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7

淡淡默默淡淡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中国的会计模式的特征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uxinchen008

已采纳

一、会计实务体系的特征l.权威性。会计规范作为评价会计行为合理、合法的有效标准,必然具有充分的影响力和威望,能够便会计人员予以信从,而不管这种承认是自发的还是强制的,也不管这种规范是成文的还是惯例性的,通过这种标准,让人明白哪些行为是符合规范的,哪些行为是不符合规范的。权威性可以来自于会计规范的制定机关,如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也可以来自社会性的广泛支持。2.科学性和客观性,科学性是指会计规范体系能够体现会计工作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要求。客观性是指会计规范体系是会计规律与会计所处的客观环境、条件的有机结合,在体现高度科学性的同时具有可操作性。3.统一性。会计规范体系在一定范围之内是统一的,适用的对象不是针对具体和特定的某一单位、某一企业,而是广泛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不是针对某一具体和特定的业务,而是适用于任何会计行为。4.相对稳定性。会计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会计规范体系在一定时期、一定客观环境下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一些会计规范可能不再适宜,或变得过时而予以修正甚至放弃,而一些新的会计规范逐渐被建立、被接受。

中国的会计模式的特征

147 评论(8)

Scorpio&Aries

一、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性质、特征及其社会现实基础(一)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性质、特征“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依据《会计法》第50条的上述界定,很显然,作为“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它具有如下主要特征:1.实施范围的广泛性。即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凡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企、事业单位,都要执行财政部制定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2.制定主体的法定统一性。《会计法》第8条规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统一制定并公布。”国务院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若有特殊要求,而统一会计制度中又未规定的,经财政部授权,在不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实施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补充规定,并报财政部审查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依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并报财政部备案。3.制度本身的科学性、权威性与公认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中国会计实践为基础,依据会计理论、借鉴通用的国际会计惯例,按照科学严谨的程序由财政部制定,具备科学性、权威性,同时得到全国会计领域的广泛承认或绝大多数承认,因而它又具有公认性。这是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广泛实施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制定的基本假设之一。4.制度内容的动态发展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范对象是一定时期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它直接与其客观经济环境相联系,并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主动的自适应变化。制度随环境的这种自适应性决定了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一个发展着的动态系统,其内容要不断地丰富、完善、修订和发展。从上述定义与特征中显而易见,“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与现行会计实践中日常称谓的会计制度、统一会计制度、单位会计制度等概念,无论是从内涵还是外延上均有较大的不同。通常认为会计制度是经济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会计理论制定的直接指导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它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法及其他单项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统一会计制度和单位会计制度。狭义的会计制度则仅指统一会计制度和单位会计制度。统一会计制度在我国不同会计时期有不同的理解,在93年会计改革前,它一般是指财政部及其授权部门制定的分所有制、分行业或部门会计制度;在93年会计改革后,它一般是指财政部制定颁发的大行业会计制度和特殊行业会计制度。而单位会计制度则一般是指各单位根据会计准则、统一会计制度和本单位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的内部会计核算与管理制度,是会计规范体系在企业特定条件下的具体和明确化,它同西方会计行当中的“会计制度”基本同义。可见,“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属于广义会计制度的范畴,是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比“统一会计制度”的范围要广。为清晰起见,不妨将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与会计制度诸概念的关系(二)提出“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社会现实基础提出“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将其首次载入《会计法》,以法的形式赋予它在中国会计管理体系的核心地位,应该说有其深刻、牢固的社会现实基础。第一,“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是与中国目前的会计环境相适应的最佳会计管理模式。我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在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性质是我国市场经济有异于自由市场经济的最大不同点,加之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这从根本上决定了现阶段我国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目的不同于西方国家而呈现出不同层次的需求,即首先应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然后才满足有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最后才是企业内部管理需要。至于如何保证国家在宏观层面上的第一需求,产出具有可比、一致、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基于中国现实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新修订的会计法提出了“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思想。第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是中国建国五十多年来会计管理的成功经验与现代会计的精华有机结合的产物。把统一会计制度说成是中国建国五十多年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经验集成与浓缩并不为过;说93年会计改革《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真正在会计核算中发挥实际作用的是行业会计制度和特殊企业会计制度也是事实。而这两点都说明了同一个问题,即统一会计制度在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会计实施基础和历史惯性。另一方面,会计准则作为现代会计的精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留下半个多世纪足迹的同时也证明了自身的科学、合理与进步性,成为当今国际会计发展的主流趋势。怎样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利用国内优势,实现现阶段我国既定的会计改革目标—“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的会计管理、核算模式。”‘’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应该说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317 评论(12)

