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1

哈啰辉辉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所得税费会计科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athy傻丫头

已采纳

所得税费用属于损益类科目。应交所得税是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确定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企业当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之和,即为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通过“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需知: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缴所得税,因为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

如果只有永久性差异,则等于当期应缴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其中,当期所得税就是当期应缴所得税,即: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所得税费会计科目

311 评论(15)

欧阳安Muse

所得税费用属于损益类科目。在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即: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缴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应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而是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之和,即为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因为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

140 评论(15)

爱吃烤鸭的小猫

所得税费用属于损益类费用支出性科目。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一)当期所得税的计算

当期所得税即为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税率  =(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企业所得税税率 。

(二)递延所得税的计算

递延所得税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为正数(增加),记入借方。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为负数(减去),记入贷方。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为正(增加)数,记入贷方。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为负数(减少),记入借方。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贷方)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借方)

所得税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借记本科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企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比照上述原则调整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及有关科目。

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递延所得税的定义:由在会计上已经入账但在税务上尚未入账的一项收入而引起的负债,这项负债记入资产负债. 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核算确认,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

根据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可分为:

1、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当期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未来需要交纳的税款。

2、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当期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未来可以获得抵减的税款。

285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