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5

流浪的好吃狗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新事业单位会计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沫沫晓七

已采纳

012年,财政部印发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制度将原期末按年结转,变为按期结转,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账务处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了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现以高中学校为例,对事业单位期末结转的账务处理进行探讨,以期对同仁有所裨益。 一、财政补助资金收支期末结转的账务处理 高中学校的财政补助收入主要是指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补助和专项资金等项目支出补助。“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应当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明细科目。由此而形成的支出为财政补助支出,应在“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和“事业支出―项目支出”下设置“财政补助支出”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期末需将“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支出”中的“财政补助支出”部分的发生额转入“财政补助结转”科目。 (一)期末账务处理: 1.基本支出的账务处理: (1)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收入结转 借: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 贷: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 (2)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支出结转 借: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 贷:事业支出―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支出) 2.项目支出的账务处理: (1)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收入结转 借: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 贷: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2)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支出结转 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贷:事业支出―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 (二)年末账务处理: 1.“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余额是财政补助收入中的基本支出补助收支形成的,一般都会结转下年继续使用,所以无需进行额外的账务处理。 2.“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余额是财政补助收入中的项目支出补助收支形成的,应根据资金性质分析处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应转入财政补助结余,需上缴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或注销财政补助结转额度的,按规定上缴或注销额度。 (1)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 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贷:财政补助结余 (2)按规定需要上缴或核销结余资金的 借:财政补助结余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3)按规定上缴或核销结转资金或额度的 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二、非财政补助资金收支期末结转的账务处理 高中学校的非财政补助资金主要包括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它收入。根据规定,期末需对非财政补助收入进行分析,对本期发生额中的专项收入及相应形成的专项支出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对本期发生额中的非专项资金收入及相应形成的支出转入“事业结余”。 (一)期末账务处理: 1.非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账务处理 (1)非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收入结转 借:事业收入―非专项资金收入 上缴补助收入―非专项资金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非专项资金收入 其他收入―非专项资金收入 贷:事业结余 (2)非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支出结转 借:事业结余 贷: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其他资金支出) ―项目支出(其他资金支出) 上缴上级支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其他支出―非专项资金支出 2.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的账务处理: (1)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收入结转 借:事业收入―专项资金收入 上缴补助收入―专项资金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专项资金收入 其他收入―专项资金收入 贷:非财政补助结转 (2)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支出结转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 贷:事业支出―项目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 其他支出―专项资金支出 (二)年末账务处理 1.“事业结余”余额是非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收支形成的,应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进行处理。 借:事业结余 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或做相反分录。 2.“非财政补助结转”余额是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收支形成的,应根据资金性质分析处理,需缴回原拨款单位的,按规定上缴,留归本单位使用的,转入“事业基金”。 (1)需缴回原拨款单位的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 贷:银行存款 (2)留归本单位使用的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 贷:事业基金 三、经营收支期末结转的账务处理 经营收入是指学校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的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其相应发生的支出为经营支出。根据规定,期末应将“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科目本期发生额转入“经营结余”。 (一)期末账务处理: 1.经营收入结转 借:经营收入 贷:结营结余 2.经营支出结转 借:经营结余 贷:经营支出 (二)年末账务处理: 1.贷方余额结转 借:经营结余 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2.借方余额,为经营亏损,不予结转。 四、“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年末结转的账务处理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核算本年度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年末若为贷方余额,应按规定上缴税金、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后转入事业基金,若为借方余额,则直接转入事业基金。 (一)计算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应缴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 (二)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三)转入事业基金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事业基金 或做相反分录。

新事业单位会计

83 评论(13)

Megumi2046

一、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继承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又在很多方面有重大的创新和突破,主要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相关法规政策的一贯性方面的变化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注意了相关法规政策的一贯性,在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以及国有资产管理、财政改革等相关方面有了新的增加。将相关的财政法规和会计规范有效地结合,有利于各项财政改革的政策的落实贯彻。(二)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引入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依据单位的相关规则制度来决定是否要计提折旧,创新了“虚提”这就和摊销的处理方法,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的资金不计入支出。减轻冲减非流动基金。这种引入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处理方法,既有利于反映事业单位资产随着时间推移产生的价值消耗情况,又没有影响单位的支出预算口径,为事业单位的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了有效地数据支持,促进其在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方面的创新发展。(三)将基本建设数据并入到“在建工程”科目中旧制度要基本建设数据长期“游离”会计“大帐”。新的制度要求在基础建设投资方面,按照基本数据建设单独建账核算的同时,将基础数据建设的相关数据并入到会计“大帐”中。这一新的规定为事业单位全面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加全面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完整性有促进作用 。(四)加强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新的制度增设了“财政补助解余”、“财政补助结转”两个科目,对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口径做出了新的制度界定,明细核算事业支出科目中财政补助支出的单独核算。对财政补助结余、财政补助结转、财政支出情况、财政补助收入的流程过程设计明确的处理方法。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发挥财政投入资金会计核算。(五)规范非财政补助结余、结转及其分配的核算新制度设定了“经营结余”、“事业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等科目,将非财政补助资金结转、结余的形成和分配情况进行进一步核算, 并对其分配情况设计科学的账务处理流程。这种规定符合专款专用、财政结转结余等部门的预算管理规定,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额分配和支出行为。(六)强化了资产的入账和计价管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的接受捐赠、相关资产不入账、以及无偿调入资产口径不统一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这种情况下的新的资产计量原则,要求在市场价格无法可靠取得、没有相关凭据的情况下,按照名义金额入账的方式将所取得资产进行入账。此规定有利于事业单位资产及时入账,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七)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和科目使用说明按照此次改革的要求,新《事业单位跨级制度》对现行制度下的会计科目体系做出了全面改进、梳理、新增和取消了部分科目,修改了个别科目的名称,同时明细了科目设置、完善了和科目的核算内容、涉及账务处理或经济业务的处理内容,为会计视野单位的实物操作提供全面科学的依据。(八)对财务报表体系进行了系统改进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报表体系,增加了“财政补助收支表”。取消了资产负债表中原有的收入,该金收支结构,既全面反映了事业单位一定时期会计科目的收入、支出面貌,又可反映事业单位年度非财产补助结余的分配情况和形成方式。

196 评论(8)

e元素789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2201应付职工薪酬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各种薪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二、本科目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工资(离退休费)”、“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其他个人收入”以及“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进行明细核算。三、应付职工薪酬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一)计算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二)向职工支付工资、津贴补贴等薪酬,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三)按税法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借记本科目,贷记“应缴税费——应缴个人所得税”科目。(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五)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支付其他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186 评论(13)

相关问答