吐司酸奶

早在1980年中国会计学会成立时,就有人提出“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式的会计方法体系,是会计理论研究中急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1982年娄尔行教授等在中、美比较会计研究报告中,就有关社会经济制度对会计的影响、会计的任务、假设、概念和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分析,总结了我国当时会计的独特之处。1983年中国会计学会曾经明确提出,“在本世纪末,中国会计学会组织和开展学术理论研究活动的目标,是创立具有中国特点的以讲求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第一次给出了建立中国特色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时间表。两年后,在中国会计学会1985年年会工作报告中,杨纪琬教授总结了两年来关于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讲求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的研究情况,进一步肯定了“在四化建设实践中产生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必然具有中国特色”。1986年便有人提出建立中国式管理会计问题,1988年又扩展到不同国家会计差异的研究,指出“尽管美国和西欧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背景方面具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他们的会计惯例在许多方面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黄世忠,1988)。1990年阎达五教授在《会计理论研讨十年回顾》一文中,针对有些人对“中国特色”不太理解的情况指出,“事实上‘中国特色’是指会计理论与方法必须与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民族文化、教育水平相适应,必须与该特定环境中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相适应这一客观规律在我国的具体运用”,“实践已经和必将继续证明,抛弃‘中国特色’,我国的会计理论研讨就不可能健康地发展”(阎达五,1990)。在此之后的十年间,我国会计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研究探索,分析了对中国会计有重要影响或决定其特点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不同法律体系下的会计模式;开始研究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与起点理论问题;探讨了会计理论结构、会计理论体系问题、会计文化问题,探讨了制定和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问题,尤其是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会计的特色问题。一些专家认为,中国的会计是会有中国的特色的,“不但过去有,今天有,甚至以后,一个两个世纪,也许还会有。也不止中国如此,世界各国,莫不如此。”(杨时展)关于何为中国特色,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是,中国特色是中国会计与他国会计的显著差别。这些差异可以采用某种方法缩小甚至消除,从长远看,会计的国家特色可能会逐步缩小,剩下的是一些非原则性、非根本性的差异,旧的差异被协调的同时又会不断产生新的差异,最终差异会越来越小,并认为中国特色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只要国家间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差别存在,必然是会计的国家化与国际化并存,而会计的国家化与国际化并不矛盾。“方法差异以及具体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区别并不等同于特色,而特色主要在于一国整体会计框架、会计运行机制或者重大方面的差别。”而各国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等会计环境的差异是人所共知的,正是这些差异使得各国会计具有了各自的特点,会计的中国特色即源于此(刘玉廷,2000)。在1999年12月和2000年12月两次“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专题研讨会”上,绝大部分代表肯定了会计的中国特色这一命题。笔者同意这一看法,但在这一问题的探讨上,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关于研究因素与研究范围从目前所得到的资料看,我国会计学者对影响各国会计差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不同观点:四因素论:政治、经济体制、文化传统、国际经济交往(朱元午,1991);因素论:政治、法律、经济、教育、文化(曲晓辉,2000);六因素论:一是经济、法律、政治、社会、教育、历史传统(孟凡利,1994),二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教育、文化六个因素(刘玉廷,2000),三是法律、政治、经济、税收、文化、教育(陈信元,1999);十因素论: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企业领导对会计管理的重视程度、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备程度(钱嘉福,1996)。综观各种观点,人们对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具有共同的认识,大部分人对教育、法律的影响表示赞同,而对国际经济交往、税收、科技、社会、历史传统、企业内部环境等因素则有不同的意见。

216 评论(8)

jessica0930

苏联会计模式的特征:该模式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运用马列主义原理指导会计工作,实现经济管理的初步尝试。一段时期内,该模式一味强调指令性计划,会计制度高度集中,不重视经济效益,不承认企业利益,片面追求产值,这与苏联长期不承认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和缺乏对商品经济的正确认识有关。随着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该模式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中国会计指导思想基本上属于传统的苏联模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会计应兼收并蓄,创立确保国家税收和维护企业合理权益双重导向的会计模式,正确处理好国家与企业的关系。

115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