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雨lollipop
我国新会计审计准则采用了一步到位的策略,既体现了中国趋同国际准则的信心,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中国的企业管理者,接受新会计准则体系首先意味着需要评估修订内容可能产生的影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作出关键的决策,制定自身的会计政策体系以适应执行新准则的要求。随后,新政策将被真正“嵌入”到企业的财务报告流程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 另外,面对新的准则体系,管理层将无可避免地受到众多变动因素所带来的在业务步骤、企业系统和人员方面的挑战。 比如,对业务步骤的改造要求制定新的会计手册;整合新准则体系下的内部管理报告(管理、预算、预测、业绩考核等)制度、外部报告(财务报表、法定报告、投资者报告等)制度与组织自身的常规管理活动;执行可持续运用的流程,比如股票期权和衍生物的估价、减值测试,套期保值交易的文档管理和有效性的测试。 企业系统的更新强调根据财务报告编制和信息披露的要求认定新的数据口径,升级报告和汇总信息的系统,针对新采用的报告规范对总部和业务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全面、合理地调整集团内部的系统资源并实施相应的战略,以保证在新制度下能够以有效率、兼顾成本与效益、及时和适合持续操作的方式生成数据信息。 相关人员应当注重建立有效的市场沟通机制(与投资者、银行、监管者及信贷评级机构等),要对财务与非财务部门的员工(即财务、资金、税务、人力资源和销售)及其关键管理人员安排新制度的针对性培训。 鉴于国内的特定环境,本次进一步趋同后的两套准则之间仍然存在一些差异,包括不允许转回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针对某些政府补助的特殊会计处理和不具有投资关系的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易不作为关联方交易披露等。
妹喜儿lady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中的第二章的第十二条至十九条,明确规定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共8条,分别是:1、客观性:第12条2、相关性:第13条3、明晰性:第14条4、可比性:第15条5、实质重于形式:第16条6、重要性:第17条7、谨慎性:第18条8、及时性:第19条与原《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993)相比,原13个信息质量要求被缩减了5个,分别是:1、一贯性。该质量要求在新准则中,被并入了“可比性”中,即企业前后各期信息“可比”。2、权责发生制。该质量要求在新准则中,被前移至第一章总则中,重要性得到提升,仅次于四大会计假设。也有意见认为,“权责发生制”已经归类于会计假设之中,即第五大会计假设。3、配比性。基于资产负债表观,新准则取消了该质量要求。4、历史成本。该质量要求在新准则中,被调整至第九章会计计量中,与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一起构成了会计计量属性。5、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在新准则中,对于各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某一支出应当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取决于该支出是否符合资产、费用等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因此,新准则不再单独规定该质量要求。从上可见,原13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新准则中真正被废止的只有“配比性”原则。
爱尔兰咖啡啊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旧准则:(一)衡量会计信息质量原则(6条) 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 明晰性 (二)确认和计量的原则(4条) 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历史成本、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三)起修正作用的原则(3条) 谨慎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 新准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条) 1、客观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2、相关性原则 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应当满足宏观信息需要、 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所提供的各种报表不能满足所有方面的需要, 只要会计报表使用者通过通用的会计报表中的信息进 行加工整理,能够得到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这样的 会计信息就符合相关性原则。 3、明晰性原则 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 使用。 4、可比性原则 同一企业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 会计期必须保持一致,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变更。 (纵向比较)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变更。 不同企业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统一规定,提供 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横向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 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表现形式,应当 按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6、重要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区别被交易或事项的重要程度采用不 同的核算形式。 重要与否取决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于不同的会 计主体重要与否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会计主体的不同会 计期重要与否也是不同的;重要与否应从两个方面考虑 (数量和性质)。 7、谨慎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不多记资产或收益, 不少记负债和费用,也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8、及时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会计信息收集及时、处理 加工及时、传递及时)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