会计研究人员需要极少,这就导致传统的会计人员被逐步取代。财务分析工作是未来的财务人员将主要开展的工作。

3.2、影响数据处理方法及流程的因素。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传统账簿被替代的是以RAM ( 读写寄存) 方式存在的“数据库”。其具有的优点是,对内容可以编排随意,使用反复,通过操作处理数据库就能够使财务报表直接得到。所以,存在各种账簿的必要性也就丧失了,也使与之相适应的平行登记等技术方法丧失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另外,以电子计算机其可靠强大的运算能力占据着会计实务检验中的重要地位。最基本的检验实务工作正确是否的方法是平衡验证法。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将对这一方法进行简化,只需输入、处理、输出即可使财务数据处理流程快速完成。

3.3、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传统的手工做账中人与人的联系是其主要内容,所以,内部控制的设计针对的主要是人与人的联系。例: 责任划分账务与现金、记录接收控制与凭证等。而在电算化前提下,因为储存方式采用的是RAM ( 读写寄存) , 它能不留痕迹进行修改和删除。为了确保完整准确的存储与处理会计信息,使系统的可靠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必须结合, 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是一整套更为严格、更为完整制度,从而在真实有效性上使会计电算化工作得以进一步提高。

150 评论(10)

爱吃奶糖的鱼

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1980-1989年,是社会自发性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阶段。每二阶段,1989-1998年,是会计电算化行政推动管理的快速普及发展阶段。第三阶段,1998年以后商品化、市场化、自由大发展时期。望楼主采纳沈阳金蝶财务为您解答

189 评论(13)

Nicole800328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1982年以前,这一阶段属于尝试阶段。初步试验由手工记账转变为电脑记账,但非常不完善。

2、第二阶段1983年到1988年,该阶段属于自发发展阶段。进行自我的完善和修复,电算化初具规模。

3、第三阶段是1989年至1996年,该阶段属于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不断地发展,培养大量的电算化会计。

4、第四阶段为1996年以后,属于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多种做账软件诞生、并且迅猛发展。

扩展资料: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资源与经济恬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考核和评价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各项活动都体现为对数据和信息的某种作用,彼此构成一个有秩序的数据处理和信息生成的过程。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会计数据处理一直由“算盘为代表的手工工具来辅助,这种手工处理方式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较高,业务处理速度较慢,工作效率较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会计的理论体系逐步完善,会计的方法也日益丰富。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生产经营的发展,社会各方对会计所提供的经济信息,不仅在需求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在时间上和质量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会计数据处理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从客观上产生了改革会计手工处理形式的需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能够部分替代人脑工作的现代数据处理设备迅速发展起来。1949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实现了20世纪一项划时代的变化。此后,计算机在航空航天、工业、生物、医学、教育、经挤等领域迅速得到广泛应用。

计算机所具有的能自动、高速进行大量计算和数据处理的特性,使其成为需要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经济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次利用计算机计算职工薪金的举动,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纪元,引起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变革,电算化会计也应运而生了。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可操作性不断增强,为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问世,数据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电算化数据处理有优越性。

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呈现的同时,专业会计软件不断翻新,电算化会计的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和成熟,电算化会计系统逐渐成形。

在我国,将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的工作起步较晚。1979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大规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成为我国电算化会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电算化

257 评论(14)

黑崎龍少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1982年以前,这一阶段属于尝试阶段。 2、第二阶段1983年到1988年,该阶段属于自发发展阶段。 3、第三阶段是1989年至1996年,该阶段属于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 4、第四阶段为1996年以后,属于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

135